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新亮
(吉林省現(xiàn)代交通建設有限公司,吉林 長春 130033)
在修建市政道路的過程中,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土質狀況與地質環(huán)境存在不同,時常會出現(xiàn)土壤環(huán)境復雜到影響市政道路相關工程實施的情況。市政道路的軟土路基施工,作為其中最主要的問題,因其軟土土質較差,十分缺乏承載能力,對路基建設的支撐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局限性。
軟土的主要類型有高壓縮性土、雜填土以及淤泥質土等,一般存在于潮濕地區(qū),以其土粒孔隙大、高壓縮性以及高含水率等原因,在施工過程中出現(xiàn)難以凝固、施工過后出現(xiàn)沉降等問題,不僅如此,軟土極易造成路面路基損壞。道路面使用壽命長短和性能好壞是受市政道路的路基施工和處理質量優(yōu)劣直接影響的。軟土路基作為道路建設的重要基礎以及道路施工中較難攻克的難題之一,從本質上來說,是一種不良質土。
軟土自身含水量較高,導致其抗壓能力差,流動性強。又因其會在一定時間內發(fā)生沉降,土層變薄,在強度提升的同時路面失穩(wěn)沉降,這說明軟土還具有一定程度上的時效性。一旦對其相關工程的施工技術選擇失措,不僅會導致路基使用壽命剪短,還會對人們的財產和生命安全帶來負面影響。
軟土路基因其具有高含水率的特點,導致其路基的固結系數(shù)低,整體穩(wěn)定性差。天然軟土的土質強度弱,在填土及其他荷載作用下,一旦受到震動和擠壓,壓實度沒有得到滿足,路基就會產生沉降和路面變形等現(xiàn)象,十分不利于道路的耐久性能和使用性能。市政道路相關工程對其工程施工質量要求標準十分高,只有將路基使用年限與路基強度完全達到標準,符合設計要求,才能夠防止道路行車出現(xiàn)危險。施工過程時,工作人員必須對軟土進行取樣,然后根據樣土進行分析研究,制定對策,將土體密度提高,使地基土的承載能力達到市政道路相關工程的標準要求。
在軟土地段,一旦進行市政道路的相關工程施工,決不能對邊坡路基忽視,必須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其特殊處理。因為受到地質因素以及雨水的嚴重沖刷的影響,導致邊坡的穩(wěn)定性降低。作為建設道路工程中十分重要的組成——邊坡路基處理,其無論是在軟土地質還是在標準地質地段,都必須加強在市政道路的施工工作過程中對其穩(wěn)定性的管理,必須使用更為標準高級的施工技術,這就要求工程施工的相關工作人員必須要有大局觀,實施整體性策略縱觀全局,在對總體的市政道路工程效果綜合性考慮的同時,必須確保路基不會因為雨水沖刷的原因被破壞。
市政道路工程占據著城市規(guī)劃范圍內的重要位置,在施工過程中,時常見識到各種各樣的土質,無法避免在軟土土質的地段建設市政道路工程。相比起普通地質來說,軟土地質強度較低,并不能在其天然狀態(tài)下滿足路基的荷載要求。軟土地質在其正常狀態(tài)下,受外界因素影響十分嚴重,自身強度低,一旦被外力壓迫,就會發(fā)生變形沉降等無法達到施工要求的情況。在這種情況出現(xiàn)以后,為了使軟土路基的承載能力和硬度有一定程度上的提高,施工技術人員選擇在其中摻入硬質土,不得不說這一方法對改善軟土路基的缺點產生了效果,但是,這種方法的使用導致施工過程中產生了新的問題——如何控制剩余沉降量與路基沉降量二者之間的科學比值。因此施工工作人員在對軟土路基進行填土施工時,必須保證建設路基工程能夠成功達到標準要求,針對路基與剩余沉降量嚴格把關。
就目前研究而言,筆者發(fā)現(xiàn)針對軟土路基的相關施工處理技術,存在著多種多樣、各具特色的處理方式,在具體的施工現(xiàn)場,應該根據當?shù)厥┕さ木唧w情況采取不同的施工技術進行施工處理。
又稱為換土技術,作為十分重要的處理方法之一,換填法在使用過程中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降低不良土質對路基帶來的沉降與破壞,改善路基土質,軟土路基的使用性能有了一個質的飛躍,這都是采用換填法,使用優(yōu)質土對軟土路基內部的不良土進行換填的效果。其分為人工挖掘與爆炸等換填技術,旨在徹底改善軟土路基質量。從實際角度經過實踐證明,人工挖掘換填穩(wěn)定性高于強制換填,因而應用廣泛,但其在施工過程中一方面對施工成本是一個較大的負擔,另一方面又存在破壞地表的問題,存在許多不足。
加載技術就是以人為壓制等改善軟土路基土質,盡量使軟土中水分與孔隙減少,使用重型機械壓實軟土路基,直至其達到標準市政道路的相關施工土壤所需的密度要求。在實施加載技術的時候,必須對壓實軟土的施工進行監(jiān)督檢測,以確保其在壓實施工之后達到標準施工設計的要求。加載技術不僅可以有效降低市政道路相關施工工程的成本,還可以滿足建設路基的要求,具有簡單有效的施工特點,得到廣泛應用。
強夯技術與換填技術一樣,也是處理軟土路基的重要方法,其通過機械加固軟土路基,以設備夯實增加軟土路基土壤密實度。強夯技術加固效果拔群,施工簡單,成本低廉,提高市政道路相關施工工程的工程質量,一定程度上成功解決了路基沉降問題。強夯技術主要適用于施工面積大且施工工期短暫的工程。
在土質較軟的路基地段,可以應用表層處理技術,對地表進行增添材料、敷設以及排水等方法,促使其強度提高,同時必須保證施工的機械順利作業(yè),避免地基出現(xiàn)局部剪切變形。施工工作人員必須對其表層土質的強度系數(shù)、荷載量、含水量以及成分等充分了解,并且采取科學實驗進行分析檢測,明晰其土壤實際情況,使技術人員使用正確的技術對其采取措施。表層處理技術可以提高表層的軟土強度,但是并沒有辦法對路基使用壽命起到良好的保障作用。在對軟土路基進行處理的時候,必須全方位綜合考慮其使用年限的問題,這是因為在市政道路相關施工工程收尾竣工后,還需要應付大規(guī)模的軟土路基地段道路養(yǎng)護以及修復工作。
與其它技術相比,水泥攪拌樁具有十分獨特的施工特點。其主要作用于軟土路基的加固工作,以水泥固化來提高路基的承載能力。在市政道路的相關施工過程中,必須將水泥投入特定設備,在灌入軟土前進行充分攪拌,這樣水泥和軟土二者可以進行反應,凝固軟土路基,提高其承載能力。在實施該技術時,必須首先進行妥善詳實的計算檢驗,隨后進行調試,確保攪拌機位于最佳位置,隨后必須對未完全混合的水泥漿液進行繼續(xù)攪拌的工作,在集料斗中填充已經完成攪拌工作的水泥。在使用該技術時,筆者發(fā)現(xiàn),由于其施工過程與施工工藝十分復雜,因此對于施工工作人員的專業(yè)技能水平與個人素養(yǎng)要求較高。
我國目前最常見的對軟土路基進行加固的技術就是粉煤灰碎石樁處理技術,而對軟土路基的加固技術又是我國相當一部分市政道路相關施工工程所需求的。粉煤灰碎石樁處理技術效果優(yōu)異,應用廣泛,其技術發(fā)展較其他技術來講,從程度上成熟許多,是通過摻入比例科學的水進行混合石屑、碎石、粉煤灰與水泥等,在進行均勻的攪拌之后,混入材料等待凝固,在經過標準檢驗之后與軟土路基進行仔細摻混,這樣形成的復合墊層能夠使市政道路的相關施工多方面要求達到標準,并且能夠提高軟基穩(wěn)定性。
在建設市政道路的相關工程中,軟土路基一直是施工過程中的一項重要課題,如何對其進行針對性施工處理是施工團隊一直以來的困擾。本文針對軟土路基的概念及特點進行分析,重點提出幾項施工技術,以期為提高我國市政道路的相關工程施工技術做出微薄貢獻。
[1] 慶啟晟,馬彪.道路工程軟土路基施工技術[J].建材世界,2013,(06):33-35.
[2] 王庭超.論路橋施工中軟土路基的施工技術[J].科技致富向導,2013,(18):408.
[3] 李國永.道路橋梁施工中軟土路基施工分析[J].科技創(chuàng)新與應用,2014,(30):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