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學與書法是中國文化寶庫里的兩顆明珠,它們雖然分屬不同的藝術門類,卻基本同時進入自覺時代,二者是相互聯(lián)系、相互影響的。本文試圖宏觀地考察文學與書法各時期的發(fā)展演變進行比較,從它們互相影響、滲透的現(xiàn)象中尋找答案。
【關鍵詞】:文學;書法;比較
晉代出現(xiàn)了大量寄情山水的詩文,影響到書法,便開始出現(xiàn)不少用大自然的美來談論書法的詩文,有時其本身就像山水詩篇。王羲之是這樣生動地談到書法的筆劃:‘如長松之倚溪谷”,“如孤舟之橫江諸”,“若春筍之抽寒谷”。
南北朝文學的重要成就是樂府民歌。由于南北對峙,政治、經(jīng)濟、文化、民族風尚、自然環(huán)境的不同,民歌在風格色彩上也迥然不同。南朝的民歌很特殊,幾乎都是清麗婉轉(zhuǎn)的情歌;北朝的民歌卻主要寫戰(zhàn)爭,抒發(fā)尚武精神。饒有趣味的是南北的書法風格也是對比鮮明。南朝的書法宗師鐘王不得法,骨力漸弱,日趨纖弱,秀媚而少雄強之氣。北朝書法恰恰相反,骨力險勁,質(zhì)樸剛健。
書法在隋朝逐步融合了南北書風,而歐陽詢、虞世南又是隋代遺民,自然把這種變化帶到了唐代書壇,他們和褚遂良、薛稷稱為初唐書法四大家,在創(chuàng)新上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唐代的書法發(fā)展奠定了基礎。但唐太宗極重王羲之的書法,虞世南等人又是宮體詩人,所以唐初的書法總的來說比較柔美,如同文學一樣,雜有六朝余緒,歐虞的運筆就比較單薄,褚字有人形容為“美人蟬娟,似不勝羅綺?!?初唐的詩和書法還有一個共同點,就是都在追求一種有秩序的美,都想建立一種使學習詩和書法的人可以遵循的規(guī)格。
盛唐是充滿了蓬勃向上的浪漫主義精神的時代。最能代表這一時代風貌的仍是詩和書法。李白帶著強烈的主觀抒情色彩的詩氣魄宏偉,想象大膽,喜怒哀恨在詩中無拘無束、一瀉千里,充滿著積極向上的創(chuàng)造精神。和李白詩媲美的是張旭創(chuàng)造的狂草,它狂縱奔放,淋漓盡致地抒發(fā)著情感。張旭的狂草的實用價值已乎是零,而成為純表現(xiàn)情感的線條藝術。這種“惟見神采,不見字形”的書法,和李白的詩歌一樣都是浪漫主義創(chuàng)作方法的采實。
成熟于盛唐與中唐之交的杜甫詩歌與顏真卿的書法則另具一種風貌。他們尋求一種有規(guī)律的美,讓博大精深的思想情感在一定的規(guī)范中準確地表達出來,而又具備自己獨特的風格,杜甫的詩真實而形象地反映了當時的現(xiàn)實生活,被譽為“詩史”。顏真卿的楷書齊整大度,不違反楷書的造型規(guī)律而又氣勢開張,顯示出雄渾剛健的氣概,改變了虞、褚字體娟媚的面貌,一掃以秀媚取姿,欹側(cè)取勢的六朝江左書風。和盛唐的書法比較,則顯示出一種有秩序的美。
晚唐的文學失去盛唐時的豪放之氣,書法亦不復盛唐氣象。詩風華艷纖巧,李商隱、杜牧的詩也流露出濃重的傷感色彩。柳公權是晚唐書法的代表,他師法顏真卿,卻失去了顏書的雄渾開張,而趨于精嚴、緊斂,和文學一道在夕陽殘照的晚唐抹上了同樣色彩的余輝。
宋人在繼承傳統(tǒng)的基礎上,不拘泥古人法度,另辟蹊徑,文學上追求新的思想內(nèi)容和新的表現(xiàn)方法,形成獨特的風格。表現(xiàn)在文學上,是詞的興起。書法上力圖擺脫唐人嚴謹?shù)姆ǘ?,自由地抒發(fā)感情。這一共同要求產(chǎn)生了一個特殊的現(xiàn)象,即宋代的書法家全是文學家,而且文學與書法的主張相一致。這一點以蘇軾最有代表性,通過他,我們可以管窺當時文學書法的主要特點。他沒有為法度束縛,而是力主“出新意于法度之中”。他的文學作品大都充滿著豪邁的氣象,活潑豐富的思想,如以詩為詞,沖破詞的內(nèi)容形式上的束縛,打破詞在音律上過于嚴格的限制。蘇軾在書法上同樣強調(diào)要出新意,信手抒發(fā)自已的感情,“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碑斎凰臅ú皇菦]有學習古人,而是和黃庭堅、米芾一樣,是在掌握了一定的規(guī)律后自出新意,以不同的用筆及奇特的體勢來表現(xiàn)變幻天真的意象和情趣,使他們的書法風靡整個宋代。
元明時代,戲曲、小說興盛起來,《救風塵》、《墻頭馬上》風行舞臺,《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金瓶梅》、《三言》、《二拍》流傳市井。相反詩文這些正統(tǒng)文學的創(chuàng)作卻大為遜色,與以往各時期相比,處于衰退的趨勢,不像戲劇、小說那樣大受市民群眾的歡迎。書法自然會受到這種俗文學的影響,不向高雅發(fā)展,而呈現(xiàn)出所謂“俗”的姿態(tài)。元代的趙孟頫是書法史上爭議最多的人物。他是宋宗室,后又仕元,被視為缺乏民族氣節(jié)的人,因而人們常用“妍媚纖柔”、“俗媚”來評價他的書法。其實他的字用筆平順,字體均勻,具有雅俗共賞、藝術與實用價值渾然一體的特點。
清代的文學是比較特殊的。以往各個時代的文學各有特點:周秦諸子、楚騷、漢賦、六朝駢文、唐詩、宋詞、元曲、明小說戲曲。唯獨清代沒有足以稱為清代文學的文學,但又兼有各代文學的特點。不僅各人、各派分別擅長以前各代的特長,而且能夠融合各人的特長以歸之于一己或一派,如產(chǎn)生駢散合一的風氣。清代的書法也是較特殊的,書學著作、金石考據(jù)著作汗牛充棟,對書學理論進行了較系統(tǒng)的總結(jié),不少人的書法也極有功力,然而出新意的書法卻不多。有的書法也和文學一樣,具有博采眾長的特點,如鄭板橋就將楷、草、篆、隸四休融為一休,異乎尋常。
文學與書法都是同一文化傳統(tǒng)影響下成長的藝術,它們之間存在著內(nèi)在的聯(lián)系,是同一源泉的兩條河流,源遠流長,是中國文化之舟的兩支蘭槳,推波逐浪。二者雖然各自有獨立的體系,但又不是封閉孤立的,而是在時代發(fā)展中互通互補,桴鼓相應,才發(fā)展到今天這種風貌。那么我們在學習研究文學與書法時,就不能只局限在本門類作單向、局部、封閉式的研究,還要考察其它藝術的影響、民族傳統(tǒng)文化心理和時代審美心理結(jié)構等等,這樣才能作出新的開拓和高層次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脫脫等.宋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7.
[2]沈約.宋書[M].上海古籍出版社,1974.
[3]梁披云主編.中國書法大辭典[M].廣東人民出版社, 1984.
[4]曹寶麟編.中國書法全集[M].北京:榮寶齋出版社,1992.
[5]華東師范大學古籍整理研究室選編校點.歷代書法論文選[M].上海:上海書畫出版杜,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