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筆(準確說應該是敲鍵盤)寫下本期“回聲”的導語時,本雪突然意識到:其實每期導語也是科幻感滿滿啊。比如現(xiàn)在在尚未真正炎熱起來的6月里嘩啦啦寫著在第8期里想要和大家說的話,于是會不由自主地坐上思維的時光機,想象8月的大家都在做什么:唔,暑假快過完了……該立秋了……已經(jīng)為今年的銀河獎忙碌起來了……
那么,就讓本雪站在時間的這一端向另一端的你們招手問好吧:希望大伙伴們夏天快樂,小伙伴們暑假快樂!也希望你們對科幻、對SFW的愛永遠像盛夏一樣熱情似火!
編輯部的故事
前陣子呢,雜志社里來了一位新“編輯”—— 一只名為“幻星”的流浪貓,目前只有仨月大。它被雜志社的小范哥在公交站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寄養(yǎng)在郵購部小曲哥家里。由于小曲哥就住在雜志社所在的科協(xié)大院,所以平時上班時,他會把“幻星”帶來,讓它在郵購部的書山中玩耍。在郵購部待夠了,編輯部的一眾小編就會把它抱過來,擱在腿上美美地睡上一覺。真是一只幸福的小貓(好想變成它……)。唔,正巧,海因萊因的《穿墻貓》已經(jīng)上市了,那么,命“幻星”為此書的形象大使好了!現(xiàn)在它還小小的,等到皮毛油亮時,再為大家獻上更多美照!
作者回音壁
在知乎上看見一個被科幻新寫手問過無數(shù)遍的問題:在著手寫科幻小說之前,需要讀哪些書來進行足夠的科學知識儲備?是需要讀專業(yè)的科學書籍呢,還是只讀科幻小說就夠了?——這個問題的答案,相信一千個人心里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不妨來聽聽最近人氣頗高的顧適大大的回答,非常一語中的。
顧適
對于大多數(shù)科幻小說而言,你需要的是一個故事,而不是科學知識。
如果你打算寫一篇有科學基礎的科幻小說,那么我個人的建議是盡量保持對這個領域“一知半解”的狀態(tài),因為一旦你對它有了過多的了解,想要“幻”就不太容易了。
另一個很好的辦法是,如果你有一個科學家朋友,讓TA在你文章寫作初期幫助你尋找該領域比較前沿的概念,并“翻譯”成一個可以寫作的梗,并且在故事完成的階段幫你確認文章中是否有明顯的科學性錯誤。但請注意,如果一個概念是當前科學可實現(xiàn)的,那么它對于“科幻小說”來說往往是一個老套到哭的梗。在這個基礎上,作者就需要通過自身的寫作技巧和故事的創(chuàng)新來把它變成一個有趣的故事。
所以歸根到底,你需要的還是一個故事,而不是科學知識。
想把我唱給你聽
在讀過的幻迷寫給SFW的“情書”中,本雪非常喜歡這一封,它沒有什么華麗的辭藻,但卻質(zhì)樸感人。(此處省略本雪讀完此“情書”后想要抒發(fā)的感懷一萬八千四百三十二字。)SFW陪伴著大家成長,大家也把最好的時光給了我們——這份情誼,才是你我最珍惜的呀。
執(zhí)行力為0的渣渣
上初二時,有一段時間我的情緒非常低落,突然想看酷酷的科幻,于是去書店買了人生中第一本《科幻世界》,是2009年第2期。我還記得那期的封面:宇宙飛船在光子流中穿過未來的城市。真的很酷。
我回到租住的小屋,開始看里面的第一篇小說。故事很長,講述了一個有神奇能力的女生,她洞知萬物,能改變?nèi)f物。整篇小說充滿了青春期的憂郁與悲傷。原來的我只知道分子和原子,之后我知道了組成原子核的是夸克。我還知道了宇宙真的很大,它的大超出了我們能夠想象的大。
后來我看了韓松老師的小說。我忘了看的第一篇是什么,但我很快看完了他的每一篇文章,《紅色海洋》看了不下三四遍。意猶未盡的我給韓松老師發(fā)郵件,又把自己的小說發(fā)過去給他看,韓松老師給出了許多中肯的意見。
我還看完了大劉的每一篇小說,《三體》系列看了十來遍,磁化了很多人。
對了,我忘了說柳公子。他并沒有離開我們,而是被困在了同一天。
我開始瘋狂地買《科幻世界》舊刊,最古老的一本比我年紀還要大。
我得到的第一個科幻作家的簽名是王晉康老師的。然后我拿到了大劉的簽名、何夕的簽名、姚海軍老師的簽名、楊楓老師的簽名……
少年時期的我也想投稿,在“《科幻世界》校園之星”貼吧里認識了最好的兩個朋友——王笑笑和水媽。當時的笑笑還是個清純可愛的高中生,他在貼吧里發(fā)表了一篇科幻小說叫《氣貫長虹》。當時的水媽剛剛考上大學,是小吧主,一邊吃蘋果,一邊評論我的小說。
和我見面的第一個科幻迷是喀秋莎,我們住得很近。第一次見面,他借給我《星云》和《異鄉(xiāng)異客》,還有很久以前科幻世界雜志社出版的周宇坤作品集《死亡飄移》。
我的存在讓班里一半的人開始買《科幻世界》——其中的一半成為科幻迷,其中的一個成了我的女朋友。
當年上大學后的第一件事,便是找到報刊亭,看是否有《科幻世界》售賣。買到一本,看背后廣告,上海的銀河獎即將開幕,然而我卻不得不在南京軍訓。
沒有科幻,沒有《科幻世界》,我的人生軌跡會有很大不同吧?我會失去一半的好友、一半的樂趣、一半的星空。
《科幻世界》是我的舊友,偶然邂逅,會心一笑,便很幸福。
科幻及時報
6月17日、18日,由復旦大學中華文明國際研究中心主辦的科幻文學工作坊于復旦科技樓報告廳順利舉行。本次活動可謂大咖云集,不但有大劉、王晉康、吳巖、韓松、趙海虹、江波、夏笳、飛氘、寶樹、陳楸帆等一眾科幻作家,還有眾多國內(nèi)外科幻學者。大家就科幻文學、科幻寫作、生活中的科幻與科技等話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為現(xiàn)場的科幻愛好者帶來了思與辨的饕餮盛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