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核桃楸是一種果材兼用的用材林和經濟林的樹種之一,廣泛分布于東北的長白山、小興安嶺、完達山脈及遼寧的東部。文章從核桃楸的形態(tài)特征、現狀、藥用價值及核桃楸的扦插、壓條育苗技術作了詳細說明。
關鍵詞:核桃楸;扦插;壓條;繁殖育苗技術
核桃楸是一種果材兼用的用材林和經濟林的樹種之一。在我國,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身體保健的需要,核桃仁的經濟價值和保健價值越來越受到重視。目前東北地區(qū)人工栽植山核桃的面積不斷增加,因而市場對山核桃苗的需求也十分旺盛。
1 核桃楸簡述
1.1 核桃楸的形態(tài)特征
核桃楸為落葉喬木,生長高度可達20-30米,胸徑能達到70-80厘米。其樹皮呈現灰色或暗灰色,幼齡時的核桃揪表皮光滑,老齡時出現淺縱裂;核桃楸的樹冠多為圓形或長圓形;小枝生長粗壯,皮孔隆起,幼齡時被短小茸毛,葉痕為三角形形狀;芽生長有黃褐色茸毛,亦為三角形形狀。核桃楸的葉互生生長,奇數羽狀復葉,長50厘米左右,葉柄長度達9厘米,基部膨大,葉柄和葉軸被短柔毛;長有小葉8-16片,為橢圓形至長橢圓形或卵狀橢圓形至橢圓狀披針形,葉部邊緣似細鋸齒,先端漸尖,基部稍斜,形狀近似心形,葉的上面被有稀疏短柔毛,下面被有短柔毛及星芒狀毛。生有下垂狀的雄 荑花序,長18厘米左右,雄花通常生有2枚雄蕊,雌花直立序穗狀,生有7枚雌花左右。果序俯垂,長約12-16厘米,通常結出6個核桃果實。核桃鮮果呈現球形、卵圓形或橢圓形,頂端捎尖,表皮青綠色,外部被有腺質稍短柔毛,長5.5厘米以上,直徑2-6厘米;核桃楸的堅果約長3-6厘米,表面一般生長有8條縱棱,其中對稱的兩條縱棱較顯著,各棱間生長有不規(guī)則的皺及凹穴,有的頂端具尖頭,有的呈燈籠狀,成熟時不開裂。殼壁堅厚,不易取仁,生活中可用來制作工藝品或手把玩件。
1.2 東北地區(qū)核桃楸生長現狀
核桃楸又名胡桃楸,該樹木的材質優(yōu)良,果實營養(yǎng)豐富,是中國東北林區(qū)珍貴的“三大硬闊”用材和經濟樹種之一。隨著森林采伐的不斷增加,人為掠奪性的采摘果實,導致了種源的減少,使天然核桃楸的森林面積急劇縮減,已成為日漸危種。僅靠實生的核桃楸已經不能滿足人們保健和經濟發(fā)展的需求。
1.3 核桃揪的藥用價值
經過醫(yī)學研究,核桃的藥用價值很高,在中醫(yī)治療、保健等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中醫(yī)學認為:核桃種仁味甘、性溫、無毒,青果味辛、性平、有毒,樹皮味苦、辛性平。有補血、潤肺、健胃、養(yǎng)神等功效?!渡褶r本草經》將核桃列為久服輕身益氣、延年益壽的上等保健佳品。唐代孟詵著《食療本草》中記載:平時多吃核桃仁可以開胃,通潤血脈,使骨肉細膩。宋代劉翰等著《開寶本草》中記述的核桃仁有“食之令肥健,潤肌,黑須發(fā),多食利小水,去五痔。”之功效。明代李時珍編著的《本草綱目》中也有這樣的記述:核桃仁有“補氣養(yǎng)血,潤燥化痰,益命門,處三焦,溫肺潤腸,治虛寒喘咳,腰腳腫疼,心腹疝痛,血痢腸風”的藥用價值。
現代醫(yī)學研究普遍認為,核桃中含有的磷脂成份,它對人腦的神經系統(tǒng)有著良好的保健作用。核桃油中含有的不飽和脂肪酸,對人體動脈硬化有很好的防治效果。核桃仁中含有的微量元素鋅、錳、鉻等也是人體不可缺少的。人體在新陳代謝的過程中鋅、錳含量日漸降低,必須給予補充,食用核桃仁就是有效的路徑之一,其中的鉻還有促進葡萄糖利用、膽固醇代謝和保護心血管的功能。核桃仁對于平喘、鎮(zhèn)咳也具有十分明顯的作用。冬季來臨,對患有慢性氣管炎和哮喘病的患者來講食用核桃仁,療效極佳。由此可見,經常食用核桃,既能強健身體,又能抵抗衰老。很多人往往大吃補藥,其實還不如每天早晚各吃幾枚核桃,確實大有益處,這往往要比吃補藥還好。核桃是食療佳品,無論是與其它藥品配用,還是單獨生吃、水煮、作糖蘸、燒菜,都有著補腎填精、補血養(yǎng)氣、止咳平喘、潤燥通便的功效。
2 核桃楸的扦插育苗技術
核桃楸的扦插育苗,在北方一是常于春末秋初用當年生的枝條進行嫩枝扦插,二是于早春時節(jié)用去年生的枝條進行老枝扦插。
2.1 核桃楸扦插基質的選擇
核桃楸扦插育苗的基質,就是用來扦插育苗的營養(yǎng)土或河砂、泥碳土、草碳土(草碳)等。個人或家庭扦插育苗由于條件的限制,很難得到理想的扦插育苗基質,因此也可以使用中、粗河砂,只不過在使用之前要進行消毒處理,或者多用清水沖洗幾次。要特別注意鹽堿地區(qū)的河砂不可以使用,實踐表明,這類土壤不適合核桃楸扦插育苗苗木的生長。
2.2 核桃楸扦插枝條的選擇
核桃楸進行扦插育苗時,可以在春末至早秋樹木生長最旺盛的時候,選擇當年生的粗壯枝條作為扦插插穗。首先把經過選擇的枝條剪下來,選取健康、壯實的枝條部位,剪成8-12公分長的小段,要求每段枝條上必須帶有3個以上的葉節(jié)。插穗剪取的時候需要注意的是:插穗上面的剪口,要在最上一個葉節(jié)的上方大約0.5-1公分處以平剪為好,插穗下面的剪口要在最下面的葉節(jié)下方大約為1公分處進行斜剪,上剪口要平整、下剪口要斜度平滑適中,不可出現凹槽。在早春氣溫回暖后,便可以進行硬枝扦插。
2.3 扦插后的管理
(1)保持適當的溫度
核桃楸扦插育苗插穗生根的最適宜溫度一般為25℃左右,溫度太低(低于20℃),插穗生根困難、苗木長勢緩慢;溫度太高(高于30℃),插穗的上、下剪口容易受到病菌侵染從而導致腐爛,并且隨著溫度的升高,腐爛的比例增大。當扦插后遇到低溫時,要采取保溫的措施。方法是:用薄膜把扦插的插穗覆蓋起來。當扦插后遇到溫度太高時,必須采取降溫的措施給插穗進行遮蔭處理,用浸濕的稻草簾子亦可或搭遮蔭棚。同時,還要給插穗進行噴水,每天3次即可。晴天由于溫度較高,所以噴水的次數也要增加,陰雨天溫度較低、濕度較大,噴水的次數則相應減少或不噴,從而減輕勞動強度和降低支出成本。
(2)保持相對的濕度
核桃楸扦插后,必須保持空氣的相對濕度在80%左右,以保證插穗的鮮嫩,并能很好地進行光合作用,以利于插穗制造出生根物質。但是,沒有生出根系的插穗是無法吸收足夠的水分來維持其體內的水分平衡的。所以,必須給以噴水來減少插穗的水分蒸發(fā)。在有遮蔭的條件下,插穗的噴水每天3-5次即可。天晴時,隨著溫度的升高,噴水的次數就要增加,陰雨天時,隨著溫度的降低,噴水的次數則要減少或者不噴。
(3)適宜的光照
核桃楸扦插繁殖離不開陽光的照射。因為插穗的生根、生長還要依靠光合作用制造的養(yǎng)分物質來維持??墒牵捎诠庹諒姸燃哟?,則插穗體內的溫度就要升高,插穗的蒸騰作用就要旺盛,消耗的水分越多,這樣極不利于插穗的成活。所以,扦插后必須搭建遮陽棚或遮光網,遮掉陽光的60%以上,待根系長出后,再逐步移去遮陽棚或遮光網。
3 核桃楸的壓條繁殖
在核桃揪樹上選取健壯的枝條,從頂梢以下大約10-20公分處把樹皮環(huán)狀剝掉,剝后的樹皮寬度在一公分左右,深度以剛剛把表皮剝掉為限。再剪取一塊長25公分、寬約8公分的薄膜,上面放些澆濕的原來的生長土,象包扎傷口一樣,把環(huán)狀剝皮的枝條部位包扎起來,把薄膜的上下兩端扎緊,中間適當鼓起。大約四到六周后環(huán)剝的枝條就可以生根。待生根達到要求后,把生有根系的枝條從基部一起剪下,這樣利用壓條就培育成了一棵新的核桃揪植株。
4 核桃楸幼苗的移栽
核桃楸小苗移栽時,要視苗木的大小先挖好栽植穴,并在栽植穴的底部鋪上一層有機肥料作為底肥,厚度約為5公分左右,再覆上一層土后放入移栽的苗木,然后回填土壤,把根系覆蓋住,并用腳把土壤踩實,然后稍用力提一下幼苗,再次用腳踩實,培土成穴,澆足澆透水即可保證苗木的成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