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描寫個人主義在中國現(xiàn)當代戲劇中是不多見到的,但出現(xiàn)過,在高行健戲劇作品中就有,這是非主流的戲劇,因為少見,所以有必要做一些分析,本文主要側(cè)重從自由“鳥”的意象來分析、評論他戲劇作品表現(xiàn)的個性主義。
【關鍵詞】個性主義;鳥
縱觀中國戲劇作品大多立足于時代精神的弘揚,主旋律的倡導。但也出現(xiàn)了一些例外,像高行健的戲劇作品,主要貫穿了對于個體生命的關注與個人自由精神的追求。
探究他戲劇作品思想的源頭,可以說,首先,他的戲劇從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中受到莊子和禪宗的影響較大,其核心是追求逍遙、自在的精神境界,即追求個人精神的大自在。
從近現(xiàn)代來說,高行健繼承了中國“五四”新文化運動中,從西方借鑒來的“民主與自由”思想,張揚個性自由。
此外,高行健打破了新中國建國十七年及文革中戲劇反映階級斗爭題材的局限,開啟對個人心靈的關注。
對個人精神的張揚,這在中國戲劇作品中是不多見的,眾所周知的原因,中國傳統(tǒng)文化是以儒家的實用倫理為主導的,戲曲承擔過“高臺教化”的作用。話劇雖是舶來品,但自從它在中國誕生之日起,一直以來,主要承擔的角色與民族的覺醒、大眾的啟蒙、革命與救亡等社會問題密切相關。究其原因,解放前,我國長期陷于救亡圖存的戰(zhàn)爭局面,對于集體、國家、民族等的關注遠遠大于對于個人的關注,自1942年毛澤東發(fā)表《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到解放以后,“政治標準第一、文藝標準第二”,文學成為政治的齒輪和螺絲釘,個體的自由被淹沒,而高行健在自己的戲劇作品中主要體現(xiàn)的卻是對個人精神的追求,及對個體生命的關注,有人說高行健是個人主義者也不為過,這說明高行健關注的是個人,而不是政治、社會、經(jīng)濟、倫理等話題。正因為這樣,高行健關注的個人視角對于新中國戲劇作品題材是一個補充。
對于個人精神的重視,在中國思想史上主要的源頭來自老莊,莊子在《逍遙游》中通過大鵬的形象展現(xiàn)了對自由的向往:“鵬之徙于南溟也,水擊三千里,摶扶搖而上者九萬里,去以六月息者也。”大鵬扶搖直上九萬里,天馬行空,大氣磅礴,通過大鵬的形象,展現(xiàn)的是個體對自由的追求。高行健的作品同樣充滿了對自由的渴望,他在2009年寫了一首長詩《逍遙如鳥》,實則是一首現(xiàn)代版的“逍遙游”,僅看題目,就可以看出他想要的是自己像鳥一樣的逍遙精神,即大自由、大自在精神。
高行健的作品充滿了對自由的渴望,他在《逍遙如鳥》中這樣寫道:
你若是鳥/僅僅是只鳥/迎風即起/眼睜睜俯視/暗中混沌的人生。
飛越泥沼于/煩惱之上/聽風展翅/這夜行毫無目的/自在而逍遙。
……
這里的鳥同莊子筆下的大鵬非常的相似,追求自由自在,追求精神的灑脫,高行健不受過去僵化戲劇的影響,也不給自己框定創(chuàng)作的束縛,更不受現(xiàn)實世界的各種誘惑,高行健說:“現(xiàn)實生活中的個人的自由總也受到生存條件的種種限制,除了政治的壓力、社會的約束,還有各種各樣經(jīng)濟的、倫理的制約,乃至于心理的困惑,這困境或多或少,確是人有生以來誰也難以避免的。而自由從來也不是與生俱來的權利,再說誰也賞賜不了?!?/p>
可以看到,高行健戲劇中貫穿著一個意象,那就是“小鳥”,它一再的出現(xiàn),像《冥城》中當莊妻在冥城求告無門,被打入煉獄后,眾男女作為歌隊唱到:
女聲:啊,活著,活著都是痛苦……
男聲:知道你煩我,知道你想誰,我知道!
女聲:你會忘記我嗎?
我聲:我發(fā)誓!
女聲:別逗了。
男聲:是的,都過去了。
女聲輕唱:特拉,特拉,特拉拉,一只鳥兒飛走了……
男聲:你別唱了好不好?
女聲:啊,什么都別說,別說。
女聲輕唱:飛走了,飛走了,特拉拉,特拉——
這里的“一只鳥兒”指的其實是自由的生活,現(xiàn)實太殘酷,人的自由不在了。
此外在《周末四重奏》中,姑娘西西有段獨白,是一段散文,也用到了“鳥”的意象:
與其當個蝴蝶,不如做只鳥。
從這樹枝跳到那樹枝,誰也抓不到。
不讓人牽在手上,不讓人裝進囚籠。
且不管明天怎樣,總歸得跳,噠啦啦,噠啦啦!
說她狡猾就狡猾,不狡猾又怎么拴得住男人?
誰叫他們是男人?誰叫她生得這么水靈?
哪兒有花園哪兒才有鳥,吊死在一棵樹上有多蠢?
噠啦啦——啦啦,噠啦啦一啦!
這是姑娘西西的內(nèi)心獨白,也是她對自己內(nèi)心的審視,“她”就是西西對自己的審視,鳥在這里比喻自由,選擇的自由可能是所有自由中最具根本性的,它對理性世界也最具有沖擊性。西西沒有職業(yè),主要靠男人生活,但在內(nèi)心她是向往自由生活的。
《周末四重奏》中,中年作家達有段獨白,是這樣寫的:
你,也沒有理想,那些且留給別人去想。你只想此時此刻,譬如,是一片樹葉,隨風飄蕩,或更好是一只鳥,從傾斜的屋頂傾斜飛出去,看那地平線失重,隨你搖搖晃晃。你騰空飛行,在城市和海洋之上,沒有終點,要一聲槍響,或心肌衰竭,掉下來還留下一點痕跡?
沒有終止的句號,在字與字、詞與詞之間穿行,語言的自由于你又還有什么意義?這語言曾經(jīng)錚錚如鐵,拖累你有如鐐銬,如今卻像這小婊子一樣如此輕薄……
這段獨白,可以看作是對他作品中人物解讀的契機和鑰匙。這里寫到中年作家達希望自己變成一只鳥,騰空飛行,或?qū)幵杆酪膊辉甘艿绞`。
鳥將要死的意象,也寫到中年作家無話可說,江郎才盡,其實想表達的是希望小鳥死而復生,求得新生、再次獲得自由創(chuàng)作的愿望。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看到,通過“鳥”的意象,表達了作家追求個性自由自在的主題。
本文是“現(xiàn)代性視野中的新時期兒童戲劇研究”基金項目,基金編號:SZ20161162630
【參考文獻】
[1] 王鐵仙, 周 ?斌, 編著. 新時期文學作品精選·話劇卷[M]. 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2.
[2] 高行健. 高行健戲劇集[M]. 北京: 群眾出版社, 1985.
【作者簡介】
雷麗平(1971—),女,漢族,內(nèi)蒙古人,博士學歷,北京青年政治學院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戲劇美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