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yàn)椤皧噬瘛钡木壒?,民間一直把“神”看得很高貴,愛著,敬著,怕著,哄著。神不過是無數(shù)人的一個不言語,卻慣得喜怒無常。神住在村莊的寺廟里,戲臺大多建于寺廟神祠之內(nèi),多坐南面北,對正殿而建,戲臺下一般有高低不等的基座,以方便神平視瞻賞。神啊,離誰家都很遠(yuǎn),離誰家都很近,與富貴有著深刻的血緣關(guān)系,神的精神世界永遠(yuǎn)是人性化的。
舊去了,走在灰禿禿的現(xiàn)在,辨不清蛛網(wǎng)密布的老廟內(nèi)是否還有戲臺在演戲,我們站在現(xiàn)代文明的中央,四圍盡是塌落的舊磚瓦,風(fēng)物已是比不得昨日,上下八方,那一聲老腔亮著,突然的在一個什么地方響起,如同放逐的囚徒,——咿呀!絲絲寒涼悄沒聲息帶著那一聲唱,余音裊裊拖拽得很長,很長。
再沒有自然的人煙,再沒有共生的觀眾,盡管有許多記憶不死,載沉載浮,連老窗的花格都糟爛了,可那規(guī)格還在。一陣風(fēng)刮過,花蕊的香襲來,花瓣如發(fā)情的蜜蜂婀娜而飛。神還在嗎?神在。神在,似乎有或者無都不是很重要了,人只需要自己的存在。
翠鳥在遠(yuǎn)處鳴叫,如一個女子的洞房花燭時。
我害怕一絲聲息都會驚嚇那些雕梁畫棟上糟爛的木紋和色彩。戲臺上,青磚地面,幾代藝人走過的腳印重重疊疊,大大小小,生命存活于瞬間真實(shí),有多少眼睛望著臺上的扮相笑容爛漫過?
與天空,與風(fēng),與雨雪,與臺下的日子,有一種深邃的味道。
民間有“無廟不成村”之說。有廟又必有戲臺,又有“無(戲)臺不成廟”之說。從小生活在村鎮(zhèn)的那一代人,回憶起在大廟院里看大戲的情景,仍然記憶猶新。臺下人頭攢動,是一張張凝神上望的臉。戲臺上,生旦凈末丑,正演繹著一場場滄桑歲月的人生大戲,讓人們感受著人生的喜怒哀樂,生死榮枯。歷史上可真有這樣的事啊,那些千真萬確的不同尋常,留得住生,留不住死,看戲的人開始為生歡呼雀躍,開始為死悲從中來。一段哭腔唱得入心入骨疼,唱得好呀,戲到此時不是演了,是唱,是說演員的唱功,五音六律揪扯得人心顫栗。
真喜歡過去的歲月,是那樣的具象、有力!精神上獨(dú)自出游,那么誰會與榮華富貴結(jié)怨呢?
臺上事千般景致,萬種風(fēng)情,成就一方百姓難以泯滅的情懷。晚霞在我的肩膀上漸漸黯淡,收盡老屋的人聲和呼吸,我走進(jìn)春天,青草散發(fā)出彌久的清香,花瓣一地,今晚留宿何處?我身后的村莊變得幽深,時光的一半是恩賜,一半是降服,突然明白,備受現(xiàn)代文明熏染的我,竟還有自覺的“痛苦”,這一個詞兩個字可能已經(jīng)傷及了我的骨頭。動我心顏,撩我潸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