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瀟
“藝術家的工作,就是讓不可見的成為可見。”
我在近黃昏之時去看了《云的陵園》。這是瑞士藝術家伊夫·內茨哈默(Yves Netzhammer)為第三屆深圳獨立動畫雙年展創(chuàng)作的最新裝置作品。動畫雙年展本月初在深圳華僑城創(chuàng)意園開幕,將持續(xù)三個月。盡管在這次展覽上,參展的藝術家眾多,來自世界各地,但伊夫·內茨哈默顯然受到了組委會的特別重視?!对频牧陥@》被放在展廳的中心位置,“從各個方向都可以看到作品”。
《云的陵園》是一個結合了動畫視頻與鏡像裝置的作品。整個作品有一間小房間那么大,由許多塊鏡子與屏幕組成。房間呈幾何形,其間擺放著幾何立柱和球體。幾何與鏡面疊加,建構了多重空間。在這個重疊的空間里,播放著一幕幕無言的畫面:孤獨玩耍的熊、宛若迷失在森林里的小鹿、岸邊糾纏的情侶、獨自結束生命的人偶……以及,闖入這個幽暗空間里的,觀看者的鏡中映像。
觀看者在鏡中的出現(xiàn),宛若一個打破空間的闖入者,使得一切改變了。尤其是,隨著參觀者越來越多,屏幕上的映像也在成倍疊加,最終喧賓奪主,生者的喧囂,踏破了死者的寂靜。《云的陵園》,變成了一場詭異的死亡公演。
鏡子是一個富于意味的物件,它可以帶來生命,也可以打破虛實?!疤摗迸c“實”界限的打破,一開始會令人產生不適感,但漸漸的,闖入者會適應虛擬世界,甚至沉溺其中,就像鏡像迷宮中的愛麗絲一樣。德勒茲談論劉易斯·卡羅爾(《愛麗絲漫游奇境》作者)的時候說,在鏡像迷宮中的愛麗絲,不僅征服了表面世界,而且創(chuàng)造了表面世界。
而伊夫·內茨哈默的意圖,與劉易斯·卡羅爾自然不同。實際上,這是他第一次在作品中使用鏡子?!拔倚枰鲆粋€放在展覽中心位置的裝置,所有人都看得到它。鏡子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它是一個與身份相關的物件。人人都能在里面看見自己,也看到他人。鏡子外是一個世界,鏡子里是另外一個世界。你看見自己的樣子,又看到他人的影子,非常微妙?!?/p>
伊夫·內茨哈默是歐洲當紅的藝術家之一。他曾經代表瑞士參加過威尼斯雙年展和卡塞爾文獻展,獲得過瑞士藝術獎等多個獎項。除了展覽和藝術機構,他的許多作品在公共空間里出現(xiàn),令他廣為人知,比如著名的巴塞爾羅氏一號樓(Roche Building 1)。
與許多習慣了應付媒體的藝術家不同,46歲的伊夫·內茨哈默顯得不那么健談,他幾乎不會使用那些時髦的套話,異常耿直。我問起他之前在民生美術館所做展覽中的作品,《自然、恐懼、實體》——這是一個墻面繪畫與影像融合的項目。他告訴我,這個名字是中國的朋友取的?!拔矣肋h也不會取這樣的名字。我取的名字會更加圖像化一些??吹綐祟},你可能不知道我要說什么,類似于《云的陵園》這樣?!币练颉却墓f。
即使是“創(chuàng)作靈感”這樣循規(guī)的問題,他也感到“不容易回答”?!斑@是一個很難進入的問題。你可以從中看到時間、空間和身份?!币练颉却墓f,他傾向于使用動畫進行探索,因為這種方式簡單而純凈?!爸灰獙ι畋旧碛信d趣,你就可以找到表達的方式?!?/p>
這個瑞士人看起來比實際年紀要年輕許多。這或許與他的眼神有關,其中有一些飄浮在空中的東西,倔強地不肯落到地上,讓他比同齡人靈動。在伊夫·內茨哈默看來,動畫的妙處在于“動”,或者說“變化”。使用圖片或文字,是非常明確的表達方式,但這其中的直觀表達“也許太多了”。靜止的形象,宛若蓋棺論定的結論。而在動態(tài)的畫面,一切都沒有完結——尤其是循環(huán)播放的畫面,有“結束即開始”的無窮意味。
“在這里,你會看到各種變化,一個椅子,一個人偶,一切在變化。你就像看到生活一樣?!币练颉却墓瑢ξ艺f。我問他,如何看待這次展覽的主題:“時間/無間。”他回答道:“時間與空間是一個很大的問題,人人都可以說上兩句。不需要給它一個確切的定義。它有很多入口。即使在一個裝置里,你也可以找到很多種進入方式。其中有非現(xiàn)實的部分,又與現(xiàn)實空間相聯(lián)系。就像是VR,它是真實的,又是記憶的,是一種混合。時間就是一切?!?/p>
許多人第一次看到伊夫·內茨哈默的作品,便心生喜歡,或許因為其毫不隱藏的孩童氣。比方說,內茨哈默喜歡運用人們熟悉的動物:貓咪、小鹿、熊、猴子……他的裝置作品,也帶著一種游戲般的戲謔色彩,構圖與線條往往簡潔明快。然而,這種“孩童氣”,絕非“天真爛漫”,相反,它是如戈爾丁《蠅王》一般的、孩童的殘酷與冰冷。
“我們與動物是非常接近的。我們總是很努力地讓自己不像動物,但很遺憾的是,有時候我們依然是?!痹凇蹲匀?、恐懼、實體》中,內茨哈默罕見地使用了蚊子作為象征——他很少用到體積如此小的動物。在這個項目里,內茨哈默用電腦繪制了許多圖畫,再將之與動畫結合起來。他的想法,是讓這些動物“旅行”,讓它們找到另外一個世界。
那么,其中的動物又是如何選擇的呢?“這些動物都和我們有聯(lián)系。我總是選擇和我們有聯(lián)系的動物,是的。這就是我的語言。我會選擇不同的物體來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有時是一件家具,有時是一個動物,用來表達感受的自由?!眱却墓嬖V我。
伊夫·內茨哈默出生在一個“非藝術”家庭?!拔业募彝ブ袥]有任何一個人是藝術家,他們也不相信這些。實際上,正相反。我的家人都是工程師。他們相信邏輯與技術,認為自己可以懂得一切。他們總是告訴我,你應該如何做計劃。而我懷疑一切?!币练颉却墓f。
他的家鄉(xiāng)沙夫豪森,除了美麗的風光,還以輕工業(yè)聞名。那里的制表業(yè)十分有名,著名的IWC萬國表就以沙夫豪森為基地。伊夫·內茨哈默的姐姐就在IWC任職。實際上,這是一個典型的機械師家庭,從內茨哈默的祖父那輩,到他這代,家族中一直有人從事與機械打交道的工作。然而,“物極必反”仿佛是一種必然。伊夫·內茨哈默做出了與家人截然不同的人生選擇。
“在我很小的時候,就開始思考這個問題,想知道自己究竟是怎樣的。”內茨哈默對我說。一開始,他也像家人一樣,從實用出發(fā),在蘇黎世藝術與視覺學院學習視覺設計。然而,與有跡可循的完美軌跡相比,不確定性更為迷人。“我總想讓自己陷入謎團之中,總想質疑自己。這是我的問題,也是所有人的問題。而藝術,是一種很好的自我探索方式?!?/p>
伊夫·內茨哈默懷疑一切“完美模式”。即使他生活成長在瑞士,一個從各方面看來,都能保證居民美好生活的國度。然而,正是這種“完美”,令他感到可疑。
“我不是說我的國家有什么地方不好,那里的生活是很好,尤其跟世界上許多問題叢生的國家比起來。瑞士總是平靜、富裕、安寧?!眱却墓瑢ξ艺f,“然而,有時你會想到,瑞士的富裕是機緣巧合的,它從不參合任何事。它并不是因為自身的優(yōu)秀而變得如此富裕。一切都顯得太好,仿佛并不真實。”
這或許可以解釋他作品中潛在的暴力意象。與許多直接體現(xiàn)暴力的藝術家不同,在內茨哈默的作品中,我們所看到的形象多是溫和、悅目的。然而,你可以很清楚地感受到,這片寧靜下面,隱隱埋藏著不安定的元素,仿佛隱藏在深海中的一枚炸彈,隨時可能引爆。
“人們表面上非常平靜,壓力卻四處皆然。在我年幼時,我非常不能理解,一切看起來都那么好,這是真實的嗎?沒有任何人想把內心的懷疑說出來?!币练颉却墓f,“我想進入他們面具背后的世界。一切都很好,你可以很容易地獲得不錯的房子和很好的工作,但你不能輕易說出你的懷疑。作為一個藝術家,這不太容易?!?/p>
不用擔憂生存的社會環(huán)境,給了藝術家更多的空間去關注內心。內茨哈默而今居住生活在瑞士蘇黎世,這里也是達達運動的發(fā)源地。達達藝術提倡消解權威,懷疑一切,打倒一切,這似乎與伊夫·內茨哈默的內心不謀而合。“是的,消解一切既定的意義。達達主義是一個很重要的運動,但并不是我最喜歡的?!?/p>
伊夫·內茨哈默喜歡維特斯根斯坦,從哲學家那里,他認識到語言是十分重要的,也是一個不可回避的問題。在見到他之前,我看過他的一系列文字與簡筆繪畫結合的作品,每一個圖像,都被以一個新造的組合中文字表現(xiàn)出來,非常特別。伊夫·內茨哈默告訴我,這是一個海報計劃,是他與中國藝術家邱黯雄合作完成的。
在作品里,伊夫·內茨哈默關注至為基本的哲學問題:生、死、愛、欲。死亡的主題不斷在其作品中重現(xiàn)。死亡之后,是重生。“我不是想要戰(zhàn)勝死亡,而想要表達重生。人需要成長,重生正是另一種方式的成長。每一次重生,都是獲得身份的機會?!眱却墓f,“人們總是對我說,這個作品非常‘你,我從沒有刻意為之?!?/p>
非?!耙练颉却墓钡脑匕ǎ对频牧陥@》里被無限放大的本源欲望——這其中有生欲、死欲和愛欲。伊夫·內茨哈默將沉默的個體放在黑色的鏡像宇宙之中,重復進行著生與死的原始行為,在這里,“重生”仿佛是一個重啟鍵,讓一切得以循環(huán)往復。你很難說,這是一場生生不息的生命盛宴,還是一場永不結束的人生酷刑。無論如何,只要宇宙沒有完結,一切就得繼續(xù)下去。
“人生的一些終極問題,放在藝術之中,可以被處理得更好。盡管作為個人,處理這些或許會很困難。這是我為什么做這個的原因?!币练颉却墓瑢ξ艺f,“藝術家的工作,就是讓不可見的成為可見。就像作家和音樂家,他們在創(chuàng)造一個世界的模型,所有人都可以在這個模型世界里進進出出。但你需要非常小心,這非常復雜。我也不希望,一切過于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