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是我縣種植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近年來,隨著種植效益的提高,我縣農民種植辣椒的積極性提高,種植面積逐年增加。而辣椒在種植過程中要特別注重病害防治,尤其春夏季蔬菜生長進入旺盛時期,加上氣溫的忽高忽低和降水及濕度較大,極易導致各種病害發(fā)生,現(xiàn)把辣椒常見病害的防治方法總結如下:
一、辣椒病毒病
病害表現(xiàn):受害病株一般表現(xiàn)為花葉、黃化、壞死和畸形等四種癥狀?;ㄈ~型病株的葉脈輕微退綠,或呈濃、淡綠相間的花葉,病株無明顯畸形,植株矮化,不造成落葉。黃化型病葉變黃并出現(xiàn)落葉。壞死型的病株部分組織變褐壞死,表現(xiàn)為條斑、頂枯、壞死斑駁或壞斑等?;蔚牟≈曜冃危~片變成線狀即蕨葉,或植株矮小、分支極多呈叢枝狀。有時幾種癥狀在同一植株上出現(xiàn),引起落葉、落花、落果,嚴重影響辣椒的產量和品質。
防治方法:
1. 適時播種,盡早定植。適時播種,培育株型壯矮的秧苗,或利用保護地設施早栽植、早結果,待進入病毒病盛發(fā)期時,辣椒已花果滿枝、根系發(fā)達、植株壯健、抗病力強。
2.浸種催芽,種子可用10%磷酸三納浸泡20~30分鐘后洗凈催芽,并在分苗定植前和花期分別噴灑0.1%~0.2%硫酸鋅。
3.加強栽培管理,施足基肥,勤澆水,尤其在采收期注意保水保肥。
4.防治蚜蟲,預防蚜蟲遷飛傳病??蛇x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4000倍液或2.5%敵殺死乳油5000倍液等噴殺防蚜。
5. 藥劑防治,發(fā)病后可選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油1000倍液,或銅氨合劑400倍與0.1%硫酸鋅混勻噴霧防治,隔7~10天噴1次,連噴2~3次。
二、辣椒疫病
病害表現(xiàn):辣椒疫病在整個生育期都可發(fā)生,且易造成毀滅性損失。苗期受害,莖基部呈水浸狀軟腐,其上部呈暗綠色而倒伏。成株期危害主莖、枝條、果實、葉片及花瓣。莖基部及枝條受害,初為水浸狀斑點,后擴大且變黑褐色,并常易從病部處折斷,受害株病情發(fā)展迅速,染病后20天左右便整株枯死。病果呈不規(guī)則暗綠色水浸狀病斑,軟腐,常見白色霉狀物,略皺縮,后漸變?yōu)榛野咨?,最后成褐色或黑色僵果。根部受害變褐色、腐爛,植株萎焉,但維管束不變色。根腐、枝枯及爛果所造成的損失都很嚴重。該病在高溫多濕條件下易發(fā)生、流行,特別是在夏秋季大雨或暴雨后病害蔓延快。
防治方法:
1.實行水旱輪作,避免與茄科、葫蘆科作物連作。
2.用25%甲霜靈1000倍液浸種2小時后,用無病新土育苗,以防種子帶菌。
3.采用高畦種植,避免積水,注意控制澆水量和次數。
4.定植后用氧氯化銅800~1000倍液淋根部和噴灑植株。發(fā)病后用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噴霧防治。防治效果較好。
三、辣椒青枯病
病害表現(xiàn): 辣椒青枯病危害初期僅個別枝條的葉片或1張葉片的局部呈現(xiàn)萎焉,后擴展到全株。葉片初呈淡綠色,后變褐枯死。病莖外表癥狀不明顯,縱剖莖部木質部變褐,髓部腐爛空心,橫切面保濕后可見乳白色液溢出,有別于枯萎病。該病為土傳病害,在高溫多濕的條件下極易發(fā)生。
防治方法:
1.溫水浸種,可用冷水預浸5分鐘后再在52℃溫水中浸30分鐘,也可用種子重量0.1%的高錳酸鉀液浸種5分鐘,以殺死種子表面的病菌。
2.采用輪作種植方式;施肥上要增施磷、鉀肥。3發(fā)現(xiàn)病株及時噴藥,發(fā)病初期可用鏈霉素噴灑進行防治,每隔7天噴一次,連噴2~3次。
四、辣椒炭疽病
病害表現(xiàn):辣椒炭疽病危害葉片及果實,甚至在貯運過程中仍能繼續(xù)危害。病原為真菌,多在土表病株殘體或附在種子中越冬,在溫暖季節(jié)、雨后或土壤濕度高時易傳染。葉片受害后初呈水浸狀病斑,后逐漸擴大成褐色,近圓形,有輪紋。感病果實出現(xiàn)褐色橢圓形至長圓形病斑,凹陷,有同心輪紋,并常附生小黑點。發(fā)病嚴重時,造成植株大量落葉,果實腐爛。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做好種子消毒,可用55℃溫水浸種10分鐘,冷水冷卻后浸種摧芽,或用50%福美雙可濕性粉劑拌種,用藥量為種子量的0.4%。
2.加強栽培管理,及時摘除病葉、病果,清除病殘體,搞好田間衛(wèi)生,可減少病害發(fā)生,減輕病害發(fā)展。
3.藥劑防治可用75%百菌清可濕粉劑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濕粉劑500-800倍液、50%多菌靈可濕粉500-600倍液集中噴霧,每間隔7-10天施藥防治一次,連續(xù)防治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