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羞土匪
今年天兒也比往年好很多,雨也多。早上送兒子,一路淺秋,大街小巷銀杏葉子偷偷黃了不少。這幾天沒心思工作,坐陽臺上讀書,今兒讀的《大教堂》,讀過的,復習而已。卡佛這人很逗,流水賬樣的句子看著像簡筆畫,一線遠山似的,其實每一句都是望山跑死馬。一天只能讀幾句,要不腦仁兒疼。
沒吃午飯。一個人,懶得做,懶得吃。過了中午,外面的霧勁大了起來,西山蒙蒙,睡意昏然。快遞小哥忽來電話,才想起要寄個什么東西。等他那會兒,想起素食師傅童姐送我的《中華佛齋》。
前天她來我家,兩人一直聊到凌晨,兩天都沒緩過勁兒。講了很多生老病死的事情。生呵死呵這些事,平時挨得遠,不提也罷,一提就收不住。
《中華佛齋》里全是素食,主編張云甫對佛齋的研究超過40年之久,圖片精美,菜樣繁多,文字也有味道。像許多年前因為胃癌去世的一位美食雜志主編,她的文字也非常有味道。她喜歡全國各地甚至世界各地到處跑,所有的文字里不是吃就是喝,美文配美食,她的博客非常有名。生病后,一邊治病,一邊寫博客,名氣比先前還大。
吃這種事情,是不是的確關乎生和死呢?
不吃會生病,吃不好也會生病。酸甜苦辣,于身體各種好壞,對心理各種情緒。吃飯的人如此,做飯的人也如此。吃飯不止于身體的意義,還能上升到哲學的意味。童姐說:“要想咸,加點糖。要點甜,加點鹽。”
吃喝之間,舌尖百味,人間百態(tài)。
日本有個叫安武花的小姑娘,5歲,小圓臉兒,自己洗臉、刷牙、喂狗、散步、洗手,穿著小圍裙,踩在小板凳上做味噌湯,吃早餐、彈鋼琴、上廁所、去幼兒園、疊衣服、曬衣服、整理衣柜、打掃、刷澡盆,有時還給爸爸做晚飯。
小花的媽媽叫千惠,生下孩子9個月后乳腺癌復發(fā)。她堅信會做飯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能活下去,把自己做飯和收拾家務的本事,提前教給她的女兒。她去世后,他們的故事被拍成電影。
電影叫《小花的味噌湯》,很長。看了一下午,邊看邊燉羊排,胡蘿卜紅,白蘿卜鮮。晚上,兒子一個人吃晚飯,我用樂扣盒子盛了湯,裝倆饅頭,抓幾個核桃,一枚柑橘,開著車送到電廠。孩子爹值夜班。
回到家兒子已經吃完飯,房間寫作業(yè)。我一邊收拾,一邊復習《入殮師》。也是一部日本電影,溫吞吞燉湯式的節(jié)奏。
男主角叫小林大悟,一個大提琴手,來自日本山形縣。6歲那年,他父親跟他說,遠古的人類沒有文字,人和人之間通過互贈石頭表示思念,這樣的石頭就叫“石碑”。石頭平滑,代表心態(tài)平穩(wěn)。石頭凹凸不平,代表牽掛和擔心。那天,他給兒子送了第一塊石頭,兒子也送了他一塊石頭。
但那也是最后一塊。因為,沒等到第二塊石頭,父親和咖啡館里的女招待跑了。30年過去了,母親已經去世,但他還是不能原諒他,更沒想過找他。
管弦樂團解散,大悟回到山形的老屋,瞞著老婆,做了一名入殮師。一天晚上,有點失眠,胡亂翻,無意間發(fā)現(xiàn)小時候拉過的大提琴,琴套里居然藏著塊石頭。
他拉著大提琴,想起6歲那年。河灘上,小男孩將一塊光滑的小白石頭放入一只大手,大手將一塊粗糙的大石頭放入男孩子的小手。他的臉模糊不清,但他知道,他一直凝視著他。
老入殮師和年輕的入殮師一起吃東西,老人每次吃到好吃的,總是忍不住說:“真好吃呵,真是罪過?!?/p>
我想起我爸。
那年夏天,他和我媽從北京回到武漢,按慣例,每次回去都要請老街坊老鄰居們吃飯。一大早,他騎著摩托車,去買道口燒雞。附近非常有名的一間小店,不知什么人開的,生意興隆很多年。車多人多,天熱人躁,車開得快,人走得急。
我想象過無數(shù)回,或許他是蒙圈的,因為事情發(fā)生得太過突然,他的腦子里大概還在想象,好久不見的老哥幾個怎么怎么大吃大喝,怎么怎么開心玩笑,他一定沒有想過,為了一只道口燒雞,那一刻成為他和這個世界最后的交集。
他不怎么愛吃魚,釣的魚不是我們吃了,就是鄰居們吃了,吃不完的,菜地里有個水坑,胡亂扔里面養(yǎng)著,誰吃誰撈。他喜歡弄吃的,打兔子打斑鳩,挖公家罷園的藕,種菜地。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啊,經歷過的人都知道,有吃有喝不容易。
也會做,做得少。他燉的魚湯,漂著一大把油綠的茴香。
我媽嫉妒他:“吃那么多,都吃哪去了!”
他一輩子瘦高,她一輩子矮胖。
我媽天天做飯,我們家知名養(yǎng)豬專業(yè)戶。我們,我們的老公,我們的孩子,都是她的豬,一茬一茬。
她記得所有的菜價。物美的土豆比四環(huán)菜場的貴幾毛幾分,門頭溝的雞蛋比通州的便宜幾毛幾分,清河的排骨最貴,但最好。我住門頭溝,大妹住通州,小妹住清河,她和三妹住平安里。
還記得哪頭豬愛吃什么。大外甥的煎餅,二外甥的茄子飯,外甥女的豬肉大蔥包子,我和三女婿的茴香餡餃子,大女婿的老湯面條。
擅長山寨。出去吃,一邊吃一邊學,人家老太太的山寨能超過飯店的味兒。
她喜歡做菜團子,半開的槐花、紅薯葉子、芹菜葉子,用面和好,擱鍋里蒸幾分鐘,拌上蒜泥兒。
幾天不見就想,分不清想的是媽還是吃。
人生大概就應該這個樣子。生離喝茶,死別飲酒,閑來無事燉鍋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