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利君 朱劍剛 朱清嘉 丁倩倩 劉 赟 張如陽(江蘇蘇州市吳中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蘇州215128)
艾司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腦卒中后抑郁障礙的對照研究
陳利君朱劍剛朱清嘉丁倩倩劉赟張如陽(江蘇蘇州市吳中人民醫(yī)院神經(jīng)內(nèi)科蘇州215128)
目的:分析腦卒中后抑郁障礙分別應用艾司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選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在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后抑郁障礙患者88例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給予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對照組給予文拉法辛治療。對比兩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以及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結果: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9.08%)、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20.17±6.55)分與對照組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40.91%)、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23.89±6.92)分相比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艾司西酞普蘭在顯著降低腦卒中后抑郁障礙患者的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的同時,還能有效降低不良事件的發(fā)生率。
腦卒中后 艾司西酞普蘭 文拉法辛 抑郁障礙
近年來,腦卒中等心血管疾病的發(fā)病率越來越高,導致腦卒中后抑郁障礙的發(fā)病率隨著增加[1]。腦卒中后抑郁障礙若得不到及時有效的治療,很可能會提高患者的死亡率。因此選擇合理、有效的治療藥物是十分關鍵的,不同的藥物,治療效果各不相同,本研究為了進一步分析腦卒中后抑郁障礙分別應用艾司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的臨床效果,在我院選取患者88例,收集資料,進行分析,現(xiàn)將具體情況匯報如下:
1.1一般資料:選取2015年6月~2016年7月在我院治療的腦卒中后抑郁障礙患者88例,根據(jù)隨機數(shù)字列表法分為兩組,分別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中,男性24例,女性20例,年齡47~84歲,平均年齡(65.31±18.43)歲;對照組中,男性25例,女性19例,年齡46~82歲,平均年齡(63.71±18.05)歲。經(jīng)過統(tǒng)計學處理,兩組的性別比、臨床表現(xiàn)等一般資料均沒有發(fā)現(xiàn)明顯差別,具有可比性(P>0.05)。
1.2方法:觀察組口服艾司西酞普蘭(西安楊森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100165),從5mg開始服用,維持一周后,根據(jù)實際病情可服用20mg;對照組口服文拉法辛(成都康弘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70269),從25mg開始服用,維持一周后,根據(jù)實際病情可服用150mg。兩組均每天一次服藥,堅持用藥42d。
1.3評價指標:對比兩組藥物的不良事件發(fā)生情況以及患者的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情況[2]。
1.4統(tǒng)計學方法:統(tǒng)計分析時采用SPSS17.0軟件,用(±s)表示計量資料,用X2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t檢驗比較組間,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兩組的不良事件比較:觀察組惡心(2.27%)、困倦(2.27%)、口干(2.27%)、頭痛(2.27%);對照組惡心(11.36%)、困倦(9.09%)、口干(6.82%)、頭痛(4.55%)、便秘(2.27%)、心悸(2.27%)、頭暈(4.55%)。分析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9.08%)與對照組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40.91%)相比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兩組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比較:治療前,治療2周、4周、8周后,觀察組的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分別為(27.12±6.52)分、(15.01±4.52)分、(9.11±3.10)分、(6.02±3.01)分與對照組的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分別為(26.67±7.02)分、(16.66±6.26)分、(10.31±3.60)分、(6.87±2.41)分相比,差異沒有統(tǒng)計學意義(P> 0.05)。治療1周后,觀察組的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20.17±6.55)分與對照組的漢密頓抑郁量表評分(23.89±6.92)相比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腦卒中是臨床常見病,患者在發(fā)病后往往會發(fā)生多器官功能減退,使患者正常運動功能、言語功能等受到一定程度的影響,嚴重影響生活質(zhì)量,患者很容易發(fā)生抑郁障礙,從而增加治療難度,影響預后[3~4]。目前,對于腦卒中后抑郁障礙的治療,臨床上主要應用文拉法辛、艾司西酞普蘭等藥物,幫助患者恢復健康[5]。
本組研究結果顯示,經(jīng)艾司西酞普蘭治療1周后患者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與文拉法辛相比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在腦卒中后抑郁障礙的治療過程中,艾司西酞普蘭藥物具有高選擇性,能夠加強5-羥色胺轉運蛋白上的異構位點、基本位點的結合作用,抑制突觸間隙對5-羥色胺的回收,使其能夠在短時間內(nèi)發(fā)揮抗抑郁障礙的作用,有效降低患者的漢密爾頓焦慮量表評分,及時改善患者臨床表現(xiàn)。同時經(jīng)艾司西酞普蘭治療后的不良事件總發(fā)生率與對照組相比也明顯降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更加說明在腦卒中后抑郁障礙治療中,艾司西酞普蘭比文拉法辛具有更多優(yōu)勢,前者能夠有效降低藥物不良反應的發(fā)生率。
綜上所述,艾司西酞普蘭能夠有效改善腦卒中后抑郁障礙患者抑郁等臨床表現(xiàn),提高患者的生活質(zhì)量。
[1]郭力,白淵翰,孫潤珠,等.鹽酸文拉法辛和草酸艾司西酞普蘭治療抑郁癥的對照研究[J].神經(jīng)疾病與精神衛(wèi)生,2012,12(2):114-116.
[2]白樹新,李莉,王艷玲,等.草酸艾司西酞普蘭與鹽酸文拉法辛治療腦卒中后抑郁的臨床對照研究[J].大家健康(上旬版),2016,10(3):155-156.
[3]魏新貞,王新福,陳會然,等.艾司西酞普蘭、帕羅西汀與文拉法辛治療抑郁癥成本-效果分析[J].河北醫(yī)藥,2011,33(14):2178-2179.
[4]孫榮躍,鄭新建,陳偉青,等.艾司西酞普蘭治療老年抑郁癥的臨床療效[J].中國臨床藥理學雜志,2013,29(9):656-658.
[5]李建華,陳海支,林敏,等.艾司西酞普蘭與文拉法辛治療難治性抑郁癥的對照研究[J].醫(yī)藥導報,2009,28(10):1277-1278.
R 749.4
B
1672-8351(2016)11-004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