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藥為薯蕷科植物,別名山芋、諸萸、署藥、兒草等。其具有延緩衰老、滋補健身、收澀固腸止瀉、防治動脈硬化和冠心病、益智健腦、補虛降血糖、益氣補臍、止咳定喘、軟怪散結、加快骨質形成、抗皮膚衰老、填精固腎澀精止遺、防癌抗癌等作用。種植中常出現的病害大大的影響產量,所以做好病害防治迫在眉睫,下面筆者將其常見病害防治技術介紹如下
山藥常見病害種類
1、灰斑病
發(fā)病部位為葉片。初產生淡黃色小斑,后擴大成褐色橢圓形,無明顯邊緣大斑。葉背面紫灰色霉層。
2、炭疽病
發(fā)病部位為葉片,亦危害其他部位。病初葉脈上產生褐色下陷斑,中央色淺,潮濕時輪生粉紅色膠粘質小點, 漬狀病斑,略下陷,潮濕時同樣產生粉紅色膠體物,導致枯莖。
3、白銹病
發(fā)病部位為葉片,亦可危害葉柄。葉片上初現淡黃色斑點,葉背面相應生白色粉狀皰疹,破裂后散出白色粘滑有光澤粉狀物,重時葉片畸形枯黃,葉柄腫大。
4、斑點病
發(fā)病部位為葉片。病斑圓形或多角形,褐色,有明顯邊緣,內生小黑點。
5、黑粉病
發(fā)病部位在葉脈或葉柄上,初葉脈或葉柄皮層下生出灰褐色疣形斑,被組織所包圍,可引起畸形,后表皮破裂,露出黑色粉末。
6、莖腐病
主要危害塊莖,發(fā)病初地上莖部地表處出現褐色不規(guī)則的斑點物,發(fā)病后期斑點逐漸擴大成深褐色長圓形病斑,病部有凹陷,嚴重時地下莖干縮,并有淡褐色絲狀霉點出現。
7、褐斑病
發(fā)病部位為葉片,初期葉面呈綠斑,背面病斑多角形,淡黃色,無明顯邊緣,直徑3~6 mm。斑內生多數白色至黃色小點,初在表皮下,后表皮破裂成白色粉末狀。后期擴大變褐色,有暗褐色邊緣。葉片上黃枯,有時病斑形成穿孔。
8、山藥根腐線蟲病
整個生育期均可發(fā)病,發(fā)病初危害種薯幼根幼莖,后期危害山藥塊莖。根系受害表面出現水漬狀暗黃色傷口,后變黑褐色縊縮點。塊莖受害,先出現淺黃色點狀物,后擴展為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病斑,內部則為黑褐色海綿狀物。
9、根結線蟲病
受害塊莖表面呈暗褐色,無光澤,大多數形成畸形,在線蟲侵入點附近起腫脹,并出現很多直徑2~7 mm的蟲根結,嚴重時蟲根結愈合一處,根系產生米粒大小根結,剖開病部能見到乳白色線蟲。發(fā)病后山藥長勢變弱、葉片變小直到發(fā)黃脫落。
二、綜合防治措施
1、輪作倒茬。注意選地和遇雨及時排水降濕,科學施肥,增磷補鉀,多施有機微生物肥。
2、收獲后及時收集病殘體及落葉燒毀或深埋,消滅越冬病源。蘆頭在栽種前用50%托布津可濕性粉800倍液及1∶1∶120波爾多液浸漬5 min消毒。
3、發(fā)現病葉立即摘除后,炭疽病用1∶1∶120波爾多液,或80%代森鋅、80%碳斑輪克可濕性粉劑、50%福美雙、50%退菌特、80%炭疽福美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葉面及莖部噴灑,7 d噴1次,連噴2~3次。褐斑病用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可濕性粉劑、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1 000倍液葉面噴灑。斑點病用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2 250 g/hm2,對水750 kg/hm2,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0%大佳好可濕性粉劑600倍液葉面噴灑?;野卟∮?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800倍液葉面噴灑。
4、白銹病發(fā)生田塊注意早春及秋末及時中耕松土,撒施草木灰,提高地溫。發(fā)病初用1∶1∶120波爾多液,或75%百菌清、80%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36%卡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噴灑。
5、有黑粉病發(fā)病史的田塊嚴禁施用混有病孢子而未經腐熟的有機肥作底肥,栽前蘆頭用40%拌種雙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25%粉銹寧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種浸5 min后晾干栽種。
6、莖腐病發(fā)生田早春地表用2~3°Bé石硫合劑消毒。進行種薯處理,種植前用50%多菌靈,或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浸薯種30 min,晾干后播種。發(fā)病初期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400~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9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200倍液及綠亨一號、二號375 g/hm2,對水1 500 kg/hm2灌根,15 d施用1次,連灌2~3次。有發(fā)病史的田塊在整地播前用40%五氯硝基苯粉劑22.5~37.5 kg/hm2,進行土壤消毒處理。
7、對線蟲病防治要加強植物檢疫,嚴禁從病區(qū)調種。選擇無病健壯種薯。栽前用3份開水,1份涼水,調成52~54 ℃溫水,將種薯放入浸種,上下攪動2次,浸種10 min,或用40%甲基異柳磷500~800倍液浸種48 h。播前用40%甲基異柳磷乳油22.5 kg/hm2,或5%克線磷顆粒劑150 kg/hm2,或10%滅線磷顆粒劑90 kg/hm2,或5%敵線靈乳油112.5 kg/hm2,進行混土消毒,使藥劑均勻分布在30 cm以內土層中。
(作者單位:151581 黑龍江省蘭西縣榆林鎮(zhèn)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