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關于改革的輿論很多,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形成了一種“改革輿論場”?!侗本┤請蟆方湛菍Χ辔粚<业膶TL,對此進行討論。
遼寧師范大學教授張愛軍說,改革的輿論準備是極為重要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前,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大討論,為中國走上改革開放的道路提供了思想準備。鄧小平南方談話,引導中國走上了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的道路。如果說這兩個方面輿論造勢主要是自上而下的,那么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輿論造勢則是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結合,其中自媒體輿論的介入,使中國改革輿論生態(tài)進入了新階段。
張愛軍說,一個生態(tài)維權事件,一個環(huán)境破壞引發(fā)的保護環(huán)境事件,一個刑訊逼供事件,甚至一個官員在不恰當場合的微笑,一個官員說的不恰當?shù)脑?,都會成為網(wǎng)絡輿論的引爆點,進而成為輿論,并由此引發(fā)一系列制度的微調與改革。一個事件就是一個觀念的反思,一個觀念的反思如果具備了合理性、正當性,時機又合適,那么改革就不可避免。
中國人民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教授陶文昭認為,改革需要輿論支持,這是毫無疑義的。但輿論歸根到底是改革客觀效果的反映。改革成果大,輿論支持聲音就大,力度就大。反之,改革成果不顯著,以致衍生許多負面效應,那么輿論的紛議就是必然的。輿論不是隨意打扮的小姑娘,而是改革效果的晴雨表。一方面,我們要強化正面宣傳,凝聚改革共識,聚集改革正能量。另一方面,也是更重要的一點,要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改革有成效,輿論就會好。
(摘自《北京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