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亮, 丁禮麗, 戴小軍, 張曉春, 徐韋嘉
(江蘇省揚州市中醫(yī)院 腫瘤科, 揚州大學臨床中醫(yī)學院, 江蘇 揚州, 225002)
?
斂汗散貼敷加艾灸神闕穴改善晚期腫瘤患者自汗的療效觀察
徐 亮, 丁禮麗, 戴小軍, 張曉春, 徐韋嘉
(江蘇省揚州市中醫(yī)院 腫瘤科, 揚州大學臨床中醫(yī)學院, 江蘇 揚州, 225002)
中藥外敷; 艾灸; 汗證; 神厥穴
多汗癥是指皮膚出汗異常過多的現(xiàn)象,是人體出汗異常的表現(xiàn)形式之一,一般認為是由人體植物神經功能紊亂所致的病理變化。中醫(yī)學將其歸納為自汗和盜汗;白晝時時汗出、動輒益甚者,稱為自汗[1]。晚期腫瘤患者自汗則多屬氣虛不固,陽氣虧虛,不能固護肌表,玄府不密,導致津液外泄?,F(xiàn)代醫(yī)學則認為出汗多與植物神經功能有關[2]。現(xiàn)代醫(yī)學一般使用調節(jié)自主神經功能的藥物如谷維素、維生素B1等治療及護理,但效果往往不佳[3-5]。本科2012年1月—2014年7月將斂汗散貼敷加艾灸神闕穴位相結合,對晚期腫瘤自汗患者進行干預,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2年1月—2015年7月在本院腫瘤診療中心住院的晚期腫瘤自汗患者102例。將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治療組和對照組各51例。治療組中男26例,女25例,年齡30~70歲,病程1~3年;對照組中男24例,女27例,年齡30~70歲,病程1~3年。2組臨床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 ① 一般情況良好, Karnofsky 功能狀態(tài)評分標準≥70 分,自愿接受本治療方案; ② 均經臨床癥狀、影像學、病理學確診為晚期惡性腫瘤; ③ 心、肝、腎功能無嚴重異常; ④ 預計生存期3個月以上; ⑤ 無認知功能及溝通障礙。排除標準: ① 存在皮膚病變者; ② 過敏體質及對本中藥組方過敏者; ③ 有哮喘病史,精神疾病史; ④ 由于發(fā)熱、疼痛導致汗出者; ⑤ 其他疾病引起的汗出者。
1.2 治療方法
治療組用生理鹽水清潔臍部皮膚,取院內自制的斂汗散(由黃芪、五倍子等組成,均研極細末,按一定比例配方,均勻混合而成)10 g置于神闕穴,用艾條點燃后距神闕穴約2~3 cm進行回旋灸,以局部皮膚潮紅不致燙傷為度,每次約20 min。保留斂汗散并用施樂輝IV3000透明敷料固定,于24 h后撤去, 1次/d, 7 d為1個療程。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治療護理。
1.3 評價指標
① 自汗癥狀評分表根據(jù)《國家中醫(yī)管理局·中醫(yī)病癥診斷療效標準》,分別在患者開始出現(xiàn)自汗癥狀時、治療7 d后采用自汗癥狀評分表進行評價。該表采用4級評分: 0分表示沒有;2分表示不動則皮膚微潮濕,稍動則更甚;4分表示不動則皮膚潮濕,稍動則汗出;6分則表示平素易出汗,動則汗出,如水漬狀。② 止汗療效評定標準在患者出現(xiàn)自汗癥狀后1周進行評價。臨床痊愈:自汗減分率≥90%; 顯效:自汗減分率≥60%~<90%; 有效:自汗減分率≥30%~<60%; 無效:自汗減分率<30%。該表參照《中華人民共和國中醫(yī)行業(yè)標準—中醫(y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③ 舒適度狀況參照Kolcaba的舒適狀況量表(GCQ), 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會文化和環(huán)境4個維度,共28項。該量表采用1~4 Likert Scale評分法,分數(shù)越高說明越舒適。
治療組患者均完成治療,對照組中2例因汗證減輕不顯,主動要求加用艾灸治療,從本研究中剔除。治療期間2組未出現(xiàn)明顯不適癥狀。治療1個周期后,治療組自汗癥狀評分為(1.12±0.48)分,顯著低于對照組的(2.03±0.56)分(P<0.05); 2組治療后Kolcaba舒適評分均顯著升高(P<0.05), 且治療組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l。
表1 2組治療前后自汗評分與Kolcaba舒適評分比較
與治療前比較, *P<0.05; 與對照組比較, #P<0.05。
實驗[6]表明,對某些穴位的刺激,可調節(jié)植物神經的功能。神闕穴在臍窩正中,屬任脈,為沖任督三經經氣會聚之處,具有溝通表里,貫穿上下的作用[7]。研究[8]認為,臍表皮角質層最薄,屏障作用最弱,藥物最易穿透彌散,臍部皮下無脂肪組織,皮膚和筋膜、腹膜直接相連,局部血液豐富,故局部給藥易迅速彌散而通達全身。國外研究[9]表明,經臍部給藥的生物利用度是前臂給藥的1~6倍。中醫(yī)認為將藥物貼于臍部還可以發(fā)揮其對經絡的間接調節(jié)作用。
斂汗散主要成分為五倍子和黃芪?!侗静菥V目》記載:“五倍子,其味酸咸,能斂肺止血,化痰止渴止汗……?!爆F(xiàn)代醫(yī)學認為,五倍子含有大量鞣質,與汗腺、消化腺接觸,可使腺體表面細胞蛋白質變性或凝固,使腺體分泌減少,從而抑制汗腺分泌[10]。黃芪味甘,性溫,健脾益氣,固表止汗,凡虛汗諸證皆能使用[11-13]。二藥合用,共奏補益肺脾、益氣固表,收斂止汗的功效[14-15]。艾味辛性溫,入腎經,理氣血,通寒濕,溫陽化氣[16-17]。艾灸之法具有溫通經絡,行氣活血,祛濕逐寒,回陽救逆及防病養(yǎng)生保健的功效,能夠補益和激發(fā)人體正氣。大量臨床觀察和隨機的對照試驗指出,灸艾治療能顯著改善腫瘤癥狀,恢復神經損傷,改善疲勞、失眠等癥狀,調節(jié)患者焦慮和沮喪情緒,并能在腫瘤晚期姑息治療中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8]。借助艾灸施加于臍中,一方面可加速藥物的吸收,另一方面灸神闕穴能溫補下元,溫通經脈,調和氣血,從而達到溫陽補腎的目的。
綜上所述,斂汗散外敷配合艾灸神闕穴能有效減輕晚期腫瘤患者的自汗,是一種成本相對低,易于操作的非侵入性干預措施,安全性高,患者易于接受。
[1] 周仲瑛. 中醫(yī)內科學[M]. 北京: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07: 416.
[2] 羅利娟. 五倍子粉外敷神闕穴治療術后汗癥50例[J]. 山東中醫(yī)雜志, 2012, 3(31): 3-4.
[3] Kolcaba k. A theory of holistic comfort for nursing[J]. 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 1994, 19: 1178-1184.
[4] 林宥任, 賈立群. 止汗散敷臍治療腫瘤患者多汗癥臨床觀察[J]. 吉林中醫(yī)藥, 2010, 30(1): 31-33.
[5] 劉建和. 汗寧方顆粒治療冠心病PCI氣陰兩虛汗癥泌劑臨床研究[J]. 中醫(yī)學導報, 2012, 4(18): 4-5.
[6] 陳文霞, 薛紅良. 斂汗散穴位敷貼對術后禁食患者多汗癥的觀察與護理[J]. 護士進修雜志, 2012, 27(1): 167-168.
[7] 邱茂良, 余仲權, 周仔曉, 等. 針灸學[M]. 5版, 上海: 上??茖W技術出版社, 1997: 5-25.
[8] 賀振彩, 張進, 陳文華, 等. 臍療機劑新辟—經絡筋膜法[J]. 實用醫(yī)學雜志, 2005, 21(18): 2099-2100.
[9] 沈映君. 中藥藥理學[M]. 上海: 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97: 183.
[10] 張建峰. 中西醫(yī)結合敷臍治療盜汗48例[J]. 中醫(yī)外治雜志, 2006, 15(6): 14-15.
[11] 方曉華, 高鵬, 張泉, 等. 斂汗散貼敷神闕治療惡性腫瘤化療后多汗65例[J]. 中醫(yī)雜志, 2004, 45(12): 923-924.
[12] 高學敏. 中藥學[M]. 北京: 中國中醫(yī)藥出版社, 2002: 359.
[13] Oregan D, Filshie J. Acupuncture and cancer[J]. Auton Neurosci, 2010, 157(1/2): 96-100.
[14] 張益輝. 神闕隔藥餅灸結合埋針治療小兒原發(fā)性遺尿40例臨床觀察[J]. 江蘇中醫(yī)藥, 2010, 48(8): 54-55.
[15] 郭興來, 梁萬霞, 錢和生, 等. 中晚期肺癌伴肺真菌感染臨床分析及腫瘤標志物表達水平觀察[J]. 實用臨床醫(yī)藥雜志, 2012, 16(7): 102-103.
[16] 王文江. 新輔助化療對晚期乳腺癌患者血漿microRNA及腫瘤相關指標的影響[J]. 海南醫(yī)學院學報, 2015, 21(11): 1509-1511.
[17] 夏曉陽, 尤冬山, 周蕓娜, 等. 長春瑞濱聯(lián)合奈達鉑治療晚期頭頸部惡性腫瘤的臨床觀察[J]. 中華全科醫(yī)學, 2013, 11(11): 1713-1715.
[18] 趙桂萍, 肖慧艷, 宋艷平, 等. 晚期惡性腫瘤病人護理體會[J]. 黑龍江醫(yī)藥科學, 2012, 35(2): 101-102.
2016-09-24
戴小軍, E-mail: dxj2319@sina.com
R 73
A
1672-2353(2016)23-118-02
10.7619/jcmp.201623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