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濤
2016年8月,60位街頭藝術家齊聚在莫斯科馬納吉展覽館舉辦的街頭藝術雙年展上。街頭藝術挪入室內倒也是另一番景象,城市街景融入了當代藝術。本次雙年展旨在充分全面地展示街頭藝術,匯集了私人、商業(yè)及學術性質的各類展覽館選送的包括涂鴉在內的優(yōu)秀街頭藝術作品。這種街頭文化反映了非常規(guī)的藝術形式所流露出的反權威性和自由精神,已成為當代藝術的重要一員,給設計產業(yè)帶來了不小的商業(yè)和文化影響。
作為國際大都市的莫斯科近年也涌現(xiàn)出一批年輕的藝術收藏家,他們對融合街頭涂鴉、嬉皮文化、壁畫主義、學院風格及DIY等文化潮流的作品尤其感興趣。以涂鴉和嬉皮文化為特色的街頭藝術作為一種城市當代藝術形式一直以來都飽受詬病,被評論界貼上低級藝術的標簽,但也吸引了一些具有反叛精神的知名藝術家。
這次展覽的獨特之處在于,這些通常在紐約、倫敦、巴黎、柏林、墨爾本等城市的破敗廢棄街區(qū)中出現(xiàn)的街頭藝術,如今卻在與克里姆林宮相鄰的展覽館里不受限制地展出,而融會高雅文化和反主流文化的馬納吉展覽館為這些突破傳統(tǒng)藝術形式的作品提供了展示的場所。這座19世紀新古典主義的展覽館毗鄰紅場,曾經是一所能容納2000名士兵的室內騎術學校,20世紀后改為藝術展覽館。1962年被赫魯曉夫斥為“頹廢藝術”的著名先鋒藝術展就在此舉辦。今年初被普京譽為最優(yōu)秀的當代雕塑大師之一的恩斯特·內茲韋斯特尼在90歲高齡重返馬納吉展覽館舉辦回顧展。令人遺憾的是,就在這次雙年展開幕前的幾周,這位藝術家與世長辭了。他的作品在引來爭議的同時也贏得嘉獎,被世界各藝術館爭相收藏。
商業(yè)化的空洞膚淺與名人效應等其他城市藝術展上的弊病在這次展覽上沒了蹤跡,但仍然吸引了不少城市藝術收藏家和藝術品商人的關注。展覽的主題是表現(xiàn)當代社會生活中無形的墻。參展作品從寫實到抽象,從繪畫到雕塑,匯集現(xiàn)代主義、民俗藝術、具象派藝術、抽象主義、概念藝術、數(shù)字藝術及傳統(tǒng)藝術等元素,暗含著一種無政府主義的反叛,批判性地揭示出社會、經濟和政治等一系列問題及虛偽的父權統(tǒng)治結構。
1. 紐約Li-Hill的作品《槍、細菌和鋼鐵》意在表現(xiàn)社會不平等導致的文明分化,靈感來自Jared Diamond 1997年的跨學科紀實小說。馬是社會發(fā)展的標志物和催化劑,它在軍事、農業(yè)及運輸方面都發(fā)揮著巨大的作用,這種多功能性也使它變得強大。這幅鏡像畫描繪出馬與細菌的抗衡,展示了馬的力量。藝術家和他的團隊為了烘托出這種力量與象征性,特意在展區(qū)地板上鋪置了鏡面,以加強映射效果。
2. 華沙藝術家NeSpoon的作品《無保障無產階級》調侃地塑造了街頭涂鴉者的形象,試圖表達年輕一代對經濟不穩(wěn)定的不安感。這類人群已經成為一個新的社會階層,他們的未來不可預知,工作不穩(wěn)定,沒有社會保障,也因此成為一股潛在的反抗力量,如發(fā)起占領華爾街的抗議集會。NeSpoon為這次展覽籌劃了一年,創(chuàng)作出這幅作品,其靈感來源于波蘭的一場社會運動,抗議給同一經濟和社會背景下的人民設置種族和階級限制。
3. 來自倫敦的Remi Rough喜歡在其小型壁畫中加入抽象的幾何圖形。在本次展覽中他試圖回歸簡約和粗獷,嘗試在白色箱體中以褶皺的織物進行布局構圖。作品《折疊》使用的羊毛紅毯很便宜,粉紅色的圓形可以解讀為超脫塵世的異域或者是熱氣的釋放口。藝術家想利用天然材料表現(xiàn)一種寧靜與平和,粉紅色和褶皺是他常用的表現(xiàn)手法。
4.Alexey Luka的裝置作品是由廢木條在墻體上拼接而成的。這位來自莫斯科的藝術家嘗試性地選擇了三維立體拼貼,材料都是大街上收集來的,根據(jù)展覽的主題制作出墻體拼接作品。
5.根據(jù)歐洲及世界的政治局勢,波蘭的M-City用合成板、塑料及噴漆等創(chuàng)作了反戰(zhàn)的三維裝置作品,揭示出戰(zhàn)爭中沒有勝利者,每個人都是受害者。作品塑造的是一個破壞武器的怪物,而同時它也是破壞者。
6.美國的Hot Tea通常用彩色的紗布裝置空間。本次展會上他模仿打鼴鼠游戲,用布料搭建了一個可進入的帶有洞眼的空間,觀者可以走進去從圓洞中伸出頭來,從中可以體驗到一種空間隔離感。藝術家試圖展示人際交往中筑起的一道道心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