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雅娟
1877年7月18日馬克思致恩格斯的信,是一份論述馬克思主義工人政黨理論刊物辦刊方針的重要文獻,全文約700字,收入在《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文版34卷48-49頁。馬克思在這封信中,就新聞工作者、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內的改良主義者維德·弗蘭茨(Wiede Franz)創(chuàng)辦《新社會》雜志并邀請他和恩格斯撰稿一事,論述了科學社會主義理論刊物的辦刊方針。他重點論述了以下三點:
一、內容上它將提供進行批評和反批評的可能性,揭露教授和講師們的無知,廓清公眾(既包括工人,也包括資產者)的思想。
二、方式上要做到毫不留情,這是一切批判的首要條件。這是馬克思的一貫作風,原則上不讓步,但人際關系上可以和平共處。
三、表達上要通俗,要經(jīng)常想到一本以不懂化學的讀者為對象的化學雜志是什么樣子。黨的理論刊物,有義務向沒有知識的讀者作解釋,以便使他們都能看懂其中的知識和道理。
馬克思寫這封信的背景在于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內發(fā)生了黨報刊登恩格斯的論著《反杜林論》的爭論以及黨內一些非科學社會主義思潮的興起。1875年以后,柏林大學講師歐根·杜林(Eugen Duhring)發(fā)表一系列關于馬克思論著的文章,內容并非馬克思認同,卻在黨員中流行。馬克思和恩格斯見此情形,認為必須在黨報上批判杜林,闡述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理論。為此,恩格斯陸續(xù)撰文從哲學、經(jīng)濟學(馬克思親自撰寫了其中的一章)、社會主義三方面批駁杜林。擁護杜林的人阻撓恩格斯的文章在黨中央機關報《前進報》上刊登,1877年4月,馬克思就此致信黨團議員、黨刊出版者威廉·白拉克(Wilhelm Bracke)表示不滿:“先是非要他[恩格斯】接受一定的條件,然后又經(jīng)常違反這些條件。在選舉期間根本沒有人看什么文章,他的論文不過是作填補空白之用;后來又把文章分成零碎的小段發(fā)表,這個星期發(fā)表一段,隔兩三個星期再發(fā)表一段,這就使讀者(尤其是工人)根本看不出其連貫性?!?877年5月29日,在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哥達代表大會上,杜林派要求停止《前進報》繼續(xù)刊登恩格斯的《反杜林論》。黨報主編李卜克內西(Wilhelm Liebknecht)堅決反對這些意見,他說:“這些反對杜林的論文是來自黨內的意義最重大的著作,從黨的利益來看,這一著作是必須的。事情關系到保衛(wèi)我黨的科學原理。”大會通過了帶有折中性質的決議:在《前進報》科學附刊上或者在科學評論雜志或者以小冊子形式發(fā)表這樣的文章。后來,《反杜林論》的第二編和第三編刊登在了《前進報》附刊上。
對此,馬克思和恩格斯十分不滿。他們認為,《前進報》編輯部讓一些對理論一竅不通的、同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毫無共同之處的人在機關報上占用篇幅,對杜林派的東西曲意奉承,對恩格斯的主張任意歪曲,這說明報紙已經(jīng)變得淺薄、無知、沒有立場。1877年7月31日恩格斯致信李卜克內西:“不管怎么樣,黨的機關報刊畢竟丟了臉,因為它們走上了邪路,硬說杜林的東西具有科學意義”。他在信里拒絕為《新社會》雜志寫稿,并且表示:“只有當我自己認為迫切需要的時候,我才寫文章,為了不再成為代表大會任何辯論的題目,如果找到一家不是黨的機關刊物的雜志,我就寧肯給它寫稿。對于科學著作來說確實不存在民主法庭,我體驗一次就夠了?!?/p>
在以上的背景下,1877年7月18日,病中的馬克思致信恩格斯,就維德·弗蘭茨要求為《新社會》撰稿的事情交換了意見,從而論證了真正科學的社會主義雜志應該具備幾項要求。在信里,馬克思說:“拋開這一切,由于維德的必然撰稿人在杜林事件中的行為,也不能不小心謹慎,我們不得不同這些人保持黨在政治方面所允許的相當大的距離。看來,他們的準則是:誰只用謾罵去批判自己的對手,誰就善良,而誰用真正的批評痛斥對手,誰就卑鄙?!彼J為,《新社會》是偽科學的,因為它的主要撰稿人是那些缺乏教養(yǎng)的無知之徒和淺薄文人,弛們缺乏批判精神,沒有原則性。
除了《新社會》,還有一家《未來》雜志,創(chuàng)辦者卡爾·赫希柏格(Karl Hochiberg)是德國社會主義工人黨的改良主義者、富商之子,資助了多家具有改良主義傾向的報刊。馬克思和恩格斯認為,“無論是《未來》雜志還是《新社會》雜志,都沒有帶來任何能使運動前進一步的東西。這里絕對沒有能夠促進啟蒙的真正的事實材料或者理論材料,這里只有把領會得很膚淺的社會主義思想和這些先生們從大學或者其他什么地方搬來的各種理論觀點調合起來的企圖,所有的這些觀點一個比一個更糊涂”。
馬克思另一次對《未來》雜志的批評,進一步表明了他不能容忍科學社會主義的理論刊物發(fā)表荒謬的內容。他指出,赫希柏格的“主要意圖就是用關于‘正義等等的虛妄詞句來代替唯物主義的認識。雜志的綱領非常可悲……一個資產者捐資入黨后的第一個結果就不妙,而這是事先就應該預料到的事情?!?/p>
正是基于以上的考慮,聯(lián)系當時的革命形勢,針對當時黨內外思想斗爭的形勢以及報刊在工人運動中的作用,馬克思和恩格斯拒絕了《新社會》和《未來》的約稿,馬克思提出了本文開頭提到的“真正科學的社會主義雜志”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