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市洞頭區(qū)職業(yè)技術教育中心,浙江 溫州 325700)
[摘 要] 留守青少年的教育管理問題是新生事物,沒有現成的方法可以借鑒,但它又是一個急切需要解決的問題。特別是在面對這樣的現狀:由于各種思潮不斷涌入,各種道德價值觀念猛烈碰撞,導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質出現明顯的下滑趨勢。這不得不引起全社會的思考與關注。因而作為教師,有責任結合學校教育、家庭教育及社會教育,共同關注留守青少年的感恩心教育,使學生逐漸疏離的情感重新煥發(fā)生機。
[關 鍵 詞] 留守青少年;感恩心;學校教育
[中圖分類號] G71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7)12-0069-01
一、留守學生感恩心教育的現狀
俗話說:“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比绻麑W校沒有了,教師沒有了,怎么談得上教育呢?留守學生往往得不到父母親直接的溫暖和管教,因而其管理和教育問題日趨突出。
此外,在一個社會轉型的新時期,由于各種思潮不斷涌入,各種道德價值觀念激烈碰撞,導致部分青少年的道德品質出現明顯的下滑趨勢。一些家長一直忙于工作,少有與孩子交流的機會,因而常常給予孩子過度的物質上的滿足與精神上的溺愛,導致孩子形成自私自利、以自我為中心的不良品行。
二、留守青少年感恩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教育缺位”問題
由于大部分留守青少年從小由祖輩照顧,隔代的長輩往往只重視孩子的生活,忽略對孩子的教育,疼愛有加而嚴厲管教不足,注重物質的給予而缺乏精神的填充。父母監(jiān)護教育角色的缺位,對留守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全面發(fā)展造成一定的失職,甚至造成終身遺憾。
(二)“親情缺失”問題
由于父母親長年在外打工,孩子見不到家長,心里有很大的失落感,人格往往出現偏差,很大一部分表現出情感冷漠、行為孤僻、缺乏愛心、不主動與人交流等。這段時期的孩子為保護自己,往往會給自己營造起自己的世界,隔斷與外界的一切來往。
(三)“理想學業(yè)”問題
留守青少年有的缺乏遠大理想,缺乏吃苦精神,在學習上得過且過。孩子不明白父母親外出打拼的不易,反而在沒有家長督促、檢查的情況下,完成作業(yè)“偷工減料”,甚至不完成家庭作業(yè)。作業(yè)中的難題無法及時解決,造成日后困難越來越多,留守青少年學習能力整體較差,長此以往,厭學情緒便會逐漸滋生。
作為外來務工轉校生,學生經常會接受街道、企業(yè)或慈善基金會的幫助,教會他們學會感恩,學會盡自己的力量去回饋他人,與人交流,甚至明白父母工作辛苦不易而自覺學習等,就顯得尤為重要。
三、留守青少年感恩心教育的現實案例
我所教的班級是由32個女生和18個男生組成的大集體,而大多數孩子父母并不在身邊,或者是單親家庭,光申報貧困生的就有23個孩子。農村家庭講究吃飽穿暖就好,沒有必要的開銷能不要就不要,這些孩子的精神世界一點也不富裕。有一次在班級的許愿樹上,我看到一個小女生的心愿是能過一個溫馨的生日,可以對著生日蠟燭許愿。了解到大多數孩子并沒有過過像樣的生日,我制定了每學期過一次集體生日的活動,將學生的生日分成上半年和下半年兩個批次。趁著我們班級的集體生日活動,我決定讓孩子們親眼見證自己愛的力量,幫助孩子愛心和感恩心的培養(yǎng)和長久樹立。
晚自習前我精心準備了一個粉色帶皇冠的生日蛋糕和生日卡片,事先讓班級學生寫上生日祝福,最后我再附上:我們都是你的家人,祝你生日快樂!
“祝你生日快樂,祝你生日快樂……”伴隨著蠟燭上跳動的火焰,班級里唱起生日快樂歌。
“謝謝,真的謝謝我的家人們!”平時很不愛開口說話的小顏站起來,“這是我過得最美好的一個生日,好溫暖。”我將生日蛋糕上的皇冠取下一一帶在小壽星們的腦袋上,用相機記錄下孩子最動容、最真摯的畫面。孩子清澈的眼睛里泛著淚光,在點點燭光下閃動。而此時,小壽星們從班級后面捧出一束皺紋紙折的花,不好意思地獻給我:“老師,我們查了,你的生日也在上半年,讓我們陪你一起過,老師生日快樂!”
而在這樣的一次教育之后,孩子們已經基本理解了我們在受人幫助時也應想到要付出,知道了應將這種愛傳遞給更多的人。
四、留守學生感恩心教育應三管齊下
一位教育家說:“孩子變得冷漠與自私,是學校、家庭、社會感恩文化長久缺失造成的?!?/p>
學校是感恩教育的主要陣地,而作為教師,我們有必要從自身出發(fā)去找回我們現在所缺失的感恩文化,通過情感心理的發(fā)展和培養(yǎng)逐步潛移默化,重新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
因而,對于留守學生感恩心的培養(yǎng),三個方面應互相依存、互相滲透、互相影響。我們應把三方面結合在一起,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形成目標一致、功能互補的教育合力,取得最佳的教育效果。
1.學校教育要主動與家庭教育密切合作,相互促進。
2.學校教育要充分利用社會資源。
3.統(tǒng)一思想,健全“三結合”教育的長遠發(fā)展。
感恩心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青少年感恩教育活動也應該在實踐中去探索,讓學生在活動中加深認識,將學生的認知轉化為情感,最后落實到生活中去,接受考驗,得到鍛煉,喚醒感恩心,激起責任感,從而為他們一生的發(fā)展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袁莎.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實施途徑[J].南陽師范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8).
[2]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