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文進
咖啡作為一種優(yōu)雅、時尚、高品位的飲料早已風靡全世界,被人們列為世界三大飲料(咖啡、茶葉、可可)之首!在國人的記憶中,咖啡是一種“舶來品”??墒窃谠颇系拇笊缴钐?,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封閉的彝族村寨朱苦拉,卻在百年之前,已經是大碗喝咖啡了,這是那里人們的一種生活習慣,并傳承了一個世紀。也是村民接待賓客的一種方式,它與情調、品位都沒有關系。在那里,現(xiàn)在還生長著中國最古老的咖啡林。
咖啡的種植,現(xiàn)已遍及全世界9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在國際貿易中,就交易量而言,咖啡是僅次于石油而居第二位的重要商品。中國的咖啡消費每年都以30%左右的速度增長。顯然,咖啡產業(yè)“大有錢途”。
源于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咖啡樹,借西方殖民主義者的足跡,來到了世界各地。在西方科學、宗教文化的推波助瀾下與本土文化發(fā)生著強烈的碰撞,逆發(fā)出誘人的科學人文文化在世界各地流淌………
東方的阿拉比卡樂土
這是一些中國最古老的咖啡樹,雖幾經戰(zhàn)亂,滄海桑田,它們倔強地生長,她是神秘東方里的西方貴族,也是茶馬古道上的咖啡活化石;她是人與自然王國里的咖啡皇后,她就生長在這片樂土——朱苦拉。
朱苦拉位于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賓川縣的東北角,與麗江永勝縣、楚雄大姚縣交會的地方,一個名叫平川鎮(zhèn)東部崇山峻嶺中金沙江支流的漁泡江畔。離賓川縣縣城牛井鎮(zhèn)約105公里。2015年才完成從平川鎮(zhèn)到朱苦拉村委會之間約40多公里水泥路面的鋪設。而村委會到朱苦拉村之間還有大約8公里左右的毛路至今還未鋪就。朱苦拉與平川鎮(zhèn)之間往返一趟需要七八個小時。過去賓川縣城至平川鎮(zhèn)之間沒有公路的時候,進出一趟朱苦拉更是難上加難?;蛟S正是因為地處偏遠、交通閉塞,以及朱苦拉村獨特的地理位置,才讓朱苦拉咖啡在歷史的長河中,靜悄悄地保留下來。終于,在改革開放中迎來了各大咖啡公司的有識之士,喚醒了沉睡的朱苦拉,讓百年咖啡獻出了它的優(yōu)質基因。
2016年10月4日早,兩位平川籍年輕人用三輪摩托將我送至朱苦拉村委會的衛(wèi)生所,然后,再改用雙輪摩托將我再送到朱苦拉村。我們一行風塵撲撲地行進在陡峭的盤山公路上??粗鴥晌荒贻p人汗流夾背地交替駕駛著三輪和兩輪摩托車,我心生敬意!感謝他們帶我跨越了“九十九道彎、八十八道坎”,來到了漁泡江畔,邂逅了這深居大山、封閉久遠的咖啡樂土——朱苦拉村。
從山神廟前的桑杷樹往西南遠眺,那漁泡江邊的一個小山坳里,一個依山而建的小山村就是朱苦拉。整個村子被綠樹掩映。走進村子,你會發(fā)現(xiàn)這些綠樹幾乎全是咖啡樹。穿過層層包圍的咖啡林,才能進入村子。據(jù)山神廟旁的介紹牌里介紹,朱苦拉位于北緯26度,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在20攝氏度左右,年降水量586毫米(似少于咖啡所需之降水量要求),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84戶共337人。朱苦拉村最早不叫朱苦拉,而是叫“繞過來”“若客來”,彝語的意思是彎彎曲曲的山路。然而,由于法國的田神甫到了這個地方后,讓法國的浪漫文化與彝族文化結合,于是,這個地方又演變成了“朱苦拉”。后來,又有人詩意地將其升華為“人間天堂”!
1904年,法國傳教士田德能與他的法國教士魯鴻儒、中國隨從四川籍人士鄧培根一起徒步來到了朱苦拉傳教,并種下了一株從越南帶來的咖啡苗。從此,這棵咖啡樹以及從咖啡樹上掉落下來的種子,在教堂的周邊生長了起來,子子孫孫、無窮盡地在朱苦拉繁衍生息。發(fā)展到13畝1134株。其中,尚存有24株的百年咖啡老樹,雖已風燭殘年,但還在開花、結果。它們偎依在天主教堂的古墻下。守望著朱苦拉的明天!據(jù)有關部門鑒定:朱苦拉的咖啡品種可追溯到非洲埃塞俄比亞的小粒波旁鐵皮卡品種即阿拉比卡(Coffea Arabica)。這個帶著“貴族”血統(tǒng)的咖啡幼苗來到朱苦拉后,仿若有找到故鄉(xiāng)的感覺,馬上就適應了這紅土高原的環(huán)境、氣候。它們久藏深山而不露,執(zhí)著地堅守著自己的基因品質,支持著中國的咖啡原料供應。與世隔絕的小村子就這樣與咖啡結下了不解之緣,成了“中國咖啡發(fā)源地之一”“中國咖啡文化傳承沿襲百年至今的唯一典范”。
“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闭l也沒有想到,一個傳教士帶來的天主教信仰,未能發(fā)揚光大,卻醞釀了一個百年的咖啡傳奇!田神甫種下的這棵咖啡樹,卻成就了朱苦拉的百年咖啡經典。
咖啡記憶
世界上栽培咖啡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而中國栽培咖啡的時間只有幾百年:1884年,臺灣省開始引種;1904年,云南省賓川縣朱苦拉引種;1935年,海南省澄邁福山引種。中國咖啡的引種,最早應該算是云南德宏的瑞麗,但缺乏引種年代的精準考證與依據(jù)。
據(jù)海南南亞熱帶香協(xié)咖啡專業(yè)委員會陳德新先生考證,云南瑞麗景頗族早期引種咖啡的年代可以鎖定在1893年前后,因為緬甸是英國的殖民地,曾有多批傳教士來過。如歐文·漢森,是于1890年到達緬甸八莫木巴壩的。他生于瑞典,學于美國,在克欽人地區(qū)住了38年(1890~1928年),也曾深入到中國境內的景頗人中活動。
另一位傳教士是英國人景極,他于1837年1月27日引種過咖啡。由于“景頗族是個跨境而居的民族”,雖然分別居住在不同的國度,但是相互間探親訪友、通婚互市、從未間斷,關系十分密切。所以,德宏瑞麗咖啡的引種肯定是與此有關聯(lián)的。
總之,景頗族引種咖啡和景頗文(即緬甸克欽文)的創(chuàng)制同是外國傳教的產物。只是未有準確的引種時間與樣本而已。
德宏州是云南省乃至中國咖啡規(guī)?;a業(yè)化的種源地。新中國成立后,為供應蘇聯(lián)的咖啡需求,云南開始規(guī)?;N植咖啡,尤其在保山的怒江壩和芒市的遮放農場。隨后中蘇關系惡化,蘇聯(lián)禁止中國向其出售咖啡豆,從而使中國咖啡歷史被生生扯斷,導致咖農大面積砍伐咖啡樹改種其他。另外,過去的云南咖啡主要是以原料方式出口,缺乏深加工和市場推廣,知名度低,加之農民認知度低、市場規(guī)模小等因素,所以,在重啟種植后的一段時間內,云南咖啡規(guī)模依然發(fā)展緩慢。直至1988年跨國咖啡公司進入中國后,又復蘇了云南的咖啡種植。
在中國大陸,適宜種植咖啡的地區(qū)只有云南與海南,因咖啡喜靜,而海南時常有風,故中國幾乎所有咖啡產量都集中在云南。如一些低緯度、高海拔、晝夜溫差大的普洱、臨滄、德宏、保山、西雙版納等州市更適宜種植咖啡,特別是小粒種咖啡。早在1950年代,云南小粒種咖啡就在國際咖啡市場上受到歡迎,曾被評為咖啡中的上品。
位于金沙江干熱河谷的攀枝花市自2003年以來,也開始試種咖啡,至今有十多年的歷史了。但每隔三五年就遇到一次低溫凍害,使咖啡產值大受影響。法國傳教士田德能于1904年在大理州賓川縣朱苦拉村天主教堂外種的“咖啡母樹”,也于1984年的大雪中凍死,享年80歲。如此看來,咖啡種植的大敵就是霜雪凍害了。
據(jù)《云南信息網》報導,“截至目前,云南咖啡種植面積已逾180萬畝,工業(yè)精深加工能力達1.3萬噸,另外還有2萬噸在建。無論是種植面積還是工業(yè)產能,都占全國的99%。而德宏的咖啡種植面積占全國面積的20%,是全國唯一的擁有‘農業(yè)部瑞麗咖啡種質資源圃所在地,同時還擁有國家級、省級咖啡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科研機構,還擁有已建成投產的1.3萬噸的咖啡工業(yè)精深加工廠?!?/p>
咖啡的生物學特性
咖啡生長的樂土多半是位于南北回歸線之間擁有高山地形的國家,這一帶也就是所謂的咖啡地帶。
咖啡屬茜草科咖啡屬常綠雙子葉植物,樹高3~5米,野生者可達到10米。種植一株咖啡樹大約會在3~4年結果,20年后其咖啡產量將逐漸減少,但也有部分咖啡樹超過百年壽命卻仍然結出果實,如朱苦拉咖啡??Х葮涞臉渲αⅲL呈水平或下垂生長,其樹葉則生于短莖分枝上。葉對生,革質,矩圓形或披針形;長6~14厘米,邊緣波狀。聚傘花序數(shù)個簇生于葉腋,每花序有花2~5朵;花白色,芳香,花冠筒長10~18毫米,花期3~4月。開花2~3日之后即會凋謝,雕謝后結出青色果實,成熟后轉為紅色。成熟的咖啡果外型像櫻桃,呈鮮紅色,果肉甜甜的,內含一對種子,也就是咖啡豆。
咖啡一般分小粒、中粒、大粒3種。小粒咖啡原產于埃塞俄比亞或阿拉伯半島,中粒咖啡原產非洲,大??Х仍a非洲西海岸的利比里亞的低海拔森林內。隨著科學技術的進步,又逐漸培育出一些新品種,如用小粒種咖啡與中粒種咖啡雜交后所獲新種,叫阿拉巴斯塔種(arabusta coffee)等 。
咖啡性喜高溫,主要分布在以赤道為中心的熱帶或亞熱帶地區(qū)。常年溫差小,溫度維持在15~25℃,降雨量維持在1500~2000毫米,最理想的海拔高度為500~2000米。雖然,南美洲巴西的咖啡產量和出口量最多。但咖啡的故鄉(xiāng)不在巴西,而是在非洲的埃塞俄比亞,至今這個國家西南部咖法省的茂密叢林中,還生長著大片的野生咖啡林,“咖啡”一詞,就是來源于“咖法”這個地名。
早在四千多年前,居住在埃塞俄比亞的阿高族人,就已經把咖啡作為飲料進行栽培和貿易。有關咖啡如何成為飲料,當?shù)鼐用襁€流傳著一段美麗的傳說:古時候有個牧羊人,發(fā)現(xiàn)羊吃了一種紅色漿果后特別興奮,這位牧羊人便摘此果煮汁并飲用,結果他感到舒適異常,于是人們便開始把咖啡作為一種特別的飲料。產于咖法地區(qū)的咖啡粒大味香,很早就通過商隊運往紅海沿岸一帶進行貿易。16世紀初,中東地區(qū)已廣泛種植咖啡,以后相繼傳到拉丁美洲、東南亞和非洲的其他地區(qū)。
咖啡文化
咖啡是由咖啡豆磨制成粉、用熱水沖泡而成的飲料??Х任犊啵瑓s有一種特殊的香氣,是西方人的主要飲料之一,中國人也十分愛喝。經常加班、熬夜的人常用它來提神,情侶們也往往酷愛咖啡店的溫馨氛圍。
以賣咖啡為業(yè)的商店,傳說始自回教圣地“麥加”,17世紀左右,咖啡才經由通商航線,漸漸風靡意大利、印度、英國等地,1650年左右,英國牛津出現(xiàn)了西歐第一家終日彌漫著咖啡香味的咖啡店……
如今,咖啡在我國已成為大眾飲料,在城鄉(xiāng)均可見到咖啡屋、咖啡廳??Х冗@種“洋飲料”亦有在公共場合取代“茶”的趨勢。
在中西文化的交匯中,中醫(yī)中藥是這樣給“苦”而“芳香”的咖啡把脈的:適時適量地喝咖啡能“提神醒腦、消脂消積、利竅除濕、活血化瘀、預防膽結石、預防電腦族干眼癥、抗衰老”。有醫(yī)學專家研究發(fā)現(xiàn),早餐前30分鐘喝一杯咖啡不但可以有效地控制食欲,咖啡中的一種產熱物質黃嘌呤也會讓你只吃以往食量的75%就感覺到飽了,并且還能將脂肪燃燒的速度加快5%。此外,它還能讓你產生便意,易于達到清腸的目的(見《談古論今話健康》馬銀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