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永毅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瓜瀝鎮(zhèn)農(nóng)發(fā)局 311241)
早稻機械化育插秧高產(chǎn)栽培技術
吳永毅 (浙江省杭州市蕭山區(qū)瓜瀝鎮(zhèn)農(nóng)發(fā)局 311241)
為奪取早稻機械化育插秧栽培的高產(chǎn),總結了早稻機械化育插秧高產(chǎn)栽培技術,其中,選好品種是基礎,適期播插是關鍵,增加種植密度是根本,培育壯秧是重點,加強管理是核心。
早稻;機械化;育插秧;高產(chǎn)栽培技術
從生產(chǎn)實踐看,早稻機械化育插秧高產(chǎn)栽培技術的重點是抓好“適、密、壯、管”?!斑m”,即前茬收獲后,結合當時的氣溫條件進行適期播種;“密”,即增加栽插密度,提高栽插本數(shù);“壯”,即采取各種措施預防和防止機插早稻秧苗青枯病的發(fā)生,培育好機插壯秧;“管”,即抓好大田管理,力爭早發(fā)促早熟。
機插早稻品種宜選用中國水稻研究所選育的常規(guī)早秈新品種“中早39”,該品種穗大、粒大,豐產(chǎn)性好,結實率和千粒重均較高;分蘗力一般,莖稈粗壯,株高適中,約為85 cm,耐肥抗倒;主莖總葉齡一般為12.5葉,全生育期108 d,屬于中熟品種;抗稻瘟病,高感白葉枯?。还攘3识虉A形,米質一般。據(jù)統(tǒng)計,該品種在杭州市種植一般于2015年4月10日播種,7月28日收獲,平均每667 m2產(chǎn)量達455.5 kg。
2.1 秧田準備
機插早稻育秧對秧板的平整度要求較高,要求整塊秧板的高度差不超過3 cm,因此秧田要提前翻耕、滅茬,在播前10 d左右精做秧板,使板面達到“實、平、光、直”,并根據(jù)育秧計劃數(shù)留足秧田。
2.2 做好種子處理
做好種子浸種、消毒、催芽,預防因稻種帶菌而發(fā)生惡苗病、稻瘟病、葉枯病等主要病害。做好曬種、風選,選取籽粒飽滿的種子。為預防病害發(fā)生,可適當提高藥劑浸種濃度,藥劑可選用25%氰烯菌酯懸浮劑(勁護)2 000倍液,浸種時間長短隨氣溫高低而定,一般在48 h左右;浸種時注意避光,以防影響藥效。催芽時主要掌握好溫度,一般控制在38 ℃以下。另外,為增強芽谷播種后對外界環(huán)境的適應能力,提高播種均勻度,應攤涼煉芽,一般置室內(nèi)煉芽5 h左右,不粘手時即可播種。
2.3 播 種
杭州地區(qū)適宜于4月上旬播種。每個秧盤(30 cm)播種量控制在120 g左右,使每個秧盤成秧數(shù)達3 000~3 500株。播種前認真調(diào)試播種流水線,做到稀播勻播,播種結束后直接將秧盤擺放到秧板上,做到緊密擺放。
2.4 秧田管理
播種后秧田要開好平水缺,避免降雨淹沒秧盤造成悶種爛秧。立苗后應特別注意盤面水分濕度以及氣溫的變化。一般在3葉期前,保持平溝水,做到以濕為主,達到以水調(diào)氣、以水調(diào)肥、以水護苗的目的。若在晴天中午發(fā)生秧苗卷葉,要灌薄水護苗,雨天放干秧溝水;若遇冷空氣影響,要灌攔腰水護苗,待氣溫回暖后換水保苗,防止低溫傷根和氣溫變化太大引起爛秧死苗;氣溫正常后及時排水透氣,提高秧苗根系活力。
秧苗冒青以后,看氣溫情況決定揭膜時間,也可采用日揭夜蓋。秧苗1葉1心期時用99%惡霉靈1 500~2 000倍液噴粗霧,同時注意觀察秧苗葉尖,若發(fā)現(xiàn)無水珠,則要用藥劑防治立枯病。秧苗2葉1心期用多效唑1 000倍液加1.5%尿素噴霧,可明顯控制秧苗高度、促進根系生長、增強抗逆和分蘗能力。機插前2~3 d控水煉苗,同時用25%吡蚜酮1 500倍液、48%毒死蜱600倍液防治灰飛虱、螟蟲等害蟲,做到帶藥下田。
3.1 大田耕整
機插大田要求田塊平整,田面無雜草、無雜物、無浮渣,因此,在前茬(一般是蔬菜)收獲后立即翻耕,促進田間雜草腐爛,保持田面整潔。最好在機插前5~7 d平整好田塊以備栽種,禁止現(xiàn)耕現(xiàn)插,同時開好“井”字形豐產(chǎn)溝,確保擱田質量。
3.2 適齡機插
根據(jù)前茬收獲和后茬種植的要求,當日平均氣溫穩(wěn)定在12 ℃以上時,以葉齡不超過3葉1心為適,一般要求秧齡在20~25 d,具體機插時間在5月5日前。
3.3 機插密度
為達到每667 m2產(chǎn)量450~500 kg的目標,每667 m2栽插叢數(shù)不少于1.8萬叢,具體規(guī)格為30 cm×12 cm,平均每叢插5苗。插秧時保持田面薄皮水,在不浮苗的前提下盡量淺插。
3.4 合理配方施肥
機插早稻大田每667 m2施純氮13 kg、過磷酸鈣27 kg、氯化鉀9 kg左右。具體施肥方法:基肥要施足,每667 m2施復合肥20 kg(因前茬為蔬菜,故可少施);移栽后7~10 d(即5月14日左右)秧苗返青后,每667 m2施尿素15 kg、氯化鉀5 kg作分蘗肥;拔節(jié)后看苗施好穗肥,一般在倒3葉露尖時或葉色褪淡時,每667 m2施高濃度復合肥7.5~10 kg。
3.5 科學水漿管理
實行科學灌水、合理灌溉,協(xié)調(diào)好水、肥、氣、溫的關系,促進栽后返青早、分蘗快,中期控制無效分蘗,提高分蘗成穗率,全面提高機插早稻群體質量,后期確保青稈黃熟。3.5.1 栽插期
插秧時保持薄水,一般水深控制在1~2 cm,以保持秧苗不漂、不倒,確保插秧質量。
3.5.2 返青期
栽插后灌寸水護苗,以促早發(fā)根、早返青,防止因機插造成根、莖、葉傷害而導致葉尖枯死。
3.5.3 分蘗期
返青后宜薄水勤灌,以保溫促分蘗,同時加速肥料分解,促進根系生長、分蘗早、分蘗節(jié)位低。當苗數(shù)達到目標穗數(shù)的80%左右時,排水擱田,以控制無效分蘗,擱田既不宜過早或過遲,必須是“時到不等苗、苗到不等時”。
3.5.4 幼穗分化期
倒4葉露尖時及時復水,幼穗分化期淺水勤灌。此時灌水過多或過深都易造成水稻莖部柔軟而引起倒伏,如遇天氣干旱時,可灌水稍多一點;如遇多陰雨天氣,可采取濕潤灌溉,保持田間干濕交替。
3.5.5 孕穗抽穗期
早稻孕穗期不能缺水,但也不能深灌水。抽穗揚花期要灌滿水以調(diào)節(jié)溫、濕度,如在此期間缺水,水稻將不能正常抽穗、揚花,因此,一定要保持田間有3 cm左右的水層,以?;ㄔ隽?。
3.5.6 灌漿乳熟期
該期間田間管理重點是加強田間透氣性,減少病害發(fā)生,提高根系活力,防止葉片早衰,促進莖稈健壯,故應采取“干干濕濕,以濕為主”的灌水方法,達到以水調(diào)氣、以氣養(yǎng)根、以根保葉、以葉壯籽的目的,且注意不要斷水過早。
3.6 綜合防治病蟲草害
由于機插早稻屬于寬行窄株栽培模式,通風透光性好,給雜草生長提供了有利條件,因此,要注重雜草的防除,可采用栽前封閉、栽后封殺相結合的化學除草方法。耕耙時,每667 m2用60%丁草胺乳油100 mL加水噴粗霧,栽插后7~10 d再每667 m2用直播凈90 g對水噴霧,要求田面無積水,保持濕潤狀態(tài),待到復水時施好肥料自然落干。由于機插秧秧齡小、栽插淺,對除草劑的安全性要求高,因此可選用對口安全除草劑,以防產(chǎn)生藥害。
機插早稻的病蟲害防治應以紋枯病、灰飛虱、稻縱卷葉螟為防治重點,與常規(guī)移栽大田發(fā)生類似,要根據(jù)病蟲監(jiān)測預報進行適期防治,同時在抽穗期加入粒粒飽作為葉面肥進行噴施,以提高結實率和千粒重。
3.7 適時收獲
于稻谷85%以上成熟時開始收獲(一般在7月25日前后收割),防止割青。爭取顆粒歸倉,確保糧食豐收。
表4 兩種方法試驗結果的比較
表5 不同用量洗脫劑對試驗結果的影響
表6 方差分析
加標回收試驗結果表明,利用《NY/T 761-2008》和《GB/T 5009.144-2003》兩種方法測定甲基異柳磷殘留量,回收率范圍及相對標準偏差結果均能滿足《GB/T 27404-2008實驗室質量控制規(guī)范 食品理化檢測》附錄F的技術要求,但采用《GB/T 5009.144-2003》方法測定的回收率和重復性不如《NY/T 761-2008》。同時,從兩種方法的前處理過程來看,《GB/T 5009.144-2003》比《NY/ T 761-2008》檢測步驟多、用時長、試劑消耗多,從方便、快速、經(jīng)濟等方面綜合考慮,測定甲基異柳磷殘留量可直接用《NY/T 761-2008》,且該方法可同時測定多種農(nóng)藥殘留。
乙酸乙酯洗脫劑用量試驗結果表明,利用《GB/T 5009.144-2003》測定甲基異柳磷殘留量,凈化過程中洗脫液的用量多少對測定結果并無顯著影響,故可考慮省去這一步驟或只用少量的洗脫液,以便簡化操作步驟、節(jié)約時間。但該結果僅在草莓上進行了驗證,至于在其他蔬果上是否有同樣結論,還需進一步試驗論證。
[1] 農(nóng)業(yè)部.NY/T 761-2008蔬菜和水果中有機磷、有機氯、擬除蟲菊酯和氨基甲酸酯類農(nóng)藥多殘留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2] 衛(wèi)生部.GB/T 5009.144-2003 植物性食品中甲基異柳磷殘留量的測定[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3.
[3] 國家質量監(jiān)督檢驗檢疫總局.GB/T 27404-2008實驗室質量控制規(guī)范 食品理化檢測[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08.
2016-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