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琳
認識“鷹擊”-62
“鷹擊”-62是一種亞聲速遠程反艦導彈系統(tǒng),一發(fā)命中即可摧毀5 000噸級驅(qū)逐艦。該導彈的出口型最大射程280千米,戰(zhàn)斗部重量為300千克。需要說明的是,280千米的射程可能還是比較保守的。要知道,在空射型導彈的介紹中,其最大射程達到了290千米,當然這和其在空中發(fā)射有關(guān)。戰(zhàn)斗部重達到了480千克,也就是說,這個彈體有能力在裝載更大戰(zhàn)斗部、更少燃油的情況下具備更遠的射程,盡管這個遠射程相當程度上是由飛機在高空發(fā)射獲得的,但也充分說明該彈的射程潛力巨大。有推測認為,“鷹擊”-62的射程有望達到400千米甚至更高。能獲得這么遠的射程,主要有兩個因素。首先,是相對于“鷹擊”-8系列的正常式布局,該彈采用了升阻比更高的飛航式布局,這種布局是早期導彈普遍采用的氣動布局,包括蘇聯(lián)的“冥河”和中國的“上游”“海鷹”等導彈均采用飛航式布局。其外形特點是彈體中部有兩個如同飛機一樣的小彈翼,提高了導彈的升阻比,在其他條件相同的情況下射程更遠。盡管這也會降低其性能,但對反艦導彈而言,并不是一個很大的缺點。而且,相對于早期固定單翼翼展較大的飛航式布局,“鷹擊”-62使用了更先進的折疊式彈翼,“鷹擊”-62也是中國第一種采用折疊翼飛航式布局的反艦導彈。在攻克了折疊翼技術(shù)之后,該項技術(shù)被廣泛用于“長劍”等巡航導彈和反艦導彈。
第二項技術(shù)革新便是渦輪噴氣發(fā)動機,相對于早期采用液體火箭發(fā)動機的反艦導彈,該彈不用攜帶氧化劑,發(fā)動機可以工作更長時間。所以從氣動和動力上說“鷹擊”-62有望超過400千米射程。“鷹擊”-62的另外一大特點,是采用了慣性制導加末制導雷達方式,能進行航路規(guī)劃。也就是說,可以事先設計飛行航線,盡量依托有利的地形地勢,比如說海上的島嶼,或者繞過對方可能的攔截點。另外,其可在內(nèi)陸25千米發(fā)射,并越過800米障礙。這句話的潛臺詞可以理解為,它可以在高度800米以下的山后發(fā)射,提高了隱蔽性和生存力。
在西沙能干啥
事實上,如果按照現(xiàn)階段的構(gòu)想,在西沙永興島部署“鷹擊”-62只是一種常規(guī)部署方式。永興島距離海南島較近,部署“鷹擊”-62可作為海南島的防御前哨,還能保護西沙群島的大部分區(qū)域。這里并非傳統(tǒng)的爭議區(qū)域,在永興島部署反艦導彈,確實是一件非常合情合理、順 理成章的事情。
有外媒根據(jù)自己猜想的500千米射程范圍,聲稱“鷹擊”-62的攻擊目標包含了陸地上的目標,因為據(jù)稱在印巴戰(zhàn)爭中,印度曾利用反艦導彈攻擊巴基斯坦靠近港口的油庫等目標,而美國目前最新改進型“魚叉”反艦導彈,據(jù)稱也能攻擊港口內(nèi)的艦船。那么,“鷹擊”-62能不能攻擊陸上目標?就目前資料看,與防空導彈面對的干凈背景不同,反艦導彈的雷達導引頭會面臨大量的海上雜波。當然,防空導彈對低空目標以及空空導彈“高打低”時,同樣會面對大量的雜波,但它是靠多普勒效應來區(qū)分高速飛行的戰(zhàn)機和地面雜波的。而反艦導彈導引頭的原理更“直接”,就是在雜波中鎖定反射面積更大的戰(zhàn)艦的回波。通常,海面產(chǎn)生的雜波要遠比陸地上少,而戰(zhàn)艦的回波又足夠強,這也是為什么大多數(shù)反艦導彈無法對付海港里??康膽?zhàn)艦的原因。因此,反艦導彈要攻擊純粹的陸上目標會更難。當然,解決的辦法也不是沒有,比如中段制導升級為GPS或者“北斗”后,對陸上目標的精度也有望達到10米左右。但看一看“鷹擊”-62的研制背景,又會發(fā)現(xiàn)新的“困難”:那一代新型武器系統(tǒng)由于需求急迫,研制節(jié)奏非?!熬o湊”,能按時完成指標已非常難得,不太可能額外去搞打地面目標的指標。因此,這種性能只可能在以后的升級中考慮了。
即便如上面分析,“鷹擊”-62在射程和制導方式上還有巨大的升級空間,如果讓它實施對地打擊,光靠GPS和“北斗”還是不太可靠,因為太容易遭遇干擾,必須安裝較為復雜的鏡像匹配。而這樣就成了真正的陸攻巡航導彈,整個成本就上去了,反倒不如直接使用“長劍”巡航導彈了。
國外的做法
那么,在永興島部署“鷹擊”-62為何會讓一些西方媒體那么關(guān)切呢?實際上,在島礁上部署反艦導彈,并不是中國人先提出來的,而是西方人的觀點, 他們認為,這樣可以最大限度封鎖對手的行動。
美國蘭德公司曾發(fā)布題為《陸基反艦導彈在西太平洋的運用》報告,提出在亞太地區(qū)部署廉價、靈活的陸基反艦導彈。報告強調(diào),陸基反艦導彈作戰(zhàn)半徑為100至200千米,還可迅速移動。部署這樣的導彈,將有效遏制主戰(zhàn)艦艇、運輸艦在馬六甲海峽、龍目海峽、爪哇海上通道,日本和韓國之間的海域等咽喉地帶的海上活動。為此,報告甚至對在西太平洋地區(qū)軍隊中廣泛使用的 45種反艦巡航導彈進行了“彈對彈”比較。為了證明部署陸基反艦導彈的效果,報告還演示了近程和中程反艦導彈的情景。目前,日本已在中國海軍艦艇經(jīng)常使用的國際水域?qū)m古海峽附近部署 88式反艦導彈,未來甚至考慮部署更先進的12式反艦導彈,這被認為是所謂“陸基反艦導彈封鎖戰(zhàn)略”的實施。路透社2015年12月18日的報道則表示,從日本本土延伸到中國臺灣島1 400千米長的沿線近200個島嶼上,日本部署了一長串的反艦和防空導彈系統(tǒng)。這篇報道稱,對12名軍事計劃者和政府決策者的訪談表明,安倍加強軍力的目標在拓展,其中包括“一個將使日本能控制這些偏遠島嶼周邊海域和空域的戰(zhàn)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