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從出苗到拔節(jié)這一階段為苗期,夏玉米一般經(jīng)歷20~25天,春玉米為40~45天。該時期玉米的主要生長特點是地上部分生長緩慢,根系生長迅速。此階段田間管理的主要任務是促進根系生長,培育壯苗,為高產(chǎn)打下基礎。苗期管理的主要技術措施有:查苗、補苗、間苗、定苗、中耕鋤草、蹲苗促壯、追肥和防治蟲害。
查苗、補苗。夏玉米播種后應及時查苗、補苗。補種的種子應先進行浸種催芽,以促其早出苗。如果補種的玉米趕不上原先播種長出的幼苗時,可采用移苗補栽的辦法。移栽時間應在下午或陰天,最好是帶土移栽,以利返苗,提高成活率。玉米出苗后,發(fā)現(xiàn)連續(xù)缺苗的應及時進行補苗,選擇陰雨天或晴天下午,采取帶土移苗補栽,以減少與相鄰株間苗勢的差異,移栽后要及時澆定根水保成活,一般為玉米3—4片可見葉時,間苗帶土移栽為宜;若缺塘十分嚴重,已無法移苗補栽的要及時補種,也就是在原窩塘的基層上重新打塘點播。
及早間苗和定苗:間苗、定苗工作一般掌握3—4片可見葉時間苗,5—6片可見葉時定苗。間苗原則是去弱留壯,去病留??;定苗原則是去大小苗,留均勻一致的健壯苗,缺苗處采用借苗留苗,保證幼苗整齊度;此外,密度是實現(xiàn)高產(chǎn)的關鍵,密度過大,易造成通風透光差,導致后期容易倒伏,從而降低產(chǎn)量。所以,應保證每畝基本苗為4000株為宜。中耕除草和輕施提苗肥:在玉米苗期4—5葉時進行一次中耕除草,中耕時要避免土團壓苗。中耕深度以3—5厘米為宜,苗旁宜淺,行間宜深。并結合薅除每畝追施尿素5千克做提苗肥。當玉米生長至30厘米以上時,若田間雜草較多,每畝用20%克無蹤150毫升兌水40一50千克作行間定向噴霧,注意不要噴到玉米苗上。由于玉米在3葉期前后正處在“斷奶期”,要有良好的光照條件,如果幼苗期植株過分擁擠,株間根系交錯,會出現(xiàn)爭水爭肥的現(xiàn)象。據(jù)有關農(nóng)業(yè)科研部門試驗,夏玉米在5~9葉期定苗比3~4葉期定苗,每畝減產(chǎn)14%~27%,因此間苗、定苗工作應及早進行。間苗、定苗的時間應在晴天下午,那些病苗、蟲咬苗及發(fā)育不良的幼苗在下午較易萎蔫,便于識別淘汰。對那些苗矮葉密、下粗上細、彎曲、葉色黑綠的絲黑穗浸染苗,應徹底剔除。玉米苗期中耕一般可進行2~3次。定苗以前幼苗矮小,可進行第一次中耕,中耕時要避免壓苗。中耕深度以3~5厘米為宜,苗旁宜淺,行間宜深。此次中耕雖會切斷部分細根,但可促發(fā)新根,控制地上部分旺長。套種玉米田在苗期一般比較板結,在麥收后應及時中耕,去掉麥茬,破除板結。
蹲苗促壯。蹲苗應從苗期開始到拔節(jié)前結束。蹲苗應掌握“蹲黑不蹲黃,蹲肥不蹲瘦,蹲干不蹲濕”的原則。套種玉米播種生長條件較差,一般不宜蹲苗。應抓好水肥管理工作,促弱轉(zhuǎn)壯。 追肥。據(jù)研究,磷肥在5葉前施入效果最好,因此,磷、鉀肥和有機肥應在定苗前后結合中耕盡早施入。
防治蟲害。玉米苗期害蟲種類較多,尤其是夏玉米。目前,苗期危害玉米的主要害蟲有地老虎、蚜蟲、薊馬、棉鈴蟲、燈蛾、麥稈蠅等,應及時做好蟲情測報工作,發(fā)現(xiàn)害蟲及時防治。 選用適宜品種。選用適宜密度為4000-4500株/畝的高密度品種,如隆平206、鄭單958、中單909、先玉335、中科11、農(nóng)華101、浚單20、登海605等。沿淮及以南地區(qū)宜選用密度4000株/畝左右、并耐漬和抗銹病的品種。如隆平206、中科4號、華安513、農(nóng)大108等品種。 足施底肥。三元復合肥(15:15:15)40-50公斤/畝,尿素5公斤/畝,氯化鉀10公斤/畝,硫酸鋅1公斤/畝。搶時搶墑機播。為降低粗縮病的危害和提高出苗質(zhì)量,注意搶墑集中統(tǒng)一機直播,實現(xiàn)“開溝、施肥、播種、覆土、鎮(zhèn)壓”五位一體。播種時墑情不足,或播后失墑太快,應及時澆蒙頭水,但切忌大水漫灌。
行距與株距配置。為適應中后期管理與收獲的機械作業(yè),實行等行距播種,行距60cm,每隔8~12行留一行80-100厘米的農(nóng)事操作行。以密度定株距與播量,播種的籽粒數(shù)應比確定的適宜留苗密度多10-15%?;幢钡貐^(qū),按畝成苗4500株確定種植密度,一般畝種植5200至5400粒;沿淮及以南地區(qū),按畝成苗4000株確定種植密度,一般畝種植4600至4800粒。防病治蟲除草和控旺長防倒伏。玉米播種后至玉米幼苗可見葉2~5葉,噴施煙嘧黃隆加莠去津封閉除草或甲基磺草酮類除草劑進行莖葉除草。玉米齊苗后至6月下旬噴施甲維鹽加蟲酰肼,或高氯菊酯加蟲酰肼防治二點委夜蛾及其它苗期害蟲。苗期漬澇防御。玉米發(fā)芽和苗期階段對漬澇敏感,土壤水分達到90%以上維持一周就會發(fā)生危害,并嚴重影響產(chǎn)量,須積極防御:開溝瀝水;重施基肥,增施氮肥;及早松土,散墑減漬。在實行配方施肥和肥力基礎好的田塊,漬澇災害后玉米恢復生長快,減產(chǎn)幅度小。因此,夏玉米特別是前茬作物秸稈還田的地塊要注重基肥的施用,將氮肥用量的50%-60%用于基肥施用,有利于促進苗期早發(fā),提高苗期健壯程度,增強抗?jié)n澇能力。玉米受漬澇后及時排除漬水并追施氮肥,可改善玉米根系的養(yǎng)分吸收和土壤的養(yǎng)分供應狀況,促使玉米災后快速恢復生長。漬澇一旦發(fā)生,要及時清溝瀝水盡快排除田間積水。待積水排除后,趁濕在玉米行間撒施速效氮肥或尿素,一般每畝施用尿素10-15公斤可增產(chǎn)玉米20%左右。漬澇發(fā)生后及早中耕松土,不僅可疏松表土、增加土壤通氣性、促進表層土壤水分的散失,還能改善土壤水、溫、氣環(huán)境,促進玉米根系生長和根系功能的恢復,減輕漬澇對玉米的危害。 現(xiàn)在玉米苗期管理正當時,因為播種時各種各樣的原因,導致有些地塊出苗不整齊,影響玉米豐收。
苗期蟲害防治:地老虎防治,玉米出苗后畝用2.5%敵殺死3000—4000倍于傍晚時噴施于玉米苗行地面或配成0.05%的辛硫磷毒土撒于苗行兩側(cè);蚜蟲、稻飛虱等防治,每畝用30%高猛微乳劑5000倍液或1.8%阿維菌素乳劑1000倍液噴施玉米苗心;粘蟲防治,每畝用20%氰戊菊酯2000—4000倍液或5%農(nóng)夢特4000倍液噴施于玉米苗,努力抓好玉米苗期管理指導,促使今年糧食豐產(chǎn)豐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