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李妍婕
一縷鄉(xiāng)愁話古村(上篇)
本刊記者 李妍婕
花楸山上的千年青岡樹。
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曾經,古詩里描繪的清新鄉(xiāng)村風光和愜意生活,讓都市的人們充滿向往。
如今,“這村里站著最后一座房子,荒涼得像世界的最后一家。這條路,這小村莊容納不下,慢慢地沒入那無盡的夜里?!爆F(xiàn)代詩人筆下那些正在消亡的村落,又讓我們感到深深的憂愁。
傳統(tǒng)村落的一磚一瓦、一椽一木,鐫刻著最質樸的民風民俗;一個院落、一座廟堂、一方戲臺,不僅是珍貴的文化遺產,更是人們心靈深處鄉(xiāng)愁的寄托。然而隨著時代的變遷,這些曾經孕育了一代代文明的傳統(tǒng)村落猶如一位老人,孤獨、沉默,靜靜地站在那里,等待著發(fā)展或是消亡。
據統(tǒng)計,過去10年間我國自然村落從363萬個銳減到271萬個,平均每天就有200多個村落消失。目前,我省傳統(tǒng)村落已全面展開保護工作。那么,保護之下四川的古村落又有著怎樣的面貌?他們發(fā)展如何?本刊將推出系列報道,為你解讀。
李家后人的祭祖儀式。
寧靜的李家大院。圖/廉鋼
提起平樂古鎮(zhèn),大家耳熟能詳。而說到鎮(zhèn)上的花楸村,知道的人卻不多。這個距離平樂鎮(zhèn)最遠的山地村,是2012年成都市唯一入選“國家第一批傳統(tǒng)村落”的村莊。
從成都出發(fā)經成溫邛高速到平樂,下了壩場之后,路就曲折了。
花楸村在花楸山上,一條山道非常狹窄,兩邊是茂密的竹林,路上要小心避讓迎面而來的車,而在路邊伐竹的村民與橫七豎八的竹子有時會阻斷了道路。車緩慢行駛在山路上,讓人禁不住想,那里會是一個世外桃源嗎?
當花楸村真實出現(xiàn)在面前時,又覺得和想象不一樣。
半山腰上,一座座古院落在冬日暖陽的照耀下,古樸肅穆。首先映入眼簾的是“李家大院”,門口貼著大大的兩個喜字,給這個老宅增添了不少的生氣。依山而建的李家大院,門樓高高地挑出來,爬了10多級臺階才能看見院子里面的景象。
李氏一族原籍浙江武陵,明朝萬歷年間,李朝佐及長子李延邦兩代為官,因官斗被誣通匪,萬歷下旨滿門抄斬。李延邦遂令三子各攜銀四百兩,趁夜?jié)撎尤氪ū茈y,其中一子改名隱居平樂。到了明末清初,蜀地戰(zhàn)亂又起,李氏一族從平樂鎮(zhèn)躲入路遠林深的花楸山,以造紙和采茶為業(yè)。
花楸山的慈竹是造紙的上好原料,再加上這里雨量充沛,就更適合造紙了。當年,小工將山上的慈竹砍下,經過扛竹、捶竹、煮竹和打竹麻等十幾道繁雜工序進行造紙。為了能統(tǒng)一士氣,大家就高喊起了《竹麻號子》:“喂,干事了!抓起刀來嘛,上山砍竹嘛,破成片來嘛,石灰浸泡嘛!嘿呀咗嚯,嘿呀咗嚯!碾生料來嘛,上鍋蒸來嘛,竹麻打起嘛,造成紙啰嘛,嘿咗,嘿咗……”
山間號子聲此起彼伏,到了咸豐年間,已是第十一代的李洪楷,造紙遠近聞名,成為當?shù)厥赘唬a的紙甚至賣到了東南亞。而李氏一族開枝散葉不斷壯大,便開始在這里修房子。
當?shù)厝苏f,李家大院位置是“佛爺曬肚”,風水極好。大院順坡砌石成坪,南北1200米,歷經56載而成,規(guī)模宏大,共3個院落、7個天井、149間屋室,直到今天依舊保存完好,被譽為“川西最大的古民居群”。
走進這老屋,那些雕刻著戲曲圖案的精美窗格,向我們訴說著久遠的歷史。祠堂正中掛著的光緒皇帝賜的藍底金字“皇恩寵錫”御匾光彩奪目,展示著這里曾經的風光。多年過去,腳底的青石板依然堅固,李家后人仍居住在這里。
他們要么開客棧,要么以種茶為生。80歲的太婆楊懷飛在屋檐邊下坐著曬太陽。楊婆婆嫁入李家后就一直住在大院里,后面山上有她家的幾畝茶園,每年春季她還會去采摘茶葉,并自己手工做茶,“我這有手工的花楸茶,你要嗎?”看到游客來院子參觀,楊婆婆都會上前詢問。
“大院現(xiàn)在很冷清,青壯年都出去打工,院子里只有老人婦女和孩子。”今年74歲的李顯其,是李家第15代后人,他說春節(jié)或清明節(jié)時,李家后人會齊聚大院,男的穿著舊時的長袍,女的穿著紅色的連襟裙,100多人跪在祠堂外面,由李氏族長主持祭祖儀式,共同緬懷先人。這是李家大院最熱鬧的時候,但一年或者兩年才有一次。多數(shù)時候,都如現(xiàn)在這樣冷清,那些舊事和光景也只能在心中回想。
暖陽下李家大院一角。圖/廉鋼
花楸村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唐代。唐朝佛教盛行,在花楸村到處可見摩崖造像,或見于路邊,或見于橋上乃至埡口。后因康熙御批“天下第一圃”,此后花楸茶成為名揚天下的貢茶,而花楸村亦因種茶而經濟繁榮,一時間成就了諸多大戶富貴人家。隨之而來的便是大家宅院、民俗禮儀、民間技藝等的繁榮興盛。
一個個老院落,銘記著花楸村的過去;一片片茶園、竹海,賦予了花楸村的未來;一聲聲“竹麻號子”,唱出了花楸村的文化積淀……
近年來,全村一直實施“茶竹富民,旅游興村”的發(fā)展戰(zhàn)略,加上國家級傳統(tǒng)村落這塊牌子,邊上又是著名的平樂古鎮(zhèn),如何打好這兩張牌,將花楸村建成旅游名村,成了當?shù)卮迕?、村“兩委”和?zhèn)政府的重要考題。
“花楸村要想發(fā)展旅游業(yè),首先要做好內部的保護與完善?!被ㄩ贝妩h支部書記劉本金說,由于鎮(zhèn)村兩級基本沒有收入,只能靠爭取上級部門補助資金及社會有限資金來實施保護。記者從省住房和城鄉(xiāng)建設廳了解到,獲得中央財政支持的傳統(tǒng)村落,每個村可獲得300萬元的補助資金。
因為年代太長,加之近幾年的地震,村里的老院落已經出現(xiàn)房屋受損和地基下沉等情況?!氨热缋罴掖笤旱脑旒堊鞣贿z址正逐漸在風雨中破敗,一些廟和碉堡正逐年風化。”平樂鎮(zhèn)紀委副書記吳強介紹。
“為保護花楸村的歷史格局和風貌,我們確定了5種保護和整治方式。”吳強說首先是修繕,采取復原維修方式,保持建筑原貌;第二是改建,對沿重要道路的個別建筑采取加層或降層的措施,但要按‘修舊如舊’的原則嚴格進行;第三是復建,村內有少量尚存保留價值的傳統(tǒng)建筑,按原貌恢復;第四是改造,以范溝核心保護區(qū)為例,它的邊沿有少量新建筑,為使整體風貌不受其影響和破壞,可采取外觀形象改造的方式,即:加蓋青瓦坡頂,墻面重新粉刷。如有條件,盡量拆除重建;最后是拆除,在重要景觀點,嚴重破壞景觀效果、名村風貌、交通安全和直接影響名木古樹生長的一般建筑可拆除。
“但是光靠住建部下?lián)艿?00萬元資金,用于保護都還不夠?!眲⒈窘鸶嬖V記者,多年來,無論是保護還是旅游開發(fā)都存在著資金不足的問題。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說來容易做起難。
距成都市區(qū)101公里,距邛崍市區(qū)28公里,距平樂鎮(zhèn)14公里,但狹窄、陡峭、蜿蜒的山路成為了阻礙平樂古鎮(zhèn)游客前往花楸村游覽的一道障礙。
除了交通不便以外,村落內部還沒有寬闊的旅游自駕或騎行線路,“從李家大院開車到徐家大院,有一個五倒拐的坡,很多人都開不上”,同時旅游點位標識少,景區(qū)地圖少,缺乏游覽線路和景點內容介紹;從配套上講,農家樂數(shù)量少,接納能力有限,沒有專門的停車場……
但更讓花楸村頭疼的是如今鄉(xiāng)村旅游同質化嚴重?!傲己玫淖匀画h(huán)境、悠久的村落歷史、濃郁味道的古院落以及各種非物質手藝……這些哪里都有,加之花楸村交通受阻,就更難以吸引游客了?!?/p>
在劉本金和吳強看來,當前急需解決的是在良好保護的前提下,將旅游產品深度化、多樣化?!袄枚盖偷牡匦未蛟焐降乇臉O、村落探險等吸引力較高的旅游項目,是我們正在思考的內容?!?/p>
記者手記
一方水土一方人
目前,四川中國傳統(tǒng)村落總數(shù)增至84個,省級傳統(tǒng)村落有203處?!傲腥雮鹘y(tǒng)村落保護名錄的那些村莊,都是因為當?shù)氐囊恍┪谋挝回叫枵群捅Wo?!笔∥奈锞治奈锉Wo處相關負責人這樣說。如何保護和開發(fā)這些傳統(tǒng)村落成為一個非常重要的問題。
發(fā)展鄉(xiāng)村旅游是一個很好的建議。但是鄉(xiāng)村旅游發(fā)展應深入挖掘特色,無論是鄉(xiāng)村的歷史人物,還是自然特征、民風民俗、飲食習慣等。千百年的積淀總有屬于自己一方水土一方人的某項特點。把這個特色挖掘、提煉出來予以放大,使之活化,就會成為鄉(xiāng)村旅游特色、旅游賣點?;ㄩ贝宓臐摿€有沒有被完全挖掘,那么其他被列出傳統(tǒng)村落名錄的地方呢?他們的發(fā)展有何創(chuàng)新?敬請期待《一縷鄉(xiāng)愁話古村(下篇)》。(責編:張微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