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萍
又到了年終考核的時候,各單位在迎接檢查考核的時候,紛紛“匯報作秀”,報告寫得洋洋灑灑,舉措列得翔實可信。然而,實際上,問題明明存在,但卻寫“已解決”。問題在紙面上都已解決,實際工作卻始終徘徊不前。
“紙上解決問題”的態(tài)度,說到底是不擔當、不作為思維在作祟。一些干部誤以為做表面文章費力小、見效快、名利雙收,以致滋長了投機取巧的心理。種種不作為問題,是阻礙改革落地、政策落實的絆腳石。要想打破這種怪圈和困局,必須拿出膽識與氣魄,以高度的擔當精神和使命意識,對影響工作的問題扭住不放,達到“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效果。
此外,動員追問千遍,不如問責一次。中共中央印發(fā)的《中國共產(chǎn)黨問責條例》,聚焦全面從嚴治黨,著力解決不擔當、不負責等突出問題,釋放出有責必問、有問必嚴的強烈信號。執(zhí)紀問責決不能出現(xiàn)盲區(qū),要體現(xiàn)越往后問責越嚴的精神,“緊箍咒”越念越緊,使不作為者越來越難以遁形。各級領(lǐng)導干部要敢碰硬、敢負責、敢擔當,補齊作風和狀態(tài)上的短板,拒絕“老好人”?!安槐M責,就問責”,對那些不愿為、不敢為、不善為的干部,要把問責之劍揮斬下去,以剛性問責嚴格督查落實,堅決查辦形成震懾。要落實好能上能下機制,讓“無為”者“無位”,讓“混日子”的“沒日子”,真正實現(xiàn)能者上、庸者下、劣者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