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基于Kier分子價連接性指數(shù)(nxtV)和原子類型電性拓撲狀態(tài)指數(shù)(ek),應用多元線性回歸及最佳變量子集方法,建立了木香花(Rosa banksiae)揮發(fā)油組分分子結構與色譜保留指數(shù)(RI)之間的定量構效關系模型,其相關系數(shù)(r)為0.988,采用Jackknife法對模型的穩(wěn)健性進行檢驗,其相關系數(shù)在0.986~0.990之間,具有良好的穩(wěn)健性和預測能力。結果表明,Kier分子價連接性指數(shù)和原子類型電性拓撲狀態(tài)指數(shù)有效地表征了分子結構特征,蘊含了影響木香花揮發(fā)油組分色譜保留指數(shù)(RI)的本質(zhì)因素。
關鍵詞:木香花(Rosa banksiae);揮發(fā)油;色譜保留指數(shù);Kier分子價連接性指數(shù);原子類型電性拓撲狀態(tài)指數(shù)
中圖分類號:TS201.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39-8114(2016)11-2882-03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6.11.043
木香花(Rosa banksiae)又名木香藤、木香、十里香、錦棚花,系多年生常綠攀援藤本植物,是薔薇科薔薇屬花卉,生長于路旁、山坡、溪邊及灌叢中,主要分布于中國的云南、四川[1]。木香花的葉和花對自由基有較強的清除活性[2],其根和葉均可入藥,具有收斂、止痛、止血之功效,主要用于治療腸炎、腸出血、痢疾、腹脹、腹瀉、胃痛、高血壓、消化不良、外傷出血和瘡癤等。有關木香花的研究報道主要集中在化學成分、生理生化及遺傳多樣性[3,4],而作為天然香料的研究報道則不多。為了探索木香花揮發(fā)油的組成,劉應煊等[5]運用水蒸氣蒸餾技術及GC-MS分析,鑒定出了45種揮發(fā)油成分。本研究利用Kier分子價連接性指數(shù)(nxtV)[6]、原子類型電性拓撲狀態(tài)指數(shù)(ek)[7] 對木香花中的45種揮發(fā)油成分進行結構表征,并與色譜保留指數(shù)(RI)進行回歸分析,建立定量結構-色譜保留關系(QSRR)模型,結果令人滿意。
1 材料與方法
定量構效關系研究關鍵是分子結構數(shù)值的提取[8-10],拓撲指數(shù)法因其計算簡單、預測準確、應用方便、不依賴試驗條件等優(yōu)點而在該領域發(fā)揮重要作用[11-13]。一個或一類拓撲指數(shù)反映的分子結構信息往往是有限的,因此,自Wiener提出第一個拓撲指數(shù)以來,已有多種圖論指數(shù)問世[14-17]。
1.1 計算機與軟件
V9680計算機(同方股份有限公司);Chemoffice 2005軟件(劍橋化學軟件公司);SPSS 13.0軟件(美國SPSS公司);分子拓撲參數(shù)計算軟件(中南大學中藥現(xiàn)代化分析實驗室)。
1.2 分子價連接性指數(shù)(nxtv)定義
定義成鍵原子i的特征值(δiv)為δiv=■。式中,Zi、Ziv依次是成鍵原子i的電子總數(shù)、最外層電子數(shù);hi是成鍵原子i與氫原子直接相連的個數(shù)。
在化學圖論基礎上,定義Kier分子價連接性拓撲指數(shù)(nxtv)為nxtv=Σ(δivδjvδkv…)-0.5。式中,n是拓撲指數(shù)的階數(shù);t是子圖的類別,有鏈(p)、星(c)、星-鏈(pc)、環(huán)(ch)4類(圖1)。
1.3 原子類型電性拓撲狀態(tài)指數(shù)(ek)定義
原子類型電性拓撲狀態(tài)指數(shù)(ek)是對分子中所有成鍵原子所處各種拓撲環(huán)境及電子信息計算獲得的一組數(shù)學不變量。ek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由成鍵原子類型k的原子結構及拓撲環(huán)境構成的原子本征值,以hk表示;另一部分是被其他原子擾動而形成的本征值的增量,以Δhk表示。原子類型k的電性拓撲狀態(tài)指數(shù)ek定義為ek=∑(hk+Δhk)j。式中,j為不同原子類型k的數(shù)目。
1.4 計算分析
應用ChemDraw Ultra 9.0計算軟件,分別構建45種木香花揮發(fā)油組分的分子結構,保存為摩爾格式,在Matlab7.1.0條件下,通過計算得到以上兩類拓撲指數(shù)[18,19],并以兩類拓撲指數(shù)作為自變量,相應的RI作為因變量,用最佳變量子集回歸選擇最優(yōu)的變量組合,建立QSRR模型,采用逐一剔除法對模型的預測能力及魯棒性(Robus)進行檢驗。
2 結果與分析
2.1 木香花揮發(fā)油成分的QSRR模型
將45種木香花揮發(fā)油成分的RI與其相應的分子拓撲指數(shù)一起輸入Minitab系統(tǒng),用最佳變量子集方法建立的定量構效關系(表1)。R、R2、R2adj、S、F依次是相關系數(shù)、判定系數(shù)、校正判定系數(shù)、估計標準誤差、Fischer檢驗值。
由表1可見,模型中變量數(shù)越多,其r越大,但4參數(shù)后r增大較小。另外,為使所建模型可信度高,化合物的數(shù)目與變量數(shù)目之比不能太小,所建模型方有意義[20]。綜合考慮,確定以下最佳模型:
RI=49.703+210.6720xpv-64.291e1-32.438e2-26.942e5(1)
n=45,r=0.988,S=58.041,F(xiàn)=400.397
用模型(1)給出的計算值與試驗值吻合較好,其相關性見圖2。
2.2 模型的質(zhì)量檢驗
應用Jackknife法對模型(1)是否存在“異常值”及機會相關進行檢驗。具體方法是,每次刪除一種化合物,余下的化合物按模型(1)進行回歸分析,重復45次,得到45個模型、45個Jackknifed相關系數(shù)。對45個相關系數(shù)作控制圖(圖3),45個r全部落在0.986~0.990之間并圍繞0.988上下波動,呈良好的正態(tài)分布,平均值是0.988,與原始模型(1)的r一致。另外,由模型(1)給出的計算值與試驗值的差值都小于3S。這些均說明建立的QSRR模型(1)具有良好的穩(wěn)健性和預測能力。
2.3 QSRR模型的構效關系
影響色譜保留指數(shù)的因素較多,在其他條件恒定下,主要取決于化合物與固定相之間的相互作用。如果分子間的相互作用力越大,則色譜保留指數(shù)就越大。分子間的相互作用主要有誘導力、色散力及取向力。Kier分子價連接性指數(shù)能反映分子的面積、形狀、支化度等,揭示了色散力的大??;原子類型電性拓撲狀態(tài)指數(shù)反映了分子中各成鍵原子間的電性作用,揭示了誘導力、取向力的大小。所建模型(1)的削減誤差比例(即判定系數(shù)R2)高達97.6%,僅有不到2.5%的不確定隨機影響因素。
從木香花提取的揮發(fā)油含有天然香料物質(zhì)具有較大利用價值,如蘑菇醇具有薰衣草、干草的藥草香韻;苯乙醇具有持久、愉快的玫瑰香味;紫蘇醛、紫蘇醇具有濃烈的紫蘇香氣,是一種名貴的天然香料;萜烯醇具有濃郁的檸檬香味,香氣自然清新。隨著人們生活質(zhì)量的提高,綠色天然香料的需求越來越大,比傳統(tǒng)的化學合成香料更受青睞。本研究的建模方法,對于進一步開發(fā)木香花的食用、藥用價值具有一定的指導意義。
參考文獻:
[1] 李淑穎,姚 雷.2種木香花的自然香氣成分分析與香型評價[J].上海交通大學學報(農(nóng)業(yè)科學版),2013,31(4):51-57.
[2] 胡豐林,陸瑞利.薔薇科一些植物鮮葉提取物清除DPPH自由基活性的研究[J].植物學通報,2004,21(1):74-78.
[3] 陳 玲,張 顥,邱顯欽,等.云南木香花天然居群的表型多樣性研究[J].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2(2):243-248.
[4] 劉玉芬,夏海濤,陳 亮,等.熒光分光光度法測定木香花中的總黃酮含量[J].安徽農(nóng)業(yè)科學,2011,39(11):6384-6385.
[5] 劉應煊,余愛農(nóng).木香花揮發(fā)油的化學成分分析[J].精細化工,2007,24(8):782-785.
[6] KIER L B,HALL L H. Molecular connectivity in structure-activity analysis[M]. New York: John Wiley Sons, 1986.
[7] HALL L H,KIER L B. Electrotopological state indices for atom types:A novel combination of electronic,topological,and valence state information[J].Journal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1995,35(6):1039-1045.
[8] 劉 東,章文軍,許 祿.手性羥酸和氨基酸類化合物的構效關系研究[J].化學學報,2009,67(2):145-150.
[9] 堵錫華.香梨酒香氣成分保留時間的定量構效關系研究[J].食品科學,2011,32(2):218-221.
[10] 陳 艷.肉豆蔻精油揮發(fā)性組分色譜保留指數(shù)的預測[J].食品科學,2011,32(11):274-277.
[11] 秦正龍,吳俊明.食品香味物質(zhì)性質(zhì)與拓撲指數(shù)nL的相關性[J].食品科技,2005(9):45-47.
[12] 馮長君,劉玉勝,馮 惠.儲良龍眼揮發(fā)性成分的定量-保留指數(shù)分析[J].食品科學,2012,33(8):244-247.
[13] 秦正龍,馮長君.八角茴香揮發(fā)油色譜保留值的構效關系研究[J].中國調(diào)味品,2012,37(8):43-45.
[14] 向 錚,梁逸曾,胡黔南.甲基烷烴結構與色譜保留指數(shù)相關性的拓撲指數(shù)法研究[J].色譜,2005,23(2):117-122.
[15] LIU S S,YIN C S,LI Z L,et al. QSAR study of steroid benchmark and dipeptides based on MEDV-13[J]. 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2001,41(2):321-329.
[16] LIU S S,L H L,YIN C S,et al. VSMP: A novel variable selection and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the prediction[J]. Journal of Chemical Information and Computer Sciences,2003, 43(8):964-969.
[17] 馮長君.取代芳烴生物降解性的新型連接性指數(shù)模型[J].華中科技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0,38(3):108-111.
[18] 胡黔南,梁逸曾,王亞麗,等.直觀隊列命名法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矩陣與拓撲指數(shù)計算中的應用[J].計算機與應用化學,2003, 20(4):386-389.
[19] 張 婷,梁逸曾,趙晨曦,等.基于分子結構預測氣相色譜程序升溫保留指數(shù)[J].分析,2006,34(11):1607-1610.
[20] 許 祿,邵廣學.化學計量學方法[M].北京:科學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