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白 無聲勝有聲
國人做事歷來講究圓滿,男婚女嫁要挑個黃道吉日,家居陳列也往往要對稱和諧才能讓人心滿意足,對于個別有強迫癥或非常龜毛的人來說,可能餐桌上筷架的位置放偏了15度都會成為讓他們寢食難安的“眼中釘”。
也許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一臉雀斑的模特在大多數(shù)國人看來簡直有些不忍直視,但在歪果仁心目中就是自然美的象征。再說最日常的產品設計,傳統(tǒng)的中國美講究個“是非曲直”,該圓的圓,該直的直,看上去參差不齊的輪廓總是透著那么一絲不倫不類的詭異。但國外的設計師不講這些,腦部回路的構成跟我們不一樣不說,腦洞也確實開得有些大。明明覺得應該是一個完整的圓,卻偏要橫切一刀留下一處殘缺;看似應該向更遠處延伸的曲線,卻偏偏在半途戛然而止……種種看似不盡人意的設計,并非設計師的胡亂涂鴉或者故意標新立異而為之,這其實有點像繪畫藝術里講的留白,減少構圖太滿給人的壓抑感,予人更多想象的空間。
早幾年頻頻參加國外的眼鏡展,也曾看到不少“奇形怪狀”的前框設計,將斷未斷的框線,將滿未滿的弧面,或是有意通過鏤空、雕花甚至是框架的異形結構來改變傳統(tǒng)框架設計的中規(guī)中矩。本以為不過是走純粹設計流的曇花一現(xiàn),誰知這兩年眼鏡設計師們越發(fā)有些變本加厲起來,只是改造框架還不夠,以往與鏡架配合親密無間的鏡片也成了他們的改造對象。
看看左版這幾副太陽鏡,從1到4,普通觀眾是不是有越來越接受無能的感覺?再看看這位胡子大叔,外圓內方、四面漏光的眼鏡,配上同款設計的胡子,第一眼看上去好像有點滑稽,但即使沒有笑得露出8顆牙的造型,我們好像也能感受到他的歡樂之情,這似乎就是這種挖空心思的眼鏡設計帶來的戲謔式的留白效果。
再來看GRO Eyewear出品的這款太陽鏡,曾經紅極一時的黑色Riley圓框看似平淡無奇,若只是這樣戴著出街也許就是擦肩而過的路人甲,但出人意料的鏡片切割設計,頓時讓人有了“第二眼”的驚艷。
在倫敦設計師Nicomede Talavera 2015年的時裝秀上,模特戴上設計師與Black Eyewear合作打造的秀場款太陽鏡,超現(xiàn)實主義風格的寬幅帶狀鏡片設計與模特身上的服裝遙相呼應,不僅帶來了更強的視覺沖擊力,而且整體呈現(xiàn)出一種異次元的錯位感。
其實,早在2012年就有一本俄羅斯的時尚刊物J'AM在當年的8月刊封面推出了這種異形鏡片設計的太陽鏡,對其在拗造型方面的時尚功力給予了積極的推薦。雖然不能說這本雜志對時尚界究竟有多大的影響,但事實是諸多設計師都在先后跟進,陸續(xù)推出了不少這種類型的眼鏡產品。
作為一個時裝設計師,K a r e n Walker這幾年的名聲越來越大,尤其是她設計的眼鏡產品受到了不少名人的追捧。在Karen Walker的官方網站上,好幾個系列的太陽鏡看上去都相當有趣。不同于簡單地在鏡片形狀上做加減法,設計師結合自己深厚的設計功底和先進的制作工藝,利用奇妙的光影反射,讓鏡片呈現(xiàn)出了一種虛虛實實、半明半暗的動態(tài)效果。
Henrik Vibskov
初識Andy Wolf這個奧地利眼鏡品牌還是通過圈內的一個朋友,后來在各大展會上也逐漸對AW家的眼鏡開始關注起來。在Andy Wolf Eyewear為Julian Zigerli的2015春夏時裝秀設計的新款眼鏡中,也能看到搭配不規(guī)則切割鏡片太陽鏡的身影,為烘托模特的整體造型增添了一分意想不到的驚喜。
最后,要論在鏡片與鏡架的虛實結合領域的登峰造極之作,還得數(shù)丹麥設計師Henrik Vibskov在幾年前推出的一款圓框玳瑁架搭灰色橢圓形鏡片的太陽鏡。盡管這是設計師2010年的作品,但那種無法言表的奇特魅力至今仍能緊緊抓住我們的心。實不實用暫且不論,單就這種鬼馬的設計理念和詼諧的生活態(tài)度,眼鏡設計史上也應有其一席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