賀璐璐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重慶 北碚 400715)
讀北大漢簡(五)《六博》篇札記
賀璐璐
(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重慶 北碚400715)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伍)》中有《六博》篇,整理者認為其運行口訣是“高長詘曲張,張道楬兼(廉)方,方兼(廉)楬道張,張詘曲長高”。通過對口訣的內(nèi)在規(guī)律的分析,以及六十甲子與博局中九個棋位的對應關系,并參考其他學者的考證,我們認為整理者所述口訣的第四句當作“張曲詘長高”。文章并對與北大漢簡五《六博》篇相關出土簡帛材料和傳世文獻的進行了分析和總結,最后探討了古人利用占卜處理世俗現(xiàn)世問題的背景。
《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五)》;《六博》篇;口訣;背景
《六博》篇是《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五)》(以下簡稱北大漢簡)中的最后一篇,本篇由陳侃理先生負責整理,“本篇現(xiàn)存竹簡五十四枚,綴合為三十九支,完整簡長二九·八至三〇·〇厘米,簡背有劃痕,原應獨立成卷”[1]207。其篇首是一幅《博局圖》,在圖后依次敘述關于“亡人”、“行”、“毄(系)及會論”、“病”、“取(娶)婦”的占卜結果。[1]207這是西漢時人將流行的六博游戲應用到占卜之中。古人用形形色色的工具與鬼神進行溝通交流,其最根本的理論是“萬物有靈”。古人的墓葬是“重生”即“視死如生”理念的體現(xiàn),也是古人生時的“長生”訴求的另樣表達,而博局具有招引死者亡靈的功能也是死者期以重生的體現(xiàn),博局的另一個功用還可能是供死者在另外一個世界繼續(xù)娛樂使用。
博局上有“高”、“長”、“詘”、“曲”、“張”、“道”、“楬”、“廉”、“方”等,共九個棋位。北大漢簡《博局圖》的“張”位置在運行時需要重復一次,其與六十甲子對應的關系以甲子到癸酉為例,為:
整理者指出該博局的運行的口訣為“高長詘曲張,張道楬兼(廉)方,方兼(廉)楬道張,張詘曲長高”[1]207,我們認為該口訣的最后一句中的“詘”與“曲”之位置應當對換,即口訣第四句當作“張曲詘長高”。
通過對該口訣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口訣的第三句是將第二句依次進行倒讀。口訣的第四句與第一句也大致符合這一規(guī)律,只是在“詘曲”位置上二者相同,所以我們懷疑在這兩處相同的“詘曲”中似乎有一處存在錯誤。另外,整理者還指出“在詘者有丙寅、辛巳、丙戌、辛丑、丙午、辛酉,在曲者有丁卯、庚辰、丁亥、庚子、丁未、庚申”[1]207。如果按照整理者所述的口訣進行一次完整的運算,其對應關系如下:
從上面的表格可以看出與“庚辰”所對應的棋位是“詘”,與“辛巳”對應的棋位是“曲”,這與整理者所說的“辛巳”在“詘”之位和“庚辰”在“曲”之位不相符合。
《西京雜記》卷四中有關于博局棋口訣的記載:“其術曰:‘方畔揭道張,張畔揭道方,張究屈玄高,高玄屈究張?!衷唬骸畯埖澜遗戏?方畔揭道張,張究屈玄高,高玄屈究張’”[2],李解民先生對第“張畔揭道方”句校正,認為當作“張道揭畔方”[3]。從李先生校正后的口訣可以看出,兩種口訣的第二句是第一句的依次倒讀,第四句是第三句的依次倒讀。
所以,如果將北大漢簡《六博》篇整理者所述口訣的第四句改為“張曲詘長高”不僅符合了六博棋口訣兩兩依次倒讀的規(guī)律,而且也符合整理者所說的博局上的九個棋位與六十甲子相對應的關系。
北大漢簡五的《六博》篇與尹灣漢墓木牘《博局占》都是關于這種占法的文獻。兩者有很多相同之處,但也存在著不少的不同之處,“最顯著的區(qū)別是博局中六十甲子的排列方式。尹灣《博局占》木牘的干支排列,可以歸納為九位一組的七輪循環(huán)。若以六甲計數(shù),從甲子到壬申分別布列于高、長、詘、曲、張、道、楬、廉、方九位,而癸酉已出方至廉,進入下一輪循環(huán)。北大漢簡《六博》的干支排列與此不同,表現(xiàn)為十位一組的六輪循環(huán),即從甲子到癸酉,分別對應高、長、詘、曲、張,張、道、楬、兼(同廉)、方,其中張位容納了戊辰、己巳兩個干支”[4]。
孔家坡漢簡《日書》的《天牢》篇[5]與北大漢簡五的《六博》篇占卜有相類似之處。《天牢》篇中所附圖形是“博”的變形“塞”[6]68,也是按照固定路線和六十甲子的順序運行。我們推測本篇可以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此天牢……五曰死”,第二部分是“居官、宦御……五曰臣代其主”。根據(jù)上面的劃分,所以其占卜方法可能也分為兩個,即第一部分為第一種占卜方法,此用于系者;第二部分為第二種方法,此用于居官、宦御的人?!短炖螆D》是古人受了秦漢時盛行的六博游戲的影響而發(fā)明的,圖上有六十甲子,是按照陰陽五行分布在東西南北等方位,這也是古人對時空觀念和宇宙觀念的模擬與再現(xiàn)?!短炖螆D》體現(xiàn)了古人做官時對運氣的渴求,而運氣則是“冥冥之中的天道”[6]70。另外,王家臺秦簡中《政事之?!芬灿蓄愃频膱D式,但其功用可能也是用來卜問仕途、官運的[6]74。
《六博》中還有三支簡是介紹“入官”和“衣”的吉兇宜忌的,此類內(nèi)容在出土《日書》中習見?!叭牍佟奔礊楣偕先危饕侵v官員何時上任吉利,會有升遷等事;何時上任會有兇險,發(fā)生對自己不利的事情。簡帛《日書》中和“入官”吉兇有關的材料有睡虎地秦簡《日書》[7]甲種的《入官》篇、《天李》篇和乙種的《入官》篇,孔家坡漢簡《日書》中的《入官》。傳世文獻中的選擇通書有“上官吉日”、“上官壇經(jīng)”、“逐月上官吉日”等也是于此有關的內(nèi)容,另外,“這些內(nèi)容還被繪成圖,如‘天遷圖’、‘回避吉兇圖’等”[7]。
“衣”主要是講制衣服的宜忌,即是說哪天適合做衣服,哪天做衣服會有兇險,而且在特定日子做出來的衣服還具有特定的功能,如可以躲避兵器。這樣的記載在后世也還可以見到,如《論衡·譏日篇》記載:“裁衣有書,書有吉兇。兇日制衣則有禍,吉日則有福”[8]?!度諘分信c“衣”吉兇有關的材料有睡虎地秦簡《日書》甲種的《衣》篇和乙種的《制衣》篇,放馬灘秦簡《日書》乙種的《衣》篇,敦煌遺書《吉兇避忌條項》有和此相關的條目。傳世文獻如《新編歷法集成·續(xù)集》的“裁衣合帳”項也與此有關。
古人把天、地、人稱為三才,并認為天、地、人彼此之間是互相聯(lián)系的,它們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天與人同類相通,相感相應,天能干預人事,人也能感應上天”,“古人是以一種整體的眼光來看待世界的,他們認為天、地、人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天道與人事、自然界與人類社會在本質上具有一體性,是相類相通的”[9]?;谶@種“宇宙整體”觀念的認識,古人身邊的大山、樹、動物、酒都可以作為與神靈溝通的工具,而占卜則是古人與神靈、天地交通的重要手段,古人并以此來知曉神靈的旨意,讓自己的行為符合“天地之道”。古人認為只有順應天地的安排,自己的行事才會順利無阻,否則便會受到天道的嚴懲,即是《管子·形勢》篇所說的“順天者有其功,逆天者懷其兇,不可復振也”[10]。
古人的思想、行為是當時社會環(huán)境的體現(xiàn)。春秋時期,各諸侯國實力不斷增強,交替稱霸,周天子的地位下降,這種動蕩的社會使得人們的憂患意識不斷增強,“憂患意識的后果是政治改革的出現(xiàn)和強化政治秩序的努力,這強化了西周以來人文思想成長的趨向,最終導致了一種現(xiàn)世性質的政治倫理思考的產(chǎn)生,這種思考傾向于以人的方式而非神的方式來看待人類社會的秩序”[11]。
這種“以人的方式而非神的方式來看待人類社會的秩序”使得當時的人們更加關注祭祀神靈所帶來的現(xiàn)世價值和政治功用,更加強調人要致力于社會的興衰而不是一味的諂媚于鬼神。這種重現(xiàn)世功用的思想在戰(zhàn)國時期表現(xiàn)的更加直白,當然這種變化也是受到了當時諸子的影響,如儒家的重現(xiàn)世遠鬼神的精神以及法家重功利的思想。由此,人們對于占卜結果不再是關切神靈的喜好而是轉向自身的利益。
學界對于北大漢簡五《六博》篇的重視還需要進一步的加強,學者對《六博》篇所反映的宗教和思想意義并未予以足夠的關注,且研究多集中于字詞的考證與訓詁。目前《六博》篇似乎僅有龐壯城先生的考釋文章,如龐先生認為《六博》簡二〇的“知行若亡日,以案之博道。不知,以初來問日占之”句中的“若”當訓為“或”,“表示選擇關系”;該句是指“指知道出行或是逃亡的日子,則按此日子以博局占之。若不知道,便以初次來問占之日子進行占卜”。[12]我們期望更多的學者可以投入到北大漢簡的研究中來。
由于出土簡帛材料埋藏地下未經(jīng)流傳,故而減少了許多像傳世文獻那樣因流傳而致的訛誤,這為我們提供了更加真實、可靠的信息。北大漢簡五中的《六博》篇對于研究古時流行的六博戲提供了重要的信息,對于恢復六博戲的玩法具有重要的價值。
[1]北京大學出土文獻研究所.北京大學藏西漢竹書[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4.
[2]周天游,校注.西京雜記[M].西安:三秦出版社,2006:204.
[3]李解民.尹淹漢墓博局占木牘試解訂補[J].文物,2000,(8):75.
[4]陳侃理.北大漢簡數(shù)術類六博、荊決等篇略述[J].文物,2011,(6):86.
[5]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隨州市考古隊.隨州孔家坡漢墓簡牘[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6:174.
[6]李零.中國最早的升官圖——說孔家坡漢簡日書的居官圖及相關材料[J].文物,2011,(5).
[7]劉樂賢.睡虎地秦簡日書研究[M].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206.
[8][東漢]王充.論衡[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74:367.
[9]李城志,賈惠如.中國古代堪輿[M].北京:九州出版社, 2008:97.
[10]黎鳳翔.管子校注[M].梁運華整理.北京:中華書局, 2004:44.
[11]陳來.古代思想文化的世界——春秋時代的宗教、倫理與社會思想[M].北京:三聯(lián)書店,2002:11.
[12]龐壯城.北大漢簡《陰陽家言》、《雨書》、《荊決》、《六博》考釋零箋[J/OL].(2015-11-19)[2016-5-16].http //www.bsm.org.cn/show_article.php id=2362.
責任編輯:周哲良
K890
A
1672-2094(2016)04-0097-03
2016-05-20
賀璐璐(1990-),男,山東臺兒莊人,西南大學漢語言文獻研究所碩士。研究方向:出土文獻與典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