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葉深深
1、我不想讓你牽手走
那時候,孩子還小,每天一出門就會伸出胖胖的小手,對我說:“媽媽抱!”我說:“媽媽牽寶寶的手走吧,自己走多好?。 笨伤止虉?zhí),依舊堅定不移地說:“媽媽抱!”他已經兩三歲了,越來越重,我抱著實在有點吃力,卻又無可奈何。勉強又抱了一段時間,真的抱不動了,便不由分說牽著他走??擅看螤渴肿卟坏揭粫?,他就會甩開我的手,堅持要自己走。為了他不肯牽手,我又生氣,因為他靈動跳脫,我既擔心他自己不小心摔倒,又害怕他被來往的車輛行人碰到,只好時刻集中注意力,亦步亦趨地跟著。
孩子慢慢長大了,不記得從什么時候開始,對牽手不再排斥了。只要我們并肩走在街道上,彼此會在同一時間伸手向對方,仿佛是心靈的默契。可我依然念念不忘他小時不肯讓牽手只讓抱的懶惰,時常對孩子提起當時的事情,不厭其煩地問他:“你怎么小時候就那么懶呢?不愿意我牽手走呢?”他不好意思地微笑:“媽媽,對不起,我也不知道?!?/p>
2、我能收獲快樂
從上小學開始,孩子愛上了漫畫,開始是跟同學借來看,后來又把我給他的零花錢都買了各種漫畫卡通書,再然后又央求我給他買各種我都叫不出名字的漫畫書籍。我不愿意他總看漫畫,便引導他讀教育專家們推薦的童話小說、文學名著等等,他倒是也能讀,可就是沒有對漫畫那么癡心熱愛。這愛好一直蔓延下去,上了初中,依舊癡迷不已。我曾百般迷惑地問他,你都這般大了,還看那些低級的漫畫,有什么出息?。磕阌帜軓闹蝎@得什么呢?兒子的回答很干脆:我能從中得到快樂??!
好吧,快樂也重要??此膶W習成績還可以,我對他看漫畫采取了不鼓勵也不干涉的態(tài)度。有一天,我在做飯,忽然聽到他在客廳里哈哈大笑,笑得那么無拘無束,快樂開心。我回頭一看,原來他在看一本卡通漫畫。我一時好奇,過去翻看,是各種奇形怪狀的人物,配圖的文字也莫名其妙,我認真看了半天,竟然完全看不懂,當然也不知道他怎么竟然可以笑得那么開心。問他,這講的是什么意思???他說算了,跟你說你也不懂!那神態(tài),貌似我是個老古董。
跟同事說起這些,她們也都有類似的經歷。一個同事說,她曾經帶著孩子去九寨溝游玩,可4歲的孩子對那些美輪美奐的景色毫無興趣,只是像在家門口一樣,蹲在地上看那些爬來爬去的小螞蟻,看了半天也不厭倦。
原來,我們真的不懂孩子,怪不得隨著孩子的長大,我們的交流越來越生疏隔膜,越來越難以溝通。
3、用孩子的眼睛望出去
有天下班回家,我看到一對父女從前面走過,那女兒年齡很小,父親的手臂自然下垂,牽著孩子的小手非常輕松自如??珊⒆泳筒灰粯恿?,她的個子那么小,手臂也很短,為了能牽到父親的手,只能將小小的手臂垂直上舉,一邊努力伸手一邊還要走路,顯得十分吃力。我心中一動,試了一下孩子的動作,高舉手臂行走,別說走一會兒,就是舉一下我都覺得很不舒服。忽然我明白了,為什么兒子小時候說什么也不愿意和我牽手走。
原來當我們居高臨下伸出自己的手臂時,他就只能奮力上舉。我很輕松,卻從沒有想過他有多么吃力。我們自以為漫畫毫無趣味,覺得景色優(yōu)美,可從孩子的眼睛望出去,才不是這樣呢。在他們的眼中,漫畫那么生動快樂,螞蟻那么好玩可愛……
從此,我開始試著從孩子的眼睛望出去,盡可能理解他的感受和想法,包容他的平凡和失敗,尊重他的快樂與愿望。
初中時,已經獨自坐公交車上學了一年后,他忽然說希望我每天接送他,他不肯說原因,我也沒問,盡管那段日子工作繁忙,我還是克服困難,滿足了他的愿望,一直到他主動說不用我再接送為止;某天老師發(fā)來短信說,孩子上課溜號,我想,他從早晨到晚上,只能坐在一個小小的書桌前,也是無比枯燥辛苦吧?偶爾溜號一下也是放松;兒子堅決不要上補課班,我想他課上學完課下繼續(xù)學,同樣的知識反復學,也是一種折磨吧?甚至有一天,讀高一的他對我說,我高中畢業(yè)不想考大學了,想去專業(yè)打游戲!我的觀念被徹底顛覆,剛想發(fā)火說不行,忽然看到他認真發(fā)光的眼神,想起從前的經歷,想起那句“從孩子的眼睛望出去”,我咬了咬牙,說,如果你真的那么喜歡熱愛,我當然支持你。不過,那是高中畢業(yè)以后的事情,你現在還是要認真讀完高中的……
都說長大的男孩都不太愿意跟父母交流,可是我的兒子卻越來越喜歡跟我分享他的生活和感受:比如在課堂上與哪個老師爭論,竟然還諷刺了一下老師;班主任老師在家長群中說,有學生晚上逃寢回家,讓我們各自教育自己的孩子,他回家后偷偷告訴我,那倆逃寢的不是回家了,而是去網吧玩去了;班級有個女孩對他很關注,他也挺喜歡這女孩的,準備高考結束后把她發(fā)展成女朋友……
我問,你不是要放棄高考去專業(yè)打游戲嗎?他不好意思地笑,我那時候不是小,不是不懂嗎?并且我知道你心里是不愿意我放棄高考的,我哪里忍心讓你難過呢?!時常他會跟我說,他的很多同學都經常跟父母冷戰(zhàn)、發(fā)火、撒謊,但他不會,因為媽媽總是理解我的想法,滿足我的愿望,給我的過錯埋單,我還干嘛冷戰(zhàn)、發(fā)火,撒謊???!那多累多沒意思啊!
不久前,上了大學后第一次回家的兒子,見到我馬上就打開手機的記事本,跟我講述一個又一個他的新鮮經歷與成長。全說完后告訴我,這都是不同時間發(fā)生的事兒,我怕忘了,特意記下了關鍵詞,好一一告訴你……
當我們不再以自己的經驗自己的感受去教育孩子,而是從孩子的眼睛望出去,在理解尊重孩子的同時,也理所當然會得到他們的尊重與信任?!按鷾稀碑斎徊豢赡鼙苊猓瑓s在彼此的共情中模糊不清了。
編輯/馬沖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