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文欣
跟“古人”學創(chuàng)新——古為今用法
◆胡文欣
我們進行發(fā)明創(chuàng)造,不僅要著眼于現代事物,還要善于向“古人”學習,發(fā)掘古代科技文化遺產,不斷創(chuàng)新,開發(fā)出新產品。
古典文學名著《紅樓夢》可謂家喻戶曉。人們習慣于從文學欣賞的角度去讀這天下奇書,然而,銳意創(chuàng)新者卻另辟蹊徑,對書中有關吃的文化細加推敲。
北京有家食品公司在對食品糕點進行創(chuàng)新時,經人點撥想到了《紅樓夢》,因為《紅樓夢》中有許多地方寫到了當時的糕點,如賈母送人的瓜仁松油穰月餅,劉姥姥初進大觀園時嘗的藕粉桂花糖糕等。這些糕點制作講究,色香味俱全。
不久,這家食品公司在北京民族文化宮中秋晚會上展出了紅樓系列糕點,令到會的人們大飽口福。后來,紅樓系列糕點上市,人們爭相購買。有位顧客為了能買到一套紅樓糕點,特意在商店開門前3個小時趕到門前等待。
20世紀70年代長沙馬王堆出土的西漢時期的稀世文物,轟動了全世界。那一件件藝術瑰寶體現了華夏文明的燦爛和博大,是全人類無價的精神財富,其中包括一些養(yǎng)生之道的秘方以及自創(chuàng)養(yǎng)生操的圖例。
湖南省馬王堆制藥廠從中看到了巨大的商機,根據竹簡《養(yǎng)生方》開發(fā)了西漢古酒。這種養(yǎng)生酒以西漢時期人們的養(yǎng)生秘方為基礎,利用現代科學技術釀制而成,深受消費者的喜歡,不僅在國內暢銷,還遠銷東南亞及歐美各國。
在臺灣,人們以擁有西漢古酒為譽。這種酒在臺灣市場上雖然價格一再上揚,但仍供不應求。
另外,西漢古酒的包裝也融入了古時風韻,設計精美,在第八屆世界包裝大會上獲得了“世界之星”獎。這是我國商品包裝設計首次贏得國際性的獎項。
古為今用,對于開發(fā)富有中華民族特色的產品具有積極的意義。我們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過程中,如何運用這種方法,不斷推陳出新呢?一般來說,可以采用再現、反求和聯想這3種方式。
再現古代遺風,是我們運用古為今用法首先應該想到的方式。臺灣商人吳霞劍借鑒《清明上河圖》中古帆船的樣子生產古船模型,就是成功的案例。
一天,吳霞劍去博物館看展覽,偶然間看到了《清明上河圖》,畫上有一艘古帆船,不由地想到:外國人都喜歡在案頭放一艘西班牙帆船或葡萄牙帆船式樣的古船模型,惟獨沒有中國古船模型。是不是可以設計一些中國古船模型呢?
于是,他走訪了許多古籍圖書館和博物館,設計出50多種古船式樣,然后雇傭能工巧匠,大張旗鼓地生產起中國古船模型來。新產品進入市場后,期望一帆風順的臺灣人爭相購買,或陳案頭,或饋贈友人,產品被一搶而空。
第二年,外國人對中國古船模型也表現出了極大的興趣,中國古船模型成為了暢銷商品。
反求歷史上科技成果的設計原理,開發(fā)出失傳的珍品,是人們運用古為今用法的另一種表現。例如,歷史悠久的指南車,是一種能夠自動定向和具有反饋性能的機械傳動裝置。據記載,它最后一次出現的時間是1171年,失傳已有800多年了。1982年,上海一個發(fā)明家經過多年的研究,制作出了指南車模型,讓指南車再次面世。當教師講解機械原理和自動控制原理時,這種模型可以給學生非常直觀的認識。
聯想式古為今用,是對古代科技文化遺產的外延式利用。例如,有人參加關公廟會,突然聯想到酒的開發(fā),于是關公酒應運而生。有人聽罷京戲,聯想到服裝設計,于是京劇臉譜裝問世,令人耳目一新。
古為今用,絕無止境。具有五千多年文明史的中華民族,對世界科學文化發(fā)展做出過卓越的貢獻,我們作為當代中國人,要好好借鑒“古物”中的精華,向“古人”學習,承前啟后,在發(fā)明創(chuàng)造領域再創(chuàng)輝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