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愚和我同鄉(xiāng)同歲,但彼此初見時,卻已人過不惑。
雖同為中年,卻有蒲柳松柏之別。吾白發(fā)雖未生,但髭須二毛,言語間早少昔日驚世駭俗之語,慷慨悲涼之氣。反觀大愚,談吐時笑傲權(quán)貴,有鯨吸江海之量;舉手間揮灑自如,有摘斗摩星之勢。身材矯健,龍驤虎步,雙目炯然如炬,大有昔人“踏遍青山人未老”之豪情壯志。
時值癸巳隆冬,京華小樓外凜風陣陣,窗內(nèi)茶盅數(shù)盞,云霧彌漫,煙蒂成堆。小酌后敘話,娓娓道來,盡是平生坎坷故事,令人噓唏拍案。
“孩子,好樣的!”一聲洪亮的喝彩,讓大愚停筆抬頭。來人六十出頭,頭發(fā)花白但腰板筆直,濃眉下一雙大眼亮炯炯喜盈盈地打量著大愚。這不是爸爸的好戰(zhàn)友X叔叔嗎?
這是在山東單縣鄉(xiāng)下集市書畫攤前發(fā)生的一幕。彼時,孫家大學生曲阜師范大學沒正常畢業(yè)、分配,當代課老師因與校長沖突憤而辭職回鄉(xiāng)的稀奇事兒正在十里八鄉(xiāng)間盛傳?!翱裢?、叛逆、無知”……鋪天蓋地的唾沫遠遠超過當年對這個農(nóng)家子弟考中大學時的稱贊。甚至“落配的鳳凰不如雞”,大量的嘲諷讓很多有意說親者望而卻步。失去工作,又不擅農(nóng)活,才二十三四的大愚竟成了孫家的老大難。年邁古稀的父親心里著急,四處托人說親,一連三十余次,竟無一家應承。開始時,心高氣傲的大愚不以為然,但一而再再而三地挫折碰壁,讓他也對自己開始懷疑,甚至一度低落沮喪,閉門不出。
昔日,那位才華出眾、永不服輸、眾人羨慕的孫家少年,此時,就真的偃旗息鼓、甘為平庸了?
當年,在“瓜菜半年糧”,地瓜讓人天天吃得燒心的困苦環(huán)境下,識文斷字的父親毅然堅持供孩子上學。父親說,祖上有家訓:窮人不學窮根不斷,富人不學富不長久。而大愚自幼聰慧伶俐,不僅一學就會,字也寫得工整有力,常受老師表揚。大愚悟性高,又特別勤奮,很快成為全年級乃至全校的書法小明星,辦起學校黑板報。小學還沒畢業(yè),就為村里鄉(xiāng)親寫起了春聯(lián)。書畫的業(yè)余愛好并沒有影響大愚的正常學業(yè),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優(yōu)異而穩(wěn)定,18歲的大愚以優(yōu)異的成績考入曲阜師范學院漢語言文學系。
大學生活讓青年大愚的才智激情得以淋漓發(fā)揮。中文系給了大愚一個瞭望古今閱覽世界的窗口—諸子百家,信手拈來;詩詞文賦,朗朗上口;中外名著,多有涉獵。尤其是,古代文學與書畫藝術(shù)同根同源,水乳交融,讓求知若狂的大愚如癡如醉。正常的功課外,他勤練書法,還常跑到藝術(shù)系里聽課學畫??赘?、孔廟、孔林建筑巍峨,勝跡眾多,存有不勝枚舉的歷代藝術(shù)繪畫、雕塑和書法碑刻??讖R石刻,碑碑堪稱國寶,一有閑暇,大愚便跑來這里細細觀賞揣摩。《孔宙碑》《史晨碑》《乙瑛碑》《魯靈光殿北陛石刻》……他曾寫詩《面壁苦讀》以記當年學習景況:
深夜孤燈伴,凄風陣陣寒;
苦讀盡興時,窗外雪滿天。
這幾年,他也較為系統(tǒng)地學習了中國的文學史、書法史和繪畫史,還對中國歷代史有所涉獵,讓他對中國的文化藝術(shù)有了一個較為清晰的輪廓把握,更讓以后步入社會的他受益匪淺。
可是沒想到,才華出眾的大愚走出大學,面對他的卻不是陽光坦途,竟是事業(yè)的坎坷、生活的困頓與世俗的白眼。
也許,是剛直不阿的個性“害”了他,大愚父親本是軍中干部,因秉性耿直開罪上級,先批斗降職,后遣返回鄉(xiāng),還在之后的“運動”中多次受到?jīng)_擊。大愚生在“文革”開始的第二年,正值時局動蕩。幼年的大愚,常常生活在驚恐與貧困中。但父親剛毅峻節(jié),面對權(quán)貴世俗,從不低眉順眼。父親告訴自己的孩子:兵行詭道,人行中正。做人再苦,也要堂堂正正,所謂“獨行不慚影,獨寢不慚身”。父親這種恃直不戒的中正秉性,深深地影響了大愚的性格。當然,從長遠來看,也正是這落拓不羈的才情成全了大愚。沒有這段跌宕起伏的人生波折,沒有這嶙峋峭峻的別樣風骨,哪來以后他書畫藝術(shù)的汪洋恣肆、縱橫捭闔?
可人總得吃飯,出于生計,不顧世俗的揶揄嘲弄與背后的指指點點,大愚在家鄉(xiāng)鎮(zhèn)上集市擺了個書畫攤,為人寫中堂,寫對聯(lián),畫鐘馗,畫財神。只有在寫寫畫畫時,他才忘了煩惱,全身投入—寫字行云流水、氣勢磅礴,作畫栩栩如生、出神入化,博得了路人的陣陣喝彩。這才有了開頭那一幕。
叔侄寒暄過后,他神秘地問大愚:“孩子,想找媳婦嗎?叔叔給你找一個,要嗎?”大愚沒吭聲,因為他幾乎不相信。他看著叔叔,渴望的眼神等著叔叔的答案。“我先問問,過幾天給你家回信?!笔迨寤卮?。
幾天后,父親告訴他:“你X叔介紹的人知道是誰嗎?是他自己的二閨女!”
這不是XX嗎?她是大愚高中時的同學,聰明伶俐,美麗嫻靜。當時雙方彼此都有好感,只是功課當緊,沒誰會談情說愛。是她?大愚當時高興地跳了起來。
其實,在其未來的岳父家里,此時正鬧著不小的別扭—除女兒紅臉低頭表示愿意外,老伴猶豫不決,兩個哥哥嚷著絕不能讓妹妹嫁給個“愣種傻子”,否則早晚受苦受窮。X叔說:我這個人沒啥本事,但有一樣,那就是看人特準。鳳凰落配了也是鳳凰,這個孩子有才有志,早晚行!就這樣定了,聽我的!
大愚家里是出了名的貧困。為了置辦房屋家具,家中連院子里多年的梧桐都伐了換成錢。這還遠遠不夠,岳父還悄悄送錢支援。
大愚結(jié)婚后到附近一家國營棉廠當工人。在這里,他當過過秤員,當過外出的收購員,最后當起了自己更適合的廠長秘書。他寫寫畫畫,寫文稿,出板報,慢慢地,竟也適應了工作,工資福利也日漸提高,日子也逐漸穩(wěn)定起來。
然而,好景不長,社會上開始興起國有企業(yè)的股份化之風。他所在的棉廠被個體收購,包括他在內(nèi)的大批職工下崗待業(yè)。家里的生活再次陷入困頓之中。
在家的日子十分苦悶,大愚就利用這些時間苦練書畫。他購買了很多文化藝術(shù)尤其是書法書籍,對正草隸篆各體書法的演變進行了專心研究,一些著名的書法名帖他更是悉心揣摩。他后來回憶說:這段清貧苦悶的日子,讓自己學習書法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他遍臨名帖,從《蘭亭序》到《蜀素帖》,從《爭位帖》到《韭花帖》,從《黃州寒食帖》到《仲尼夢奠帖》,從《自敘帖》到《草書古詩帖》……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書店成了他常去的地方。家里生活再拮據(jù),見到書畫善本,他終會橫心買下,回家后好一段時間都如癡如狂。他不理發(fā),不刮胡子,甚至連穿著飲食也懶得過問,練起字來常常不分晝夜寒暑,不知肉味。
渾身是藝難遮冷,滿腹文章不療饑。大愚可以為藝術(shù)而忘我,但全家的生活卻一天天艱難了。妻子十分賢惠,對大愚從來都是呵護疼愛,百依百順,對大愚的清貧從沒有一句怨言。但家里一切需要開銷,尤其還有年幼的孩子,坐吃山空肯定不行,況且家底本來就不寬裕。
大愚雖感受到生活的清苦,但癡迷藝術(shù)的他并沒十分在意。倒是不少鄰里和親戚看不過,見面時勸說幾句:你也多干點營生,光寫字畫畫能讓全家充饑當飽?別讓媳婦孩子跟你受窮挨餓。
終于,一年冬天,岳父約來晚輩們聚會飲酒。飲酒中,因話不投機,加上平時對大愚這個大老爺們不事營生的積怨,妻姐一個巴掌狠狠地扇在他臉上。
就是這響亮的一巴掌,把癡迷的大愚徹底打醒了。
不能在老家單縣待了,他要出門營生。為了家庭,為了妻兒,也為了自尊。
第二天一早,他就乘車離家去了濟南。
離開時,他沒有告訴一個人,包括妻子。
離開時,他沒有帶換洗的衣服。買完車票,身上只有50元。
在濟南,他登上英雄山,天低齊魯,眼空無物。隆冬時節(jié),陰霾四圍,寒風陣陣,不時天空落雪紛飛,大愚心里十分凄涼,一時間英雄落魄、志士失意的酸楚噴薄而出,不覺口占一絕:
獨登英雄山,山頂不覺寒。
四出遠望去,何處容我展?
就在郁悶惆悵之際,他看到山下一市場異常熱鬧。有人揮書,有人作畫,更多的人是成卷成卷地搶購。大愚明白了,那是一文化市場,時值年關(guān),此時此地的主題應是春聯(lián)。他徑直走去,果不其然,人來人往,買賣興隆。
就是在這里,他認識了一位梁山來的攤主。老先生看到他現(xiàn)場所作字畫,十分吃驚。就邀其一起午餐小酌,并極力挽留合作。就這樣,大愚在屋里揮毫,老先生在店外銷售。大愚胸有詩書,精通文墨,下筆往往不假思索,一氣呵成。什么“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春風拽福至,好運伴年來”“禮廉千倍重,詩酒一家親”,什么“福臨華夏三陽開泰,喜報新春四海流金”“國永昌家永睦福永生,人長久月長圓春長在”……不僅筆下秀美遒勁,而且內(nèi)容也高雅脫俗,令人眼前一亮,爭相購買。
大愚興之所至,還應顧客要求寫長卷,像《三國演義》開篇詞(楊慎《臨江仙》);揮丹青、畫壽星、畫財神、畫鐘馗……一時間,店外人山人海,忙得大愚不亦樂乎。
半個多月時間,老先生給了大愚四千元。老先生置來酒菜,說,快過年了,自己要回家了,也勸固執(zhí)的大愚盡快回家。外邊掙錢再多,也別讓家人擔心。以后,這里的大門永遠向你敞開。
老先生的話讓大愚倍感溫暖。這些天的相處,讓大愚特別尊重老先生的為人。按照原來約定,老先生只需付給大愚兩千元。給大愚四千元,是老先生見大愚辛苦,又特別能干,這就是家鄉(xiāng)人的重情重義,惺惺相惜。
多年以后,大愚回憶說:從此,每年他都會向這位老人問安,或寄去禮品,或到梁山探望。
他隨后搭車先回菏澤。到站后因去單縣的車兩小時后才發(fā),大愚就在車站附近遛達,不覺間就到了車站南邊的馬海文化市場。臨近年關(guān),這里的春聯(lián)賣得正紅火。
大愚決定再干一把。他和一攤主約好:那人負責文房四寶,大愚盡管揮毫潑墨,得利均分。就這樣,連上濟南所掙四千元,這次離家他足足掙了七千有余!回到家中,已是除夕,鞭炮聲驟然響起……篳路襤褸的大愚翻開層層衣衫,將疊得厚厚的七千多元現(xiàn)金全部交給妻子。
妻子當場就哭了,大愚走了這么多天,任何音訊都不知道,讓人擔驚受怕。還有,一下子這么多錢,別是不走正路偷來的吧?妻子當場就拉著他要去報案自首。
一開始,任大愚如何說也不信。后來,大愚就將這近一個月來的經(jīng)歷一五一十地和盤托出。夫妻隨后哭成一團……
在大愚離家的日子里,岳父對他有很深的想念和理解。他多次安慰自己的女兒:一、大愚知書達理辨是非,不會錯事;二、大愚能吃苦耐勞,不會挨餓受凍;三、大愚有才華有志能扛事,一定有作為。“我看人特準,聽我的!”
回家第二天,翁婿見面。兩人話語不多,卻情深誼重。多年后,當大愚聲名鵲起返回故鄉(xiāng)時,岳父已雙眼失明。這位大愚人生事業(yè)的伯樂,雙手將大愚的臉龐四肢摸了個遍。而那時,大愚早已淚流滿面。和父親一樣,又恩重如山岳。這就是我的岳父。他喃喃地說。父親是我的精神榜樣,而岳父就是我的感情恩人,是我的人生事業(yè)知己……
人在世上煉,刀在石上磨。艱難的歲月,難忘的遭遇,讓大愚倍感人生的風瀟雨晦,世間的炎涼冷暖。但韌竹出瘦土,超出常人的苦難,也讓大愚的藝術(shù)多了幾分厚重與蒼涼。至少,在他那狂來筆力如牛弩的腕下,多了些許風云氣勢,即所謂—字夾風霜。
伏久者飛必高
萍蹤浪跡,大愚的藝術(shù)之路其實才剛剛開始。
有了濟南和菏澤的經(jīng)歷,大愚決定以后憑借自己的書畫才華闖市場。
他在菏澤馬海街租下門面,經(jīng)營字畫,取名“醉心齋”。
然而,字畫生意并不好做。尤其是他還初來乍到,在社會上還沒有什么名氣。況且,寫春聯(lián)賣好錢的日子一年也就是那么幾天。更多時間,是生意的慘淡經(jīng)營,是畫苑的門可羅雀。
即便這樣,經(jīng)過數(shù)次打擊的大愚反而不再著急,而是心態(tài)平和,處之安然。因為心里有底,自己并非百無一用的書生,關(guān)鍵時能挺得住扛得過。有時他還怡然自得,趁著小酌的醉意,“打油一首”:
我生孤且直,心存德和善。
不怕是非事,傲骨立人間。
得意時多干事,失意時多學習。生意冷淡時,他就加緊增強自己的文化藝術(shù)修養(yǎng),不放一日虛過,多讀,多練,多學?!兜却人卤肥撬@個時期狠下功夫臨摹的字帖。就是在菏澤馬海書畫市場慘淡經(jīng)營的這幾年里,他收集了大量的書法字帖,悉心臨摹,多日不輟,直到意臨背臨都自如于腕,爛熟于心。
菏澤古稱曹州,自古多英雄豪杰之士,戰(zhàn)國兵圣孫臏、吳起,隋唐英雄徐茂公、單雄信,沖天大將軍黃巢,水滸英雄晁蓋宋江,抗日英雄趙登禹……歷代英雄輩出。這里的人多任俠好義,慷慨重情。
“我沒有寶馬豪車,只有一輛鈴鐺不響其余都響的破舊自行車?!贝笥藁貞浾f,他經(jīng)常將車撂在路邊,和好友放醉暢飲,高談闊論,無拘無束,快哉快哉。他回憶那時的情景,說:縱橫詩筆見豪情,舉目一笑大江橫。
這么些年,有兩句詩特別讓他反復回味:
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
書法與詩文俱為斫輪老手的黃庭堅,蒙太奇般的兩種影像特別貼近大愚多年為生計奔波的境況。即便清苦,大愚依然自得其樂,依然豪情滿懷,依然慷慨恢弘。朋友有急,大愚雖兩袖蕭然也必鼎力相助。所以,這些年,他少有積蓄,卻贏得了真正的友情。故而,后來他的恩師謝孔賓先生除夸贊大愚書法“拿云捉月、動如雷霆”般高標脫俗外,還有一句善意調(diào)侃:“還頗有些英雄草莽之氣”。
一年快過年了,有好友見他生意冷淡,就派人拉他到一些地方轉(zhuǎn)一圈,安排自己哥們兒購字買畫,好安心回家。還有好友干脆備好豐足的年貨,直接送到他家里……提起這些往事,大愚感慨地說,人生真正的財富不是名利,而是那些患難中的友誼。
他遍訪名人雅士,有空就向別人請教學習,交流心得,切磋技法。雖然自己功底深厚,出手不俗,但他常常虛心低調(diào),從中受益匪淺。在大愚的藝術(shù)之路中,有一個人的影響是無與倫比的。這就是他向往已久并最終得以拜師的書法家謝孔賓先生。
謝孔賓先生是菏澤當?shù)刈钬撌⒚臅ù蠹遥云渖詈裨鷮嵉奈幕瘜W養(yǎng)和雄奇高古的書法境界來看,其未來影響必將遠遠超越齊魯?shù)赜蛩?。謝先生與書法大師啟功有交,啟功看過謝先生作品,深嘆:“先生如居京華,則早已名滿天下?!本褪窃诖笥迖鴥?nèi)成名后,他遍訪名家大師,私下多次與一些時下“當紅名家”相比,客氣地說是謝孔賓先生書法藝術(shù)的底蘊與才情均不落下風,如除去所謂名頭因素予以擘肌分理、折沖樽俎,那么縱馬橫刀之下,難說再現(xiàn)當年虎牢關(guān)溫酒斬將之景況!
一闋水調(diào),曾這樣描寫謝先生:
倉頡傳薪火,大地風雷生。牡丹又發(fā)時節(jié),謝門氣恢弘。胸中山巒氤氳,筆下江河縱橫,九轉(zhuǎn)丹功成。錚錚華夏韻,獵獵漢唐風。
耄耋歲,少年心,赤子情。不老山松,爛漫芬芳桃李競。何懼天涯路遠,從來志在云程,滄桑添豪情。泰山雄且秀,不必露崢嶸。
中國有句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成語,叫“窮困潦倒”。大愚回憶說,最艱苦時,身上空空,為解一時之饑,還撿拾過別人扔掉的饅頭。但殊不知,自古以來有多少仁人志士“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當年的大愚,衣著寒樸,腰中冰涼,他到謝先生處拜訪時甚至沒有拿得出手的見面禮。但謝先生不以為然,十分熱情地接待了這位故鄉(xiāng)的后生。他讓大愚寫幾個字看,見字脫俗高格,便還破例題字送他,并對大愚寄予厚望:后生可畏,天道酬勤。
一生中,大愚跪地叩拜的人屈指可數(shù)。祖先父母之外,就是這位恩師了。謝翁是一棵參天的藝術(shù)大樹,歷經(jīng)滄桑,根深干直,枝繁葉茂。多年的師徒交往,在謝先生身上,大愚學到很多常人難以領(lǐng)悟的書寫技法與書法境界,充分感受到恩師那種“秀干終成棟,精鋼不做鉤”的精神氣質(zhì),領(lǐng)悟到恩師那種“愿作貞松千古歲,誰論芳槿一朝新”的蘊藉寄托。他精研細摹,取恩師筆法精華之妙,變法已有,形成自己重、拙、大的審美法度,獨辟蹊徑,不阿流俗,磅礴大氣。
伏久者飛必高,大愚的藝術(shù)才情如一座能量蓄積的火山,終于厚積薄發(fā)了。多年后,他的書畫作品陸續(xù)刊發(fā)國內(nèi)一些知名報刊上,《人民日報》《南方周末》《美術(shù)報》《北京青年報》《京華時報》《新京報》《大眾日報》等上百家省級以上報刊及多家電視臺播出介紹他的藝術(shù)成就和特點,多家專業(yè)出版社為他專門刊出書畫特輯,中央美院等一些知名院校還聘請他為客座教授。
不少大師也很賞識這位拓落不羈、蘊藉風流的晚輩才俊。歐陽中石、沈鵬等大師及藝術(shù)家、畫家藍天野先生,中國美院教授、著名畫家吳山明先生,著名書法家尉天池先生,著名書法家、畫家陳天然先生,清華大學美術(shù)學院教授、全國政協(xié)委員、國畫藝術(shù)大師李苦禪之子李燕先生等,都對孫大愚的書法藝術(shù)予以高度評價。前任中國書協(xié)主席張海先生代表國家出訪日韓時,特地點將孫大愚,認為大愚書法才調(diào)秀出,剛毅雄渾,波瀾老成,“拿得出手”。
如今,大愚在當今書壇可謂縱橫捭闔,頗有些顧盼自雄、舍我其誰的豪氣。有書家評論說:其真草隸篆,各呈異彩。管毫飛舞縱橫之下,酣暢淋漓,瀟灑跌宕,氣韻連貫,儒雅、從容、脫俗,意前筆后,翰逸神飛。有顏真卿之端莊厚重,有王鐸之瀟灑帥意,有孫過庭之空靈情趣,有黃庭堅之跌宕奇逸……
志于道,據(jù)于德,依于仁,游于藝。近年來,隨著社會對大愚書畫藝術(shù)的認可,他的題字流傳日廣,刊布各地。2006年,杭州作為京杭大運河的南端,面向全國征集題字。在眾多應征來稿作品中,大愚所寫“運河魂”讓專家評委眼前一亮,三字雄渾古樸,遒勁靈動,大氣磅礴,威風八面。原杭州市市委書記王國平和中國美院著名教授吳山明先生,均認為此作品才調(diào)秀出,風韻獨具,有霸氣,有靈魂,有氣勢,最終為杭州市政府所采用。隨后,在人間天堂的杭州,多處景地有了他題寫的作品。
杭州以外,萍蹤浪跡所至,大愚作品在全國各地刊布甚多,恕不贅述。
近十年來,大愚書法活躍在國內(nèi)書壇,除受到國內(nèi)名家的首肯外,也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關(guān)注。上交不諂,下交不瀆,這是大愚處世的基本準則。出身貧苦,歷經(jīng)艱辛坎坷的大愚備嘗世間悲苦炎涼,故而大徹大悟,待人以誠,律己寬人,拜德不拜壽,重義不重利。他并非恃才放曠的素隱行怪,亦非面折人過、俗之所排的別樣另類,但他的骨子深處,卻始終看重普通人的尊嚴和情懷。
立節(jié)者見難不茍免,貪祿者見利不顧身。大愚經(jīng)常題寫“竹有節(jié),人有志”之聯(lián),可見他心中情愫—憎惡恃強凌弱,蔑視富貴驕橫,同情無助弱者,心系百姓黎民。這些年,他多次捐贈鄉(xiāng)梓教育,慰問孤寡老人,對曾經(jīng)有過“滴水之恩”的必將“涌泉相報”。這些年,他當場怒斥過衣著光鮮,口必稱高下尊卑、言必論職務(wù)高低的會議主持人,只因其在會上侮辱了一個平凡的老實人;他甚至還動粗狂扇過招搖過市、懸掛兩會采訪牌的作秀記者,只因其身為家鄉(xiāng)籍貫卻口口鄙視故鄉(xiāng)的貧困;他全力救助過一個倒地無人管的老人,不畏世風日下時那恩將仇報的讖言,只因想起自己含辛茹苦的父母,相信將心比心的情感力量,相信“人在做、天在看”的宇間正義……
我是夢中傳彩筆
西歷元旦,某過杭州,與大愚小聚西子湖畔。我們的談話是從西湖,從杭州開始的。
某曰:我看你所開博客,中間還配有諸多照片,什么“或駕小舟于江湖之上,或訪僧道于峻嶺之中,或?qū)び延诖迓渲g,或理琴棋書畫于洞府之內(nèi)……”君在杭州有時,感受最深的是哪些人物?
大愚略一沉思,說:這里的文化氣息深深吸引了我,感染了我。這里像是文化藝術(shù)的大江、大湖和大海。多少文化大家,多少藝術(shù)巨匠,多少思者哲人,他們或生于斯,或葬于斯,或流連于斯。
印象深的有極富個性、極具才華又風趣幽默的章炳麟。這位大師身上集中了我國優(yōu)秀知識分子的諸多優(yōu)點,博聞強識,才華橫溢,見解獨特,敢于擔當。而我們歷代相當多的知識分子正是缺少太炎先生的這種慧眼風骨,坐言起行。最讓我感嘆佩服的,是在此地出家并長期居住此地的文化藝術(shù)大家弘一法師。后人贊他“無盡奇珍供世眼,一輪圓月耀天心”,誠不為過。尤其是他“念佛不忘救國、救國必須念佛”的教誨,更是凸顯歷代愛國志士“感時思報國,揮劍斬蒿萊”的熱血情懷。你再看他的書法,寧靜淡遠,樸拙圓滿,風骨獨具,清涼超塵,真大境界。
某曰:說到弘一法師,我想起了謝孔賓先生常說一句話:“歷代書法家,其實都是文化大家”,弘一法師如此,自古以來,王羲之、張癲懷狂、蘇公黃老、王鐸、徐渭、八大乃至齊白石、張大千等莫不如此,不僅善書法,亦善丹青繪畫,甚至詩文廣有流傳。但反觀今之書法,卻大有脫離優(yōu)秀文化傳統(tǒng)、求奇求怪求傻求丑之勢,門檻降低,并美其名曰書法“平民化”和脫離書寫母體之“純藝術(shù)化”,如今的全國書法熱潮,洶涌澎湃的表象之下,竟讓我想到了卡拉OK式的“全民娛樂大聯(lián)歡”,甚至是大煉鋼鐵式的“全民書法大躍進”。眾人皆狂,可喜還是可憂?讓人疑惑,甚至讓人惶恐。
大愚沉默了一會,說:身為書法中人,我也深感困惑。論說任何藝術(shù)的“平民化”都是一件好事情,都是全民提升文化素養(yǎng)的一大飛躍。一個有著良好藝術(shù)修養(yǎng)作為根基的民族,是想象力豐富、創(chuàng)造力亦豐富的民族,必將是大有可為的民族。但當今的全民書法狂潮,的確有些猝不及防。我不是說有此書法狂潮不好,好固然是三生有幸,民族大幸,而是這狂潮中涌動的到底都是些什么內(nèi)容?
某曰:本人曾遇一事,一書法作品寫“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者,題寫詩名卻是《鹿砦》(山居秋暝),問起書法作者,答曰位居當今書協(xié)大員;不數(shù)日,來到某城,又見一滿墻懸掛的精裝大作,書寫“滾滾長江東逝水”,題寫詞名竟是《鄰江仙》(臨江仙),書法作者竟也是那位“書協(xié)大員”。這兩首詩詞,是連普通中小學生都爛熟于心的,如此低級錯誤,一而再地出現(xiàn),令人驚詫莫名。
大愚一笑:說來慚愧,在我們這行中,如今這類現(xiàn)象實在太普遍了。時下當緊的還真不是練書法,而是要狠補傳統(tǒng)文化基礎(chǔ)。有一次,我受部隊首長之邀,參加書畫活動。到場后發(fā)現(xiàn)場面十分熱鬧,邀來的書法家濟濟一堂。一些書家穿著打扮標新立異—披紅掛彩者,高帽峨冠者,披頭散發(fā)者……還有行為上的驚世駭俗—有的大喝一聲,念念有詞,表演“氣功書法”;有的狂飲不止,東倒西歪,表演“醉酒書法”……總之丑態(tài)百出,不一而足。有人說此是書法的“與時俱進”,但我看是嘩眾取寵者的聒噪演出。
某曰:曾在新聞上讀到消息,得知你開壇講學,解古今慧語。其中就有“大事難事看擔當,逆境順境看襟度?!敝Z,亦頗近弘一法師“逆境順境看襟度,臨喜臨怒看涵養(yǎng)”。不知通過此舉,君又有何收獲?
大愚笑答:臺灣大詩人余光中曾說:“強不知以為知,此乃大愚。本無事而生事,是謂薄福?!蔽椰F(xiàn)在的感受就是這樣。
但教學相長,通過教課,也對自己提出了一個挑戰(zhàn)。昔日我特激進,如今多幾分寬容,但對藝術(shù)的追求卻火焰般愈燃愈熾;我還時常想起太白先生歌頌懷素的詩句:“飄風驟雨驚颯颯,落花飛雪何茫茫”,這首詩恩師常常詠起,懷素的情懷讓人癡迷,讓人向往。
西方著名畫家梵高說:“藝術(shù)的激情是一把火,讓它永遠燃燒?!钡舱绾芏嗯笥阉f,隨著年歲的增長,我也漸漸變得平和、淡定。但“形骸非親,大地亦幻”,歲月可以讓人終生迷茫,也可讓人一朝醒悟。做人如此,從藝也是如此。年輕時,我喜歡畫鐘馗,因為他辨善惡,識鬼神,懲惡揚善;如今,除畫此君,我更喜歡畫彌勒佛祖,他大徹、大悟、大度、大智,笑對塵世,包容萬物。我越畫越喜歡他,越畫越覺得接近了他。
有時我也很迷茫,但一想起他,一畫起他,煩惱就風卷殘云般消散,根源就掌上觀紋般清晰 。
一缽千家飯,孤身萬里游。
青目睹人少,問路白云頭。
這是哪位游方的僧人?有人說,彌勒佛祖的前世化身五代時的布袋和尚;更有人說,他的化身是南北朝時僧人契此,也正是這首禪詩的作者。
如今,我感覺自己就像這位問路的和尚。我去往何方?時而嬉笑對人,時而白眼面世,到底苦也樂也?
“我是夢中傳彩筆,欲書花葉寄朝云!”我聽到了先賢們那穿越時空來的激勵。
“快樂活在當下,盡心就是完美。”我聽到了來自心靈深處的聲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