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霧霾天 我們如何安全行駛
霧霾,近年來這個詞語已經“紅遍”大江南北,許多城市陷入其中。這種惡劣的天氣嚴重影響了人們的日常生活,其中也包括行車安全。霧霾天能見度低及路況較差、極易發(fā)生剮蹭和追尾等交通事故,甚至是連環(huán)相撞等惡性事故,其中每年因為天氣原因而造成的事故占很大比例。警鐘長鳴,即便如此,當問及大家在惡劣天氣條件下如何行車時,卻依然難以得到正確的答案。
在“十面霾伏”的環(huán)境下開車,除了要求駕駛員具有良好的應對措施外,更要有良好的開車習慣以及正確的駕駛技巧。霧霾天如何安全行車,應該成為每位駕駛員的必修課。
一、視線差,能見度降低
駕駛員視野受限對道路情況感知能力差,信息獲取得少。對行人、車速和車間距的判斷與控制不易把握,霧濃時更會出現看不清道路的寬窄曲直,辨不明方向的現象。
二、易產生疲勞駕駛
由于視線模糊,加之擋風玻璃上有水霧,駕駛員因看清路面而不知不覺改變駕駛姿勢,身體前傾,頭部湊近車前玻璃,這種非正常的駕駛姿勢容易勞累,而且在打方向盤與制動時也容易造成操作不當或貽誤處置時機。
三、心理高度緊張、恐懼、急躁
在高速上行駛不但要觀察前方,還要注意后方車輛的行駛,駕駛員容易出現緊張情緒;在公路上行駛,既擔心車輛又擔心路人;在城市道路擔心視線不清闖紅燈和黃燈扣分罰款。在這種情況下只能艱難地向前“爬行”,但又想快點走出迷霧,容易使駕駛員產生急躁的情緒,無形之中就加快了車速。正是由于受這些不穩(wěn)定情緒的影響,才會忙中出錯。
四、道路濕滑制動效能差
霧天道路濕滑,尤其是瀝青路面,致使汽車制動距離安全區(qū)增大,同時又容易產生車輛側滑的現象,對車輛的制動性能及方向操控穩(wěn)定性造成很大的影響。
一、正確使用燈光
霧霾天行車,最好把車燈都打開(除了遠光燈),除了照亮前路還為了提醒后方車輛你的位置,如果在高速路行駛或者嚴重霧霾,還要打開雙閃。切忌,霧霾天不要使用遠光燈,因為遠光燈是向上方照的,射出的光線被霧霾漫反射,會在車前形成白茫茫一片,開車時反而什么都看不見了。
二、保持較低車速
霧霾天行車要嚴格遵守交通規(guī)則限速行駛,千萬不可開快車。霧霾越大,可視距離越短,車速就必須降低。能見度小于200米大于100米時,時速不得超過60公里;能見度小于100米大于50米時,時速不得超過40公里;能見度在30米以內時,建議停在路邊不要行駛了,注意一定要找一個安全的位置停車。高速公路必須駛出收費站或駛入服務區(qū)。
三、勤用喇叭多提示
霧霾天勤按喇叭可以起到警告行人和其他車輛的作用,聽到其他車的鳴笛時,應當立刻笛回應,提示自己的行車位置。兩車交會時應按喇叭提醒對面車輛注意,同時關閉防霧燈,以免給對方造成炫目感;如果對方車速較快,應主動減速讓行。
四、勿猛剎車急轉向
不要猛踩剎車或急打方向是考慮到霧霾天無法分辨車距,如果緊急踩剎車或急打方向的話,會讓后車或旁邊車輛無法判斷距離,從而導致追尾或刮碰等情況發(fā)生。當然,避免緊急剎車的最好辦法就是慢速且距離前車有比較長的車距。如果前方需要緊急制動,可以連續(xù)幾次輕踩剎車,達到控制車速的目的,并可以有效地提醒后車注意。
五、不要盲目超車
如果發(fā)現前方車輛??吭谟疫?,切勿盲目超車,因為有可能是它禮讓對面來車通過。超越路邊停放的車輛時,要在確認其沒有起步意圖且對面無來車后,適時鳴笛,從左側低速繞過。
六、行車居中勿靠邊
霧霾天視線差,因此,如果行駛在單向三條車道,盡量選擇中間車道行駛。如果道路兩邊出現突發(fā)情況,在中間行駛能夠將其避免。
七、設立警告人撤離
行車中車輛故障或發(fā)生事故后,應盡量將車轉移至路肩,在來車方向150米(此為高速公路情況下的設置距離)外設置三角警示牌,并開啟雙閃燈。人員迅速撤離后,及時報警。有條件的需用手電光、其他警示帶或發(fā)生裝置向后方來車示意,注意行車安全。千萬不要留在車內或在車道上行走,避免二次事故的發(fā)生。
八、車內除霧很重要
外界一有霧霾產生,車內也就產生了霧氣。因此,在霧氣形成的時候最好開啟后窗除霧、后視鏡除霧功能,并將出風口朝向前風擋,動用一切辦法降低車內霧氣的產生。
九、盡快駛離莫停車
車輛如果進入“團霧”區(qū)域內,司機不能有任何僥幸心理,需要立即提高警惕,減速通過。特別是駕駛員在進入能見度很低的“團霧”區(qū)域時,切記不能就地停車,最好就近選擇道路出口緩慢駛出,或進入附近的服務區(qū)暫避,等待“團霧”消散。
十、迷路使用GPS或地圖軟件
如果在一個陌生的地方開車,又因有嚴重霧霾找不到路該怎幺辦?這時候你有一套導航儀是最好的了,道路信息都存在里面,你設定好路線根據它的提示慢速前行,即使看不到指示標志,GPS也會提醒你什么時候該駛出路口。
第一類:靠近湖泊的路段
經常駕車出行的老司機往往有這樣的經驗,冬季途經靠近湖泊的路段時,容易遇見奇怪的“團霧”,一團一團的,像飄浮的大氣球,時有時無。司機好不容易擺脫一團霧的籠罩,本以為可以松一口氣,團霧卻又在不經意間降臨,等你意識到有霧的時候,已進入霧團中心了。
“團霧”一般出現在晝夜溫差較大、無風的早晨,有時傍晚也會發(fā)生。目前正是“團霧”的多發(fā)季節(jié)。其實“團霧”是輻射霧的一種通俗說法,是局部的水汽受輻射降溫引起的,素有“馬路殺手”之稱。具體路段為京滬高速高郵段、京滬高速寶應段以及部分靠近水域的路段等周邊地區(qū),“團霧”比較常見。
警方支招:當行駛中,觀察到前方有“團霧”發(fā)生視線受阻時,應立即采取減速措施,確保車輛平穩(wěn)停車,并留有余地。進入“團霧”前,如距離和車速都能滿足變道條件,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打開信號燈,減速駛入最右側車道。這樣做的目的是:萬一前方發(fā)生事故堵車時,能迅速進入應急車道避讓通過,避免發(fā)生后車追撞。
第二類:長下坡路段霧天多危險
據介紹,長下坡路段往往也是特殊天氣條件多發(fā)路段。行經長下坡路段,不少駕駛人往往習慣長時間踩住剎車,那樣可能會導致制動器失效,再加上霧天條件下制動器敏感性下降,因此,霧天下坡時,不要單純依靠制動減速,選擇低擋位降速,此外絕不允許空擋滑行或熄火滑行。
警方支招:霧天途經長下坡路段時,應加強觀察,減慢至適當車速平穩(wěn)通過,沒有突發(fā)情況不要緊急剎車。如遇前方堵車,除非你在最右側車道能無障礙進入應急車道避讓通過外,不要再嘗試變換車道。
第三類:城郊接合部路段警惕“象鼻形”霧氣
經常在大霧中駕車的人估計都有這樣的感受,濃霧來臨前,會有一個“濃—淡—濃”的反復過程,迷惑司機,使司機警惕性降低。據了解,專家將霧前這一“濃—淡—濃”變化稱之為大霧“象鼻形”現象,可能與大霧降臨前短暫的“大氣同溫”(水汽冷卻會散熱)有關。這種“象鼻形”霧氣往往多發(fā)于城郊接合部路段。
警方支招:當能見度降到200米到300米時,會突然出現一個短暫回升期,約在10分鐘的時間內,能見度會回升到600米至700米。表面上看,霧像是要散去的樣子,但大約在30分鐘到2小時內,能見度會迅速下降到100米以下,對交通產生極大的威脅。此駕駛人遇到濃霧突然降臨,來不及進入就近的服務區(qū)時,應盡快把車??吭诟咚俟仿芳缟?,打開霧燈、示廓燈和尾燈。等到視線恢復到一定程度時,盡快離開路肩,或根據實際情況到服務區(qū)找安全地帶??俊?/p>
第四類:急轉彎路段霧氣最遮擋視線
急轉彎路段本來就屬于事故易發(fā)地點,加上霧氣遮擋、視線阻攔,急轉彎路段即使只是薄薄的霧氣,其實也存在著巨大的危險性。
警方支招:在霧區(qū)急轉彎路段行車時,不要猛踩或者快松油門,更不能緊急制動和急打方向盤。如果必需降低車速時,先緩緩放松油門,然后連續(xù)幾次輕踩剎車,達到降低車速的目的。
第五類:“S”形道路霧天易追尾
途經“S”形道路時,前后車距不易控制,因此十分容易發(fā)生追尾事故。
警方支招:途經“S”形道路,車輛應該盡量避開清晨和午夜霧氣多發(fā)時段。如進入有霧區(qū)域,應盡量使用近光燈,這樣可以看清楚地面的標線,沿著標線保持方向,防止跑偏。在不確定前方情況下,用好汽車喇叭也很重要,防止追尾事故的發(fā)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