歲月的剪影流淌在文字間,留下的愛與恨在云中白鶴的聲聲鳴叫后物是人非。故事是別人的,但是故事中的靈魂卻滲透在每個人或有或無、亦或相似的情感經(jīng)歷中。歲月亦是一雙精巧的手,將時間折疊成千紙鶴,折進人心,也折進西廂輕掩的門扉。
《西廂記》取材于唐代詩人元稹的傳奇小說《鶯鶯傳》。與鶯鶯傳中描述貧寒書生張生對沒落貴族女子崔鶯鶯始亂終棄的悲劇故事不同,《西廂記》講述了一個“有情人終成眷屬”的圓滿愛情故事。
崔鶯鶯隨同母親鄭氏扶父親靈柩回河北安平安葬,暫借于河中普救寺。而白衣書生張生巧遇普濟寺中的小姐崔鶯鶯與丫鬟紅娘,兩人初見便情根深種,此后各自相思成殤。張生為了接近崔鶯鶯借機住進普濟寺,后因解救崔鶯鶯被土匪孫飛虎威脅而獲得鄭氏許婚的諾言。但是鄭氏賴婚。而崔鶯鶯和張生由對詩、操琴、幽會,已經(jīng)相愛至深,直至鄭氏發(fā)現(xiàn)二人的秘密后妥協(xié),長亭送別,別后歡聚。
好一個才子佳人,終成眷屬的故事?!段鲙洝吩趦?nèi)容上借曲折卻圓滿的愛情故事,表達鮮明的反封建禮教和婚姻制度的思想。在人物描寫上刻畫了崔鶯鶯和張生癡情、重愛情、輕功利的人物性格,也顯示出王實甫思想的進步性。而其中唯美的愛情則歷來是癡情怨女所向往的,西廂之情也在眾多現(xiàn)實情境、當(dāng)代小說有更深刻的體現(xiàn)。
西廂之愛情之門
便是崔鶯鶯對張生的思念發(fā)自肺腑的流露,自相思而消瘦;而張生為鄭氏賴婚,若不是普濟寺中張生的驚鴻一瞥,兩人四目相對,哪會有日后的相思之苦。普濟寺的西廂便是張生與崔鶯鶯愛情的紐帶。因張生入住西廂,后與崔鶯鶯幽會此處,兩人情感才能堅如磐石,視功利為浮云,終于喜結(jié)良緣。
張生初見崔鶯鶯,“盡人調(diào)戲,著香肩,只將花笑拈?!睆埳劾锏拇搡L鶯恰似嚦嚦鶯聲襲來,步履可人憐,腰肢嬌軟似垂柳晚風(fēng)前。而崔鶯鶯對張生的愛戀便從第一眼就開始萌芽,見他“宮樣眉兒新月偃,斜侵入鬢邊”,便發(fā)出“寂寂僧房認不到,滿階苔襯落花紅”的感嘆,靦腆而矜持。后月下吟詩,張生隔墻聽琴聲,私下約會,他們之間的感情爐中燒著的水漸漸升溫并沸騰。
雖然后遇崔鶯鶯母親鄭氏的阻撓,被迫與張生成為兄妹,加上表哥鄭恒的逼婚,但是二人心中的愛慕并沒有減少一分。“相思恨轉(zhuǎn)添,謾把瑤琴弄。樂事又逢春,芳心爾亦動。此情不可違,芳譽何須奉?莫負月華明,且憐花影重迫為愛慕之人的哥哥而痛苦,有著“為伊消得人憔悴”的思念病態(tài)。
一封信,一首心中的詩,一句約定,便可以讓病中的人如沐春風(fēng),生機勃勃?!按挛鲙?,迎風(fēng)戶半開,隔墻花影動,疑是玉人來”,這是崔鶯鶯回復(fù)張生的信。因為這一封信,張生頓時有著“撮土焚香,三拜禮畢”的沖動,欣喜若狂。兩人因信而哭泣,而喜悅,而悲傷。最細膩的情感在他們多慮且害怕,勇敢且無畏的情緒描寫中體現(xiàn)出來。
而在西廂里兩人發(fā)生的一切,對于一段愛情來講有若怦然花開似的驚艷與美妙。所謂“情不知所起,而一往情深”,張生與崔鶯鶯在稀里糊涂中相愛了,沒有原因,沒有緩沖,沒有刻意的培養(yǎng)。我認為《西廂記》里講述的愛情是人作為主體自發(fā)而成的,愛情之門在無形之中為他們開啟,而開啟這扇門的鑰匙掌握在自己的手上。
西廂之自由勇敢
不得不說,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是一個與封建禮教博弈的過程,兩人自身的勇敢堅定以及對愛情自由的向往是讓這段愛情贏得勝利的關(guān)鍵。就像雛鳥在第一次飛翔時需要勇敢去突破自我、去克服恐懼一樣,張生與崔鶯鶯也需要勇敢去追求愛情的自由。
普救寺本沒有讓人租住的先例,在普濟寺為父親守孝的崔鶯鶯也不會再與張生有接觸的機會,但是因為張生打破普救寺的先例,在與普濟寺長老軟磨硬泡中才有了暫住西廂的機會。對于張生而言,愛情有一種魔力,讓他勇敢地給崔鶯鶯寫信,默默地在遠處注視著她,與他吟詩作對,月夜操琴只為她。夜深人靜,空庭迷霧,微風(fēng)吹來一片靜寂的夜色散開。張生鼓起勇氣在墻角吟詩,“月色溶溶夜,花陰寂寂春;如何臨皓魄,不見月中人?”。
而古時女子在禮教的束縛下,受“男女授受不親”思想的影響,不得男子看見自己的腳,不得與男子私自通信,更不能在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下自由戀愛。在《西廂記》中,女主角崔鶯鶯則打破了封建禮教的枷鎖,初次見面給張生暗送秋波,與張生私信并在月下幽會,更甚于不顧當(dāng)時女子非常注重的名節(jié),婚前將自己交給張生。對于那個時代來講,崔鶯鶯的行為及思想是極為先進的,表現(xiàn)了其勇敢追求自由、追求愛情的思想觀念。
除了封建禮教的束縛,門第觀念也是影響二人愛情旅途坎坷的重要原因。所謂門當(dāng)戶對,對于張生與崔鶯鶯來說是一道大坎。張生是沒落的白衣書生,宦游四方,而崔鶯鶯是前任相國之女,地位高崇。正如鄭氏所說,你一窮書生,如何配得上我家鶯鶯。所以對于小說的結(jié)局,也算是一個呼應(yīng)了。當(dāng)張生紅榜歸來,兩人才能名正言順地在一起。
兩人在面對愛情帶來的挫折時,有過失望,有過苦惱,甚至有過輕生的念頭,但是在巨大的困難之下,兩人還是堅持克服了。張生與崔鶯鶯是勇敢的,至少在他們的幽會被人發(fā)現(xiàn)時,在鄭氏的極力阻止時,他們是對彼此非常依賴的。在近一個月的親密接觸中,張生與崔鶯鶯的愛情更加成熟與完整。
西廂之自由勇敢,是沖破傳統(tǒng)封建禮教的束縛,發(fā)自人內(nèi)心的欲望,對愛情的渴望而做出的自發(fā)的行為態(tài)度,而西廂之自由勇敢仍然在當(dāng)今的社會中閃現(xiàn)。
西廂之清麗華美
談起西廂記,總想起長亭送別。王實甫的《西廂記》,善于汲取古典詩詞的精華,形成自己秀美華麗的語言風(fēng)格,而這點在長亭送別中體現(xiàn)得尤為突出。這些古典詩詞的清詞麗句,鑄就了一個個情真意切的情景。
“碧云天,黃花地,西風(fēng)緊,北雁南飛。曉來誰染霜林醉?總是離人淚?!边@首詞化用了范仲淹《蘇幕遮》詞中的“碧云天,黃葉地,秋色連波,波上寒煙翠”,與古人折柳送別一樣,營造了一個秋景凄涼的意境,以烘托送別的凄涼氛圍。
還有[朝天子]中的“蝸角虛名,蠅頭微利”,是引用蘇軾的詞《滿庭芳》中的原句,用以表達崔鶯鶯珍惜愛情,淡泊功名利祿的態(tài)度。還有張生初見崔鶯鶯時的“十年不識君王面,始信嬋娟解悟人”的迷戀之情;“花落水流紅,閑愁萬種,無語怨東風(fēng)”的吟詩作對,“莫負月華明,且憐花影重”的相思。
這些清麗華美的詞句自小說開始到落幕,貫穿整個篇幅中,為這跌宕起伏的情節(jié)添上了一件華美的嫁衣,正如人靠衣裝一般,字詞也因這些亮麗清新的色彩更加熠熠生輝??芍^是句句經(jīng)典,字字珠璣。
順著那條普濟寺的路,來到花落的庭前,打開西廂的門,我感嘆著他們的愛情。也許,不需要太多的傳奇,一個平淡的開始,一縷濃濃的相思,一句真摯的諾言,就會成就一段驚世的傳奇?!段鲙洝繁闶侨绱恕?/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