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這個越來越注重設計的時代,簡潔大方的設計對公眾的吸引力越來越明顯,留白似乎也在無形中占有越來越重要的位置。尤其是中國畫留白在海報設計中的運用,這讓中國設計在國際上有了更為突出的標志。隨著極簡主義的盛行,中國畫留白在海報中的設計也在一步一步地進行改革創(chuàng)新。在這個不斷創(chuàng)新的過程,引起了我對中國畫留白在海報設計中的運用的思考和探究。
【關鍵詞】:中國畫留白;海報設計;運用;創(chuàng)新
一.中國畫留白的概述
中國畫留白也就是水墨與留白的結合。中國水墨藝術是一種極具東方特色的藝術語言,并以其獨特的藝術表現形式,越來越受到設計師們的關注。留白本源自于中國畫的技法,就是在畫面中留下相應的空白處來產生一種意境——“此處無聲勝有聲”。這也是中國畫所追求的一種精神境界。但在海報設計中留白并不是白色的白,而是空白的白,留白運用使得畫面整體看起來更為簡潔美觀。假若畫面的視覺元素過多,那么就會給人一種壓抑和“無法呼吸”的感覺。所以,留白在海報設計中的使用是至關重要的。留白理念在海報設計中的運用,讓傳統(tǒng)的中國畫審美意蘊在當下的平面設計中綻放出絢麗的色彩。
二.中國畫留白的特點
中國畫留白起先源自于中國道家的學說,就是指在國畫創(chuàng)作時留出空白、不著筆墨的卻又能展現出繪畫的布局和空間。中國畫中的留白有這樣一個說法,即“計白當黑”。留白使得物從無形而變的有形。它強調的是一種虛的感覺,但深入的思考和觀察,卻又是實的。它不是無象,也不是抽象,是一種意象。留白最具有代表性的作品就是宋代馬遠的《寒江獨釣圖》了,空白之處有種詩意般耐人回味的境界,而這就是利用留白所產生的效果。留白是一門獨特的繪畫語言,使得畫面通透有節(jié)奏感,中國畫中就因有留白的存在而使得中國畫產生一種深遠的意境,這也是留白獨特的魅力所在。
三.中國畫留白在海報設計中的運用
(一)留白在海報設計中的作用
留白可以加強視覺對比,并突出視覺的焦點。在現代海報設計中,留白在整幅畫面所占的比例越來越多,主題形象卻占據很小的位置,這樣的面積大小對比,使得畫面主題更加突出,視覺的沖擊力更強。所以,很多設計者會根據所要傳達的信息的需求對畫面作出類似的設計構思和設想。我們可以把海報的二維空間分成實的和虛的空間,當然,實的空間是指畫面中實體元素所占用的空間部分,而虛的空間則是指“留白”的空間部分。但是,虛的空間并不是背景,更不是設計中產生的多余部分,它是海報畫面中組成的重要部分。
其實,海報設計就如同繪畫一樣,只是設計者通過另外一種方式將自己的主觀情意表達出來。他們通過巧妙地設計把不同的“留白意象”放在畫面中,但這些意象都是基于他所想表達的思想,或是想要傳達的信息之上,并且要清晰明確地傳達出來。所以,這樣的方式顯得更為智慧,因為留白它擺脫了以前的那些直來直去的的信息傳達方式。當代設計者通常在自己的作品中精心地營造出留白的空間,從而生成一種含蓄的意象來傳達出海報的主題內容。
(二)留白在原研哉的海報設計中的體現
在日本,最具代表性的極簡主義設計產品的當屬無印良品了。原研哉給無印良品設計的招貼海報就是運用了一種虛無的概念來表達無印良品的產品內涵及其理念。原研哉先生可以說將簡約留白的風格運用到了極致。他以地平線的形式營造出一個巨大的容器,雖然看上去空無一物,但卻恰到好處地表達了蘊含一切的概念。一個人站在地平線上顯得極其渺小,但整個畫面卻是給人一種空曠無垠的想象,遼闊的視野,讓觀者的心境平靜,留白的隱含意義就這樣被挖掘出來,使畫面產生了強烈的對比。當你看到這張海報時,你的心境會心如止水,思想在其中自由地馳騁,就仿佛身臨其境,表現出了一種永恒的生命力。一個專業(yè)者看這副海報會覺得原研哉先生真的是把留白的形式美毫無保留地淋漓盡致地表達出來了。畫面大氣凜然,該品牌的精神理念被很好地體現出來。
(三)留白在靳埭強的海報設計中的體現
在中國畫中,虛實相生才是其精神所在。墨色暈染的實,留白的地方便是虛。一幅作品中,墨色勾勒出來的是實的物象和界限,而留白是畫面中留下的空間,在這空白之處,可以生發(fā)出萬物,這樣的空間與水墨一起構成了浩瀚的宇宙。這樣明顯的表現形式,在靳埭強的海報中體現的最為明顯,可以說靳埭強的海報設計是中國畫留白運用中最具代表性的了。
他將中國文化中的語境藝術思維當作創(chuàng)作思維的強有力的支撐,并在當代充分地將自然的、和諧的、開宗明義的“中國畫留白”運用到海報設計中,從而發(fā)射出作者的思想感情。所以,看靳埭強的海報設計作品,總有一種渾然天成、天人一體的感覺,因而產生一種崇高的境界。在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出中國畫留白的思想和東方美學哲理。
在這里,我們可以從他為香港著名畫家在世界環(huán)境日舉辦繪畫展覽設計的招貼海報作品——《美的回響》。這是一個保護自然環(huán)境工作而義賣籌款的畫展,宣傳著愛護自然的信息。靳埭強在設計中運用了道家的思想,整幅海報的畫面給人一種很清新自然的感覺,畫面中豎立的畫筆上,一只水墨畫的蜻蜓立在上面,表現出大自然萬物融合的意境。海報設計中又運用到重心偏移的平衡收法,大篇幅的空白象征著自然清新廣闊的空間,表現出了優(yōu)美的意境。蜻蜓的表示著荷塘環(huán)境的優(yōu)美,平靜的畫面很好的體現了中國畫留白的意味,由此可以看出海報很到位地體現了畫展的理念。這也可以說是中國傳統(tǒng)美學在現代海報設計中的傳承。
靳埭強設計出了很多具有中國畫留白特色的海報,而中國畫留白設計在他的設計中體現著這兩個方面的價值。一方面是通過設計引導人們自覺地進入到道德修養(yǎng)思想的品性境界,最重要的是恢復對中國文化的承載,也就是說靳埭強先生的設計理念一直在為中國文化在國際設計上地位的崛起而奮斗著,這無疑有著特殊的教化意義。當然,這不也是當代設計師所要奮斗而做到的嗎?另一方面,靳埭強先生的大量作品都是以中國畫水墨圖像為載體,雖然運用了傳統(tǒng)的中國畫留白手法,但是卻包含了現代智慧內涵,有著升華現代思維的價值與意義。
四.西方極簡主義與中國畫留白理念的區(qū)別
西方的極簡主義指的是一種以去除為主要的設計手法,用的是減法,只是利用極少的元素,在西方美學上追求簡單到極致的設計風格,它強調的是快捷,追求的是物質本身的無意義狀態(tài)。而中國畫“留白”則是追求一種內涵的豐富表達,強調的是個性。雖然他們的宗旨都是服務于畫面的平衡和舒適,卻體現著不同的設計理念,也突出了東西方不同的美學特點,同時給觀看者呈現出不同的視覺和美感體驗。
(下轉第頁)
(上接第頁)
五.中國畫“留白”在海報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
作為當代設計者,我們的思想并不能總是停留在表面上的留白,更不能刻意地去表現出中國畫“留白”,這只會讓畫面顯得空洞、死板、沒有內涵。留白并不是信手拈來的,只有經過思考然后恰當的、合適的表現出來的才能夠為海報設計增色,并能夠滿足平面海報傳遞信息的最基本的功能和受眾的視覺享受,進而引發(fā)他們的心靈思考的雙重需要,不然只會適得其反。總而言之,我們要避免為了留白而留白的誤區(qū)。因此,我們要在傳統(tǒng)的中國畫“留白”的手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
(一)敢于“留白”
首先,我們要敢于“留白”。約翰.里昂曾說過:“美術指導最有效的工具之一就是空白,空白作為調劑、忽略、裝飾正文的手段,可以吸引讀者的注意,運用空白會產生強烈的感染力?!币溃O計師的工作并不是將海報的所有空間填滿,而是要將信息清楚地易懂地表達出來。
我們可以來舉例說明,從這張名為《我是誰?》的海報中我們可以看出,它運用了中國畫里的水墨元素,主題物之外留下空白,簡潔大方。這副海報雖具有設計感,但是卻缺乏了內涵,有種刻意地去將水墨與“留白”進行結合,沒有很明確的層次??催@幅海報并不能引發(fā)觀者情感上的共鳴,沒有恰當地營造出意境。所以,這張海報還是可以進一步地創(chuàng)新的。
再來看一下這張海報,這張海報是靳埭強先生為上海平面設計專業(yè)委員會主辦的國際海報展設計的主題海報——“互動”。這次大會的主旨在于探討現代人與人的相互關系。靳埭強先生在構思設計這張海報時,就發(fā)現“互”字的結構本就很有互動的感覺,筆畫簡潔,上下對稱平衡,并產生了一種太極圖般的對比但互相融合的效果。靳埭強先生很巧妙地在“互”字中間加入圓點,形成眼睛的形狀。背景中虛擬的臉型給人一種頭腦互通的幻覺,表達出人與人的互動就在于思想的交流。流暢旋動的水墨筆觸與留白空間營造出氣韻生動、虛實互動的感覺。
兩張海報對比非常強烈,第一張海報表達的思想很直接。但第二張讓人在看時,頭腦中就會思考并產生心靈上的共鳴,對海報的內涵還會進一步探究。
(二)使用獨特的新手法
在當代,海報設計并不僅限于繪畫、圖片……我們可以擺脫二維平面,用立體的手法創(chuàng)造出新穎的設計手法。首先,水墨的元素,我們可以不用枯燥地僅僅以平面的效果呈現在畫面上,而選擇將水墨元素進行撕、折、揉……然后進行再組合,形成一張招貼海報。其次,我們可以運用新型材料將其與中國畫“留白”結合,形成一種現代化、極具風格化的海報設計。在這個設計不斷發(fā)展的時代,海報設計的手法早就沒有了局限,我們大可以開發(fā)創(chuàng)造出獨特的手法,來完成中國畫“留白”在海報設計中的創(chuàng)新運用。
六.結語
作為設計者,我們要在不斷實踐的過程中把握好留白的位置、色彩、形狀等特征,留意著由此牽一發(fā)而動全身的效果。更重要的是要在對物質屬性把握的基礎上還要把握好留白的精神意義所在??傊?,我們要讓中國畫“留白”在平面海報設計中的運用得以讓傳統(tǒng)的國畫審美意蘊在當下的設計中產生絢麗的色彩,并提高當代人類的審美品味,進而在國際海報設計上形成自己獨樹一幟的文化個性。
參考文獻:
[1]靳埭強.《視覺傳達設計實踐》[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5
[2]靳埭強.《中國平面設計(4)海報設計》[M].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香港萬里結構聯合出版.2000
[3]原研哉.《白》[I].廣西: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