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文章對運輸絞車在煤礦井下使用情況做了簡要分析,結合實際情況,對于亂繩、咬繩的原因進行分析,并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案設計,通過本設計可以解決亂繩、咬繩等實際運行存在的問題,提高煤礦運輸安全及人員安全。
關鍵詞:運輸絞車;自動排繩機構;測速深度指示機構;鋼絲繩
目前在所有的絞車使用過程中排繩是個很大困難,往往出現(xiàn)亂繩、咬繩、纏繩等現(xiàn)象,不但工作效率低,而且由于鋼絲繩磨損嚴重,鋼絲繩的壽命大大降低,給連續(xù)工作帶來了困難,同時也是一個很大的安全隱患,很容易發(fā)生操作者的傷亡事故;同時運輸絞車傳統(tǒng)的測速、深度指示裝置精度低、結構復雜,因為每纏繞一圈的鋼絲繩長度都在變化,所以傳統(tǒng)渦輪蝸桿的深度指示非常不準確,測速也是同樣道理,卷筒每纏繞一層鋼絲繩,直徑就會加大,線速度就會增加,所以測量滾筒轉速得到的線速度是不準確的。
運輸絞車在煤礦井下工作場所應用非常普遍,由于其輕巧、靈活的特點,這些絞車在盤區(qū)軌道巷和工作面運輸巷中充當著拉運重載平板車和黑牛車的重要角色。礦井中潮濕、多塵,工作環(huán)境惡劣,絞車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長時間高強度運行,鋼絲繩在絞車滾筒上整齊排列就成了困擾其正常高效工作的問題。如果得不到及時妥善的處理,鋼絲繩在纏繞過程中會發(fā)生咬繩、跳繩的現(xiàn)象,影響鋼絲繩的使用壽命,對絞車司機的人身安全也埋下了嚴重的安全隱患,為此需要設計一種自動排繩裝置,可以在絞車運作時,無需人為干預,自動將鋼絲繩整齊排列纏繞在絞車滾筒上,并且能提供準確的速度指示和運行距離顯示。
排繩原理:絞車通常情況下負荷運轉時,鋼絲繩處于緊繃狀態(tài),收繩時鋼絲繩筆直收回,總是落在滾筒上某一固定位置,不斷疊加纏繞,同時造成咬繩、跳繩的危害,滾筒排繩空間無法得到充分利用。如果在鋼絲繩回收時使鋼絲繩保持緊繃狀態(tài),同時給它一個橫向牽引力,繩子就可以在滾筒寬度范圍內左右移動,繩子就可以整齊排列,問題便得到解決。而且此牽引力在滾筒寬度范圍內能自動往返運行,如此反復,實現(xiàn)自動排繩功能。
1 排繩測速深度指示裝置結構
本裝置提供一種可以實現(xiàn)絞車自動排繩的機構,并具有測速深度指示功能,如圖1,絞車滾筒裝有3內齒圈,通過2齒輪將動力傳遞給4鏈輪,4鏈輪通過5鏈條將動力傳遞給6鏈輪,6鏈輪做為變速箱的輸入端,變速箱的作用一是將動力方向改變,二是改變傳動比,從而使絞車滾筒與排繩機構同步運行;圖2的排繩機構是把旋轉運動轉化為往復直線運動,排繩機構安裝在鋼絲繩出繩端,壓繩輪組裝到排繩機構上,起到張緊鋼絲繩的作用,由于是同步運動,從而使鋼絲繩整齊有序的排列在滾筒上,往復運動可以使鋼絲繩多層排列在滾筒上,由于有壓繩測速輪組的作用,不會出現(xiàn)亂繩、咬繩等現(xiàn)象,也不會因為沒有負載而出現(xiàn)類似現(xiàn)象。
本裝置分兩部分組成:1、自動排繩機構,即往復直線運動機構,如圖2,它包括:8驅動輪,7皮帶(鏈條)與4張緊從動輪形成傳動副,8驅動輪引入動力,7皮帶(鏈條)做循環(huán)運動,5驅動銷、6銷子支座安裝在7皮帶(鏈條)上,做往復直線運動,5驅動銷與2往復工作臺的3滑動長孔配合,5驅動銷在3滑動長孔中做滑動,由于2往復工作臺與1固定支座是滑動配合,所以就實現(xiàn)了2往復工作臺沿1固定支座做往復直線運動,從而實現(xiàn)本機構的功用。往復直線運動機構實現(xiàn)旋轉運動轉化為往復直線運動,其特點是運動無沖擊、無死點,實現(xiàn)兩種運動方式光滑過渡。
2 測速深度指示機構
測速深度指示機構能完成測速和深度指示的功能,具體結構如圖3所示,兩個繩輪通過彈簧拉緊加緊鋼絲繩,并可調預緊力,同時兩繩輪可隨鋼絲繩的上下跳動而進行調節(jié),并始終保持加緊鋼絲繩,不會出現(xiàn)滑移現(xiàn)象,在繩輪上安裝有測速用傳感器,由于繩輪和鋼絲繩保持緊密貼合,所以通過測量繩輪轉速而得到鋼絲繩生速是非常準確的,有精確的繩速就能得到鋼絲繩放繩或收繩的長度,從而得到運輸物料移動的距離。測速深度指示機構另外一個作用就是始終和主機滾筒之間的鋼絲繩保持張緊狀態(tài),一定程度上保證了鋼絲繩不會亂繩。
該裝置結構緊湊、便于操作,實用于各種不同規(guī)格的絞車,動力來源于絞車本身,實現(xiàn)絞車與排繩裝置的同步性,直線往復結構可以實現(xiàn)無外界干擾自動換向,本裝置是純機械傳動,無機電結合的裝置,減少了出現(xiàn)故障的幾率,保證了工作的連續(xù)性、穩(wěn)定性,同時可以滿足多層纏繩的要求,保證排繩的整齊與規(guī)則,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尤其在礦山井下這種結構得到充分的應用,因為在井下一旦出現(xiàn)咬繩、亂繩的情況,給維修帶來很大困難,而且容易發(fā)生事故。本結構不但延長了鋼絲繩壽命,而且減少了操作人員的工作強度,降低了事故發(fā)生的頻率,給安全生產(chǎn)提供了保證。
參考文獻
[1]成大先.機械設計手冊[M].化學工業(yè)出版社,2000.
[2]卜炎.中國機械設計大典[M].江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
[3]路陽春.絞車自動排繩裝置的應用[J].煤礦機電,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