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基于綠水洞煤礦煤炭煤質和夾矸分布情況,針對性提出了提質降硫的措施,治理源頭,加強采高控制管理,管控過程,采取分裝分運系統(tǒng),狠抓品質,采取高低硫煤摻配,礦井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措施,解決了企業(yè)當前面臨的銷售難題。
關鍵詞:提質;降硫;分裝分運
1 礦井煤炭煤質情況
綠水洞煤礦開采水平目前主要集中在+350m水平,根據礦井精查地質報告及已經開拓區(qū)域,結合鉆孔取樣化驗分析結果,對各采區(qū)的煤質情況有了大致的掌握。+350m水平東翼:312采區(qū)石2-1鉆孔煤樣灰分17.63%,硫分3.65%,ck6鉆孔煤樣灰分42.57%,硫分3.32%,ck7鉆孔煤樣灰分24.98%,硫分5.54%;315采區(qū)ck34鉆孔煤樣灰分15.32%,硫分4.53%;313采區(qū)ck13鉆孔煤樣灰分30.9%,硫分5.6%;311采區(qū)ck41鉆孔煤樣灰分25.9%,硫分3.5%;+350m水平西翼:325采區(qū)3-2鉆孔煤樣灰分19.68%,硫分5.29%,4-7鉆孔煤樣灰分24.34%,硫分4.81%。
煤中硫分,按其存在的形態(tài)分為有機硫和無機硫兩種。有的煤中還有少量的單質硫。煤中各種形態(tài)的硫的總和稱為煤的全硫(St)。以上所測硫分指標均為全硫含量。受化驗設備限制,未對全硫中有機硫和無機硫所占比例進行全部檢測。通過洗選降低煤中的灰分,除去的是煤中的無機硫,有機硫靠洗選是除不去的。
2 夾矸分布情況
(1)3113工作面分岔矸走向長度影響風巷220m(回采里程K340m~560m)夾矸最厚2.4m,機巷192m(回采里程K234m~426m),夾矸最厚2.1m,均屬煤層分岔。
(2)3132工作面分岔矸走向長度影響風巷17m(回采里程K755m~772m)夾矸最厚0.8m,機巷18m(回采里程K710m~738m),夾矸最厚0.9m,均屬煤層分岔。
(3)3251南工作面分岔矸走向長度影響風巷39m(回采里程K276m~315m)夾矸最厚1.3m、風巷212m(回采里程K445m~657m)夾矸最厚0.6m、機巷508m(回采里程K299m~807m),夾矸最厚2.5m,均屬煤層分岔。
(4)3235工作面分岔矸走向長度影響風巷50m(回采里程K692m~742m)夾矸最厚0.55m,機巷68m(回采里程K707m~775m)夾矸最厚0.7m,均屬煤層分岔,該工作面現已回采結束。
3 礦井提質降硫措施
3.1 加強采高控制管理,從源頭治理
為提高綜采工作面煤炭質量,強化綜采工作面采高管理,杜絕采煤工作面不按照設計采高開采或超高開采,制定強化綜采工作面采高管理措施,成立采高管理領導小組。要求各綜采工作面開采時嚴格按照設計采高開采,正常開采時工作面的平均采高不得低于設計采高,工作面的最大采高不得超過工作面支架的最大支撐高度。工作面過地質構造或過斷層時,確需降低采高推進時,編制專項安全技術措施,但工作面的最小采高不得低于工作面支架的最小支撐高度,防止支架壓死。要求綜采工作面生產班組跟班副隊長每班班前、班中、班后都要測一次工作面采高。業(yè)務部門每周對綜采工作面的采高進行抽檢。質量標準化交叉檢查時必須對當班采高進行檢測。
3.2 采取分裝分運系統(tǒng),從過程管控
分裝分運系統(tǒng)能從源頭上提高煤質,在工作面過斷層、薄化帶、分岔帶等地質構造時實現煤、矸分裝分運。目前采取的主要手段一種是分時段運輸(礦井為皮帶連續(xù)運輸的不適用),即遇構造帶時矸石和煤炭在不同時間段運輸,可先將矸石運輸至煤倉放空后再割煤,另一種是分儲運輸,即設置雙倉和可伸縮移動皮帶(機頭),將工作面截割下來的矸石和煤分別運至矸倉和煤倉。
3.2.1 綠水洞煤礦各綜采工作面分裝分運系統(tǒng)情況
3132工作面未形成分裝分運系統(tǒng),運煤路線為工作面→3132機巷→3132下煤立眼→3134運煤平巷→313煤倉→313皮帶運輸巷→350北石門→350集中煤倉→350主平硐皮帶運輸→地面。分裝分運系統(tǒng)增加方案:將3134運煤平巷溜子改為移動緩沖皮帶輸送機,輸送機機頭段稍微抬高,工作面出煤時移至313煤倉上口下煤,出矸時將機頭移過313煤倉,將夾矸通過翻斗車轉運至3132瓦斯抽放巷下矸眼。
3113工作面未形成分裝分運系統(tǒng),運煤路線為工作面→3113機巷→3113運輸石門→311煤倉→311大巷→350西大巷→350集中煤倉→350主平硐皮帶運輸→地面。
3251南工作面設計時考慮了分裝分運系統(tǒng),運煤路線為工作面→3251南機巷→3251北機巷→3251北下煤立眼→325北煤倉→325大巷→350集中煤層→350主平硐皮帶運輸→地面,運矸路線為工作面→3251南機巷→3251南運輸石門→325煤倉→325大巷→323大巷→350主平硐→350排矸斜井→地面。
3.2.2 下步分裝分運系統(tǒng)設計思考
綜采工作面煤矸運輸多數通過運輸石門,一種方案是可以考慮在運輸石門設置雙倉(煤倉和矸倉),盡量使煤倉靠近皮帶機頭,在煤倉與矸倉之間搭設可移動電滾筒皮帶,通過自動控制器在軌道上可往返移動,實現與皮帶輸送機的搭接與分離,搭接好之后矸石可以直接運至矸倉,分離后煤炭可存儲到煤倉之中,另一種方案是在煤倉附近施工斜巷貫穿大巷,形成下矸通道,在皮帶機頭設置伸縮溜板(采用千斤頂實現),當工作面出矸時伸出溜板將矸流引至下矸通道,在大巷對夾矸進行裝車運輸。
3.3 采用高低硫煤摻配,從品質著手
根據綜采工作面含硫情況,合理安排高、低硫煤配采。選煤廠在洗選降硫上主要采取大排矸分選方式,通過多排高硫尾矸盡量降低中煤硫分,摻配控硫,通過少提精煤或在中煤中摻配一定比例精煤來控制混煤硫分。
參考文獻
[1]姜偉,馬吉江.深篩分工藝在淄博嶺子礦提質降硫中的應用[J].煤質技術,2003(3):30-31.
[2]姚紹強.臨汾區(qū)域高硫肥煤配煤降硫應用技術與研究[J].山西煤炭,2014,34(3):42-43.
[3]陳慶海.張馬屯鐵礦降硫試驗[J].現代礦業(yè),2014(7):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