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大豆的種植面積一直居高不下,由于大面積耕地多年連續(xù)種植大豆同一種作物,導(dǎo)致以取食大豆根、莖、葉為主的害蟲的蟲口密度逐年加大;而且近幾年全球氣候變暖,害蟲的越冬基數(shù)較大,每年都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才能將蟲口密度控制在一定的范圍內(nèi),以保證大豆的正常發(fā)育?,F(xiàn)筆者將大豆常見病蟲草害的識別與防治技術(shù)介紹如下。
一、大豆灰斑病
1、癥狀識別
主要為害成株期葉片,也可侵染幼苗、莖、莢和種子。病粒出生的幼苗子葉上出現(xiàn)半圓或圓形褐色病斑。成株期葉片上的病斑最初為退綠圓斑,逐漸發(fā)展成為邊緣褐色、中央灰色或灰褐色的蛙眼狀斑,故又名蛙眼病。后期也可形成不規(guī)則形病斑。潮濕時葉背面病斑中央部分密生灰色霉層,為病菌的分生孢子。嚴重時病斑布滿葉面,病斑合并,葉片枯死脫落。莖斑紡錘形或橢圓形,莢斑圓形或橢圓形,因莢上多毛,不易看到霉層。籽粒上的病斑與葉斑相似,多為圓形蛙眼狀。
2、防治要點
藥劑防治。
苗期較濕潤多雨的地區(qū),用50%福美雙或50%多菌靈拌種,每100公斤種子用藥0.3公斤;針對感病品種,生長茂密的豆田,于發(fā)病初期或莢和籽粒易感病期噴藥,以控制籽粒上的病斑。常用藥劑有40%多菌靈膠懸劑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每畝用藥100克,或50%甲基托布津100克,兌水80公斤~100公斤噴霧。視病情發(fā)展,間隔7天~10天,共噴2次~3次。
二、大豆根腐病
1、癥狀識別
該病在大豆整個生育期均可感染,出土前種子受害腐爛變軟,不能萌發(fā),表面上有白色霉層。在大豆開花結(jié)莢期為發(fā)病高峰期,田間出現(xiàn)大量黃葉,病株矮化、根系全部腐爛,導(dǎo)致病株死亡。輕者葉片變黃,提早脫落、結(jié)莢少、籽粒小、產(chǎn)量低。大豆根腐病在田間發(fā)生往往呈“鍋底坑”狀分布,形成圓形或橢圓形的發(fā)病點。
2、防治要點
以農(nóng)業(yè)防治為主,與藥劑防治相結(jié)合綜合防治。實行與禾本科作物3年以上輪作,適時晚播,發(fā)病輕。及時防治地下害蟲,增施有機肥,培育壯苗,增強抗病力。還可用多菌靈、福美雙和殺蟲劑等大豆種衣劑拌種,種衣劑用量為種子重量的1.0%~1.5%,或用2.5%適樂時150mL乳油加20%陳普降40mL,或小葉敵400~500倍液,或2%萬佳豐水劑300倍液,或2%菌克毒克750mL/hm2拌種子100kg。
三、大豆胞囊線蟲病
1、癥狀識別
大豆胞囊線蟲病又稱為黃萎病,俗稱“火龍秧子”,在整個生育期均可發(fā)生。胞囊線蟲寄生于大豆根部,直接危害根部,受其危害后,輕者減產(chǎn)20%~30%,嚴重的達到70%~80%,并且每年都有大面積地絕收。
2、防治要點
種植耐抗品種,可減輕線蟲危害造成的減產(chǎn)。合理輪作能有效地控制胞囊線蟲病的發(fā)生,如采取大豆與禾本科作物小麥、玉米、谷子等輪作。施足底肥,提高土壤肥力,可以增加植株抗病力。
四、大豆食心蟲
1、癥狀識別
以幼蟲蛀入豆莢食害豆粒,常年蟲食率10%~20%,嚴重時可達30%~40%,甚至可達80%,而且影響大豆的品質(zhì),降低等級。
2、防治要點
采用以農(nóng)業(yè)防治為基礎(chǔ),把農(nóng)業(yè)豐產(chǎn)栽培措施與化學(xué)防治、生物防治有機地結(jié)合起來。選用抗蟲或耐蟲品種,大面積輪作,增加蟲源地中耕次數(shù)。成蟲產(chǎn)卵高峰期(8月20日)葉面噴灑菊酯類農(nóng)藥,利用觸殺和胃毒作用防治成蟲??捎?.5%功夫乳油300mL/hm2、15%來福靈乳油300mL/hm2、20%速滅殺丁乳油450mL/hm2等防治。于成蟲產(chǎn)卵盛期按30~45萬頭/hm2的放蜂量放赤眼蜂1次,可降低蟲食率43%左右。如增加放蜂次數(shù),還能提高防治效果。
五、大豆豆莢螟
1、癥狀識別
豆莢螟的危害癥狀與大豆食心蟲相似,但蛀入孔和脫莢孔多在豆莢中部,脫莢孔圓而大。
2、防治要點
應(yīng)貫徹“防治結(jié)合,防重于治”的原則,把其控制在蛀莢為害之前。選種抗蟲品種,也可采用大豆與玉米間作。在成蟲盛發(fā)期可用1.5%甲基對硫磷劑22.5~30.0kg/hm2,噴粉滅蛾;在卵孵化盛期用90%晶體敵百蟲1000倍液,50%硫磷乳油或50%對硫磷1500倍液噴霧防治;在幼蟲脫莢入土前可在地表噴藥,毒殺幼蟲,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50%硫磷乳油1000~1500倍液、50%殺螟硫磷乳油1?000倍液、10%氯氰菊酯乳油2000~3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乳油1500~2500倍液噴霧防治。
六、大豆根結(jié)線蟲病
1、癥狀識別
大豆根結(jié)線蟲危害大豆根系,破壞根組織。被害根生長受阻、腐爛,病株地上部萎黃、矮小,嚴重者大豆成行、成片萎蔫枯死,導(dǎo)致產(chǎn)量嚴重下降。該病屬侵染周期長、流行速度低的病害,宜早期防治。
2、防治要點
選用抗病品種,合理輪作,適當(dāng)增施糞肥。藥劑防治可用克百威3.75~4.50kg/hm2或硫磷4.5~6.0kg/hm2等均有明顯防治效果,可控制種苗期線蟲第1代的初侵染,能有效地保護主根。
七、主要雜草
1、癥狀識別
雜草危害是大豆減產(chǎn)的主要原因之一。主要有馬齒莧、狗尾草、野燕麥等。馬齒莧為一年生肉質(zhì)草木,全體光滑無毛,生命力極強,被鏟掉的植株曝曬數(shù)日不死,植株斷體在一定條件下可生根成活。狗尾草為一年生草本,成株高20~100cm,桿疏叢生,直立或基部膝曲上升,幼苗鮮綠色,基部紫紅色,除葉鞘邊緣具長毛外,其他部位無毛。野燕麥為一年生或越年生草本,成株高30~150cm,莖直立、光滑,靠種子繁殖。
2、防治要點
在播種前應(yīng)將與大豆種子混在一起的雜草種子進行認真清除,前茬小麥播前進行深翻,可深埋雜草種子??捎?0%喹禾靈乳油600~1?050mL/hm2對水750kg噴霧防除。在大豆播種后出苗前,用50%嗪草酮可濕性粉劑600~750g/hm2,對水450kg進行土表噴霧,或50%乙草胺乳油2?250mL/hm2,對狗尾草和野燕麥防除效果好。還可用乙草胺與賽克津混用,即70%賽克津可濕性粉劑300~600g/hm2+50%乙草胺乳脂2~3L/hm2,對以上雜草均可防除。
(作者單位:151122 黑龍江省肇東市五站鎮(zhèn)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