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亦鳴/文
?
成功沒那么玄乎
■文亦鳴/文
1965年,一位韓國學生到劍橋大學主修心理學。在喝下午茶的時候,他常到咖啡廳或茶座聽一些成功人士聊天。他們中包括諾貝爾獎得主、某些領域的學術權威和一些創(chuàng)造了經濟奇跡的人。這些人幽默風趣,舉重若輕。談到自己的成功,他們都歸結于全身心地投入一件事,心無旁騖地沉醉其間,所以成功來得那么水到渠成、自然而然。時間長了,這位韓國學生意識到自己在國內時,被一些“成功人士”忽悠了。他們把自己的成功說得玄之又玄,嚇得不少準備創(chuàng)業(yè)和正在創(chuàng)業(yè)的年輕人知難而退。
作為心理學學生,他認為很有必要對韓國某些“成功人士”的心態(tài)作一番剖析。1970年,他把《成功并不像你想像的那么難》作為畢業(yè)論文,提交給現代心理學創(chuàng)始人威爾·布雷登教授。布雷登教授讀后大為驚喜,認為這是一個新發(fā)現。這種現象雖然在東方甚至世界各地普遍存在,但此前還沒有一個人大膽地提出來并加以研究。驚喜之余,布雷登寫信給他的劍橋校友——時任韓國總統的樸正熙。他在信中說:“我不敢說這部著作對你執(zhí)政有多大幫助,但我敢肯定它能比你下達的任何一個政令都產生震動?!?/p>
經過樸正熙總統的大力推介,這部書伴隨著韓國的經濟起飛了,它鼓舞了成千上萬有志創(chuàng)業(yè)的年輕人。因為書中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告訴人們:成功與“勞其筋骨,餓其體膚”、“三更燈火五更雞”、“頭懸梁,錐刺股”之類并沒有必然的聯系。只要你對某一件事深感興趣,并鍥而不舍地做下去就會成功,因為上帝賦予你的時間和智慧,足夠你做好一件事情。后來,這位青年也獲得了成功,他成了韓國泛業(yè)汽車集團的總裁。
* * *
被譽為日本“經營之神”的松下幸之助同樣認為,一家企業(yè)要獲得成功,無非是專心致志地做好自己的產品,沒有什么深不可測的玄妙可言。有一天他來到下屬一家電扇公司,總經理要求開發(fā)別的生產領域。松下首先對這家公司生產的電扇大加贊賞,接著話鋒一轉:“每家企業(yè)都有自己的強項,你們的強項是專做與“風”有關的產品,而且把它做到極致?!比旰?,松下又來到這家公司。高興地發(fā)現除電風扇外,這家公司開發(fā)了換氣扇、暖風機、軸流風機、防爆排風扇、工廠的送風機、隧道的換氣機……這些與‘風’有關的產品,由于新穎實用,在市場上全都供不應求。
* * *
只要專注于一件事,簡單的事情重復做,重復的事情用心做,即便平頭百姓也能在人生的道路上有所斬獲。山海關城樓匾額上“天下第一關”那五個縱橫奔放的大字,由明代大書法家蕭顯書于成化八年。到了萬歷年間,由于年久失修,匾上的“一”字已經剝落,皇上詔告天下,向書法名流征集那個“一”字,以恢復山海關的本來面目。
令人驚奇不已的是,在成百上千的作品中,最終中選的竟是山海關旁一家小客棧的店小二書寫的“一”字。在題字當天,只見店小二拿起一塊抹布往硯池里一蘸,大喝一聲“一”,宣紙上立即出現一個絕妙的“一”字,與蕭顯的墨跡惟妙惟肖。
原來,這位店小二所在的客棧,正好面對山海關的城門,每當他彎腰拿起抹布擦拭桌上的油污時,視角剛好正對匾額上“天下第一關”的那個“一”字。因此,他不由自主地天天看,天天用抹布在桌面上臨摹,幾十年如一日,從不間斷。
* * *
曾經有一位青年向著名昆蟲學家法布爾傾訴:“我每天強打精神、沒日沒夜地把全部精力都花在自己愛好的事業(yè)上?!狈ú紶栙澰S道:“看來你是一位有著奉獻精神的年輕人?!边@位青年說:“是啊,我愛好科學、也愛好文學,對音樂和美術也很感興趣,我把所有精力都用在這些愛好上了,但最后卻是一事無成?!狈ú紶柊櫫税櫭?,從口袋里掏出一只放大鏡,把陽光聚焦到一點上,對青年說:“小伙子,試著把你的精力集中到一個焦點上,就像這個凸透鏡一樣?!?/p>
成功是需要“聚焦”的。人的精力和時間畢竟有限,不可能樣樣都會,什么都精通。今天學這,明天學那,猶如熊瞎子掰苞米,掰一個,丟一個,到頭來兩手空空,一無所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