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為降低配網生產現場掛接高壓地線的安全風險及操作時間,文章較為詳細地分析了使用傳統(tǒng)接地線存在的安全隱患,同時比較使用市面上的其它類型高壓接地線的不足,給出了新型多轉向站地式長型接地線的設計方案。根據文章所設方案,定制出新型接地線實物。運行維護人員進行全面性能測試后,確認此新型接地線在避免高空作業(yè)、觸電等風險有明顯作用,同時節(jié)省一半以上的操作時間,得到相關部門確認可在電力生產現場試用,并獲得《珠海供電局2016年職工科技創(chuàng)新項目一等獎》。
關鍵詞:高壓接地線;多轉向;新型;停電檢修;供電可靠性
引言
在10kV配網運行維護的日常操作中,掛接地線可防止工作地點突然來電造成的人身傷害,是一項重要的電氣安全技術措施之一。隨著電力需求的日益增長,配網及業(yè)擴工程項目增加,電力設備運維檢修工作也越顯頻繁。因此,掛接地線成為操作次數較多的工作之一。
文章針對掛接地線時,常見的四種地線所存在的問題進行優(yōu)化,設計并制作多轉向站地式長型接地線(下稱“新型接地線”),以降低操作人員的工作風險、作業(yè)強度及作業(yè)時間。
1 傳統(tǒng)方式掛接地線現狀
1.1 10kV架空線路停電檢修傳統(tǒng)掛接地線方式
10kV配電線路,特別是廣大的農村地區(qū)配電網,以架空線為主。由于帶電裸露處離地距離高度不少于4.5m,此距離長于常用接地線操作棒1.2m的長度,運維人員掛接地線時必須高空作業(yè)。下面以10kV雙回路同桿架設的高新甲線檢修操作為例,分析掛接地線存在的問題。
若10kV高新甲線#25桿后段線路停電檢修,現需在10kV高新甲線#25桿25T13隔離開關上端頭掛接地線一組,而10kV高新甲線#25桿25T11隔離開關上端頭保留帶電?,F場10kV高新甲線#25桿25T11隔離開關與25T13隔離開關安裝于同桿雙側,運維人員在登高掛接地線時,人體與25T11隔離開關上端頭帶電部位距離僅為0.72米,操作過程中存在以下風險:
(1)因操作不當,人體與帶電部位小于最小安全距離;(2)容易誤入同桿另一帶電側,發(fā)生觸電事故;(3)接地線誤碰帶電部位,造成帶負荷接地;(4)登高過程及安全帶使用不正確,發(fā)生高空墜落事故;(5)夏季高溫,作業(yè)人員在高空作業(yè)過程中易出現中暑等不適現象;(6)雨天登高易發(fā)生高空滑落等事故;(7)操作時間長,操作強度高,作業(yè)人員易疲勞。
綜上所述,使用傳統(tǒng)方法接地存在多種作業(yè)風險,增加了人身傷亡事故事件的發(fā)生概率。
1.2 同電壓等級的其它類型接地線及使用情況
為避免掛接地線高空作業(yè)風險,文章介紹使用加長絕緣操作棒接地線,使操作人員直接站于地面掛接地線的方法。由于常用的傳統(tǒng)接地線存在角度方位不適、不易固定等問題,在以下試驗中直接排除,而以市面上其它類型的接地線進行測試,其優(yōu)缺點如下:
(1)直角G型接地線
優(yōu)點:裝設牢固,操作簡單。
缺點:角度不能調整,適應設備范圍小。
(2)單轉向G型夾頭接地線
優(yōu)點:裝設牢固,可調節(jié)垂直角度。
缺點:夾頭過重,不易操作,角度調節(jié)范圍小,適應設備范圍小。
(3)單轉向U型彈簧夾頭接地線
優(yōu)點:夾頭輕,操作簡單。
缺點:裝設不可靠,裝設后易脫落,角度調節(jié)范圍小,適應設備范圍小。
2 研制新型接地線
2.1 新型接地線的設計要求
結合現場操作經驗及上述4類接地線存在的問題,文章對新型接地線提出了以下設計要求:
(1)夾頭能多角度轉向,而非單一平面轉向;(2)減輕夾頭重量,降低操作難度;(3)夾頭牢固可靠,滿足短路電流的過截流量;(4)操作棒可在掛接后可于空中分節(jié)拆卸,減輕對接地點的負重;(5)減輕接地線的重量,降低操作者負擔;(6)操作方式簡單易用。
2.2 新型接地線設計圖
經討論及理論驗證,多次嘗試后,繪制出其結構設計圖:
如圖1所示,底座與操作棒相連接固定,轉動操作棒時,底座轉動,傳動橫軸一同轉動,此時橫軸帶動比縱軸轉動,縱軸上螺紋帶動活動壓扣收縮或擴張。
如圖2所示,使用時,將后段操作棒插針插入首節(jié)操作棒扣環(huán),旋轉后段操作棒,使其橫向扣針進入定位槽卡穩(wěn)兩節(jié)操作棒。此時可以通過轉動操作棒對夾頭進行松緊。掛接完畢后,將后段操作棒沿其方向向首節(jié)棒壓縮其彈簧頂片,使橫向扣針脫離定位槽,然后旋轉后段棒,使其退出扣環(huán),此時便可順利取下后段操作棒,夾頭僅與首段操作棒相連。拆接地線與裝設地線過程相反,文章不再贅述。
2.3 新型接地線實物
為使操作便利,夾頭在高空不易晃動,夾頭選用了鋁合金材料制作,既保證其導電性能,同時降低其重量。廠家依據圖紙制作,成品如圖3和圖4所示。
3 效果檢驗
3.1 新型接地線操作試驗
由于新型接地線滿足了設計要求,現場操作過程展示相當順利,操作人員只需站在地面便可完成整個操作過程,且操作棒能在掛接操作完成后通過專設機構拆卸除第一節(jié)外所后段棒體,將掛接點的受力程度降至最低。
3.2 作業(yè)時間比較
通過10次操作試驗,記錄其操作全過程所需的平均時間與傳統(tǒng)登高掛接地線平均時間進行對比,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每次掛接地線平均省節(jié)時間為:
27-9=18min
假設供電所每年平均停電檢修次數為60次,平均每次掛接地次數為4次,平均停電戶數為5戶,全年可節(jié)省時戶數如式(1):
(18/60)*4*60*5=360時·戶 式(1)
4 結束語
文章較為詳細地分析了傳統(tǒng)接地線掛接存在問題,并給出了新型接地線的設計方案及實物樣例,經對比發(fā)現其優(yōu)點如下:
(1)無高空作業(yè)風險,避免了高空墜落、滑落等事故;(2)增加人體與帶電部位的安全距離,避免了人體觸電事故;(3)降低操作勞動強度,減輕操作者的工作負擔;(4)節(jié)省操作時間,減少停電時戶數,提高供電可靠性。
綜上,此新型接地兼?zhèn)浣洕б婧蜕鐣б妫蛇M一步提升公司管理務服質量,可在日后生產作業(yè)中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Q/CSG10001-2015.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電力安全工作規(guī)程[S].2015.
[2]客戶受電工程竣工檢驗作業(yè)指導書[S].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