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的百變寶箱
——教科書
名師檔案:曹華欽,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江西省贛州市第四批、第五批“骨干教師”,贛州市南康區(qū)“十佳教師”,現任教于江西省九江市第一中學。在《同學少年》 《高中生之友》 《中學語文》《讀寫月報》《作文成功之路》 《求學 .高分作文》 《新高考》《閱讀與寫作》等雜志上發(fā)表文章百余篇。在作文教學方面成績斐然,輔導學生在《同學少年》 《瘋狂作文》 《作文與考試》等雜志上發(fā)表習作數十篇。經常參與全市大型考試的命題工作,主持或參與多個省、市級教學研究課題的研究工作。
同學少年 如果請您給同學們推薦一些書來讀,您會推薦什么?
作文與閱讀是分不開的,而閱讀,我建議首先要把教科書吃透。因為教科書不僅為我們提供了一篇篇各自獨立的閱讀文章,也是我們學習寫作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百變寶箱。書里精挑細選的經典之作,粗讀可以體會遣詞造句的妙處,感受酣暢淋漓的情感;細讀可以了解創(chuàng)作的背景,領悟作品的主題思想,分析作品的藝術特色,等等。
同學少年是不是可以說,熟練掌握教科書的內容,作文就不愁沒材料?
是的。作文中,材料的選擇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好的材料,能夠大大增強文章的表現力。如,《觸龍說趙太后》 一文中,關于子女教育問題的內容,用做今年全國卷Ⅰ高考作文題的寫作材料,不失為一個好的選擇。再如,《失街亭》 一文中的“揮淚斬馬謖”一節(jié),可以作為彰顯“情與理”的典型論據。
同學少年除了直接用做作文材料,還有哪些方面可以學習借鑒?
值得學習的方面很多,比如,可以從寫作方法的角度,把一篇文章當做范文進行研究。如,《六國論》 是一篇典型的議論文,采用“總—分—總”的結構構架全文,開門見山提出論點后,以并列結構從兩個方面闡述六國滅亡的緣由: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 ;不賂者以賂者喪,蓋失強援,不能獨完。結尾總結全文,提出希望,升華了文章的主旨。
又如,可以把一篇文章當做閱讀理解的材料,進行分析訓練。如,讀沈石溪先生的 《斑羚飛渡》后,可以根據自己對這篇文章的理解,重新擬一個標題。有的同學擬做“用生命做成的橋墩”,有的同學擬做“新生命與舊生命的對接”,也有的同學擬做“生命的彩虹”,還有的同學擬做“傷心崖上的救贖”。這個擬題的過程,是一個深入理解文章的過程,也是思維訓練的過程。這樣的閱讀實踐,對學習寫作有很大的幫助作用。
同學少年聽說您經常會留寫讀后感的練筆作業(yè)?
是的。寫讀后感既是對閱讀理解與感悟能力的訓練,也是一種練筆的好方法。比如,我讓同學們寫關于 《走一步再走一步》 這篇文章的讀后感,有的同學從父親的角度切入,認為父親是一個很睿智的人,善于抓住機會給孩子傳授人生的哲理;還有的同學從孩子的角度切入,總結出“成功是成功之母”的道理,富有新意。
同學少年其實,教科書給予我們的,遠不止這些。
的確如此。教科書還可以成為我們學習刻畫人物、描寫景物、學會捕捉生活細節(jié)的導師。只要我們在學習過程中,做一個有心人、一個善于思考的人,那么教科書就會成為我們寫作中的登山杖,助我們攀上一座又一座作文的高峰。
(責任編輯 張毓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