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記者 張微微
需求側最活躍的經濟催化劑
·本刊記者 張微微
2016年春節(jié),跟往年一樣,當一大波的人潮通過各種方式涌向中國的三四線城市和大小城鎮(zhèn)時,商家們臉上定是洋溢起比平時更為熱情的笑容,因為他們知道,一年中最火爆的賺錢時機又要來臨了。
經濟學家告訴我們,在經濟前行的步伐中,供給和需求就是兩只相互配合著的雙腿,推動著軀體的前進。所以,當小縣城的一杯蓋碗茶在節(jié)日期間以高于平時兩倍的價格賣給簇擁而坐的茶客時,這樣的買賣交易也很自然地生成在了雙方默認的情理之中,因為需求,成為了刺激此項經濟活動中最為直接而活躍的催化劑。
從上述簡單的經濟現(xiàn)象不難看出,供給與需求的相互作用,推動了經濟的發(fā)展。在去年12月2日的經濟工作專家座談會上,李克強總理說了這樣一句話:“當前要在供給側和需求側兩端同時發(fā)力,兩端都要找到一點辦法,加大力度推進結構性改革。”這透露了中國經濟改革的一個重要的信號,那就是要正式告別以前的單純重“需求管理”、重短期刺激的經濟學,轉變成為需求、供給“兩手抓”。雙管齊下,統(tǒng)籌施策。在上期的經濟欄目中,我們提到了我省供給側改革的細則,在這期中,我們再來探討一下需求側管理改革的種種。
長期以來,我們主要是從需求的角度來考慮經濟的增長,強調投資、出口、消費三駕馬車的拉動作用,采用的經濟政策也是刺激總需求增長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而這樣的單一思路顯然已經不適合現(xiàn)今經濟發(fā)展的實際情況了,“出現(xiàn)的問題是:經濟發(fā)展的模式較為粗放,在資源使用和優(yōu)化配置上沒有做到以效率增長為歸屬;片面依賴政府投資、出口導向,忽視普通商品的質量提升、結構優(yōu)化和科技創(chuàng)新,致內需增長遲緩;由于過度追求經濟總量,忽視了產業(yè)結構優(yōu)化;追求規(guī)模擴張而忽視了資源環(huán)境保護;經濟效率不高等?!蔽髂县斀洿髮W金融學院金融系主任、副教授解川波如此總結道。
而在我省已經繪就的“十三五”藍圖中,到2020年,我省地區(qū)生產總值要達到4.2萬億元,要全面決勝小康。產業(yè)結構、區(qū)域結構、動力結構皆要實現(xiàn)優(yōu)化升級,經濟要邁入創(chuàng)新驅動、內生增長軌道,產業(yè)要邁向中高端水平。那么我省怎樣才能改變傳統(tǒng)發(fā)展模式,找到實現(xiàn)這個宏偉目標的新突破口呢?省委書記王東明指出:“要統(tǒng)籌好需求側管理和供給側改革的關系,兩端同向發(fā)力?!?/p>
眾所周知,改革供給可以刺激甚至創(chuàng)造需求,那么,需求端又需要進行怎樣的變革去迎合供給的變化呢?
中央黨校國際戰(zhàn)略研究所副所長、研究員周天勇的分析是:“盡管以財政和貨幣政策為首的需求側管理未來將主要發(fā)揮配合作用,但需求側自身也需要適時進行微調。比如目前貨幣政策就處于比較微妙的境地,如果過于寬松就會導致通貨膨脹,而收緊又不符合當前國情,所以貨幣政策只能小心翼翼地保持微調放松的狀態(tài),而財政政策也需要從以往的擴大支出和增加財政收入向減稅清費方向做轉變。”
今年除夕,成都市民的年夜飯有了不少“新吃法”:預約大廚、網購半成品年夜飯禮包、在線團購星級酒店合家歡樂宴……年夜飯消費不斷涌現(xiàn)新花樣,滿足了市民多元化的消費需求。
鐵路勞動者的新春祝福。圖/東方IC
都江堰龍騰獅舞迎新。圖/CFP
春節(jié)七天小長假,四川人的過年方式更可謂是五花八門:在西昌,小情侶們可以在亞熱帶的暖日中沿邛海浪漫地騎游,提前找到情人節(jié)的感覺;在米易,老人們可以在養(yǎng)老度假村里安享著陽光帶來的鈣質合成,燦爛的陽光與春節(jié)的喜慶氛圍交相輝映;在西嶺雪山,滑雪場里不斷傳來孩子們的歡聲笑語,過年親子游在這里迅速發(fā)展,滑雪、泡溫泉、吃團年飯,這兒的春節(jié)熱鬧歡樂……
這生動地印證了今年我省“兩會”上,政府工作報告中一項特別的指出,那就是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下大功夫的同時, “要擴大有效消費需求。以新消費引領新供給、培育新動力,引導企業(yè)適應消費需求調整產品結構,增加中高端、多元化的服務供給?!蹦敲?,除了年節(jié)的需求外,四川還應進行哪些具體有效的需求側管理去引領新供給呢?
“對于四川而言,供給側改革和需求側管理都存在著不同程度的難題,從消費需求上分析,四川的人均收入偏低,四川人的消費需求跟全國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供給側改革要求企業(yè)生產滿足個性化多元化的同時,也要引導多元化、個性化需求的增長。另外,在投資需求改革方面,要想辦法吸引國內外企業(yè)的投資,特別是川商返鄉(xiāng)投資和高質量外資的持續(xù)進入,如此才能更有效地培育高端產業(yè)的生成和成長?!彼拇ㄊ∥h校四川行政學院經濟教研部主任、教授許彥說道。
“要讓供給和需求做到真正的匹配。我們要研究新形勢下,需求發(fā)生了哪些變化?我們的需求在哪里?我們如何在需求集中的地方培育市場?有了市場,再考慮怎樣去培育我們的產業(yè)。沒有市場,產業(yè)起來不了?!笔≌f(xié)委員、西南財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易敏也做出了自己的分析。
由此可見,讓需求作用于供給,讓兩者相輔相成,互相促進和創(chuàng)造性地生成,這也是實現(xiàn)我省“十三五”經濟發(fā)展宏偉目標的一種有效路徑。
2016年元旦,當新年的第一束陽光從叢林般的大廈中破霾而出的時候,四川的小伙伴們迎來了一則利好消息。那就是,他們終于可以輕松地選擇路線逃離霧霾,去到海島、去到雪山、去到歐洲小鎮(zhèn),曬曬太陽、滑滑雪、喝杯香濃的咖啡,享受一段悠閑的假期了。到底是什么樣的輕松出行方式呢?原來從1月中旬開始,四川航空陸續(xù)開通了直飛東京、大阪、新加坡、布拉格、悉尼的新航線,并且這些航線幾乎是每天一班。這對于假期有限的上班族們來說更是一則喜訊,因為他們再也不用糾結出國旅行轉機浪費時間了,完全可以輕松享受深度自助游的樂趣。
眾所周知,公共產品一直是社會消費需求總量最大、最廣泛的對象,加大對公共產品的建設和生產,無疑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一股強大動力。新航線的不斷開通就是著力于需求側管理的一個典型實例。除此之外,李克強總理還指出:“中西部鐵路、大型水利工程、棚戶區(qū)改造,以及城市地下管廊等公共產品建設方面,我們一直在加大力度推進。在這些公共產品建設方面,我們與發(fā)達國家還差得遠呢!這是我們的缺口和短板?!?/p>
但可以確定的是,短板和缺口同時也是契機。經濟建設和發(fā)展,不就是在不斷解決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跟落后的社會生產之間的矛盾中取得進步的嗎?(責編:李卉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