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玲
地膜覆蓋是提高馬鈴薯產(chǎn)量的有效措施,而馬鈴薯生長發(fā)育形成產(chǎn)量總的要求是涼爽,不耐高溫。從播種到出苗溫度對馬鈴薯的產(chǎn)量為正貢獻(xiàn),出苗至分枝前后是熱量影響產(chǎn)量的最不敏感時期,分枝之后地上部分形成花序,之后進(jìn)入開花期,地下塊莖開始膨大,此期需要涼爽的氣溫,塊莖形成期最適宜溫度為20℃,27—32℃則引起塊莖發(fā)生次生生長,形成畸形小薯,塊莖增長期最適宜溫度為15—18℃,20℃塊莖增長速度減緩,25℃塊莖生長趨于停止。而覆膜后必然導(dǎo)致地溫升高,相對而言黑膜增溫比白膜低,為了弄清黑膜在覆膜馬鈴薯栽培中的溫度動態(tài)、水分動態(tài)變化和對馬鈴薯產(chǎn)量形成的影響,特進(jìn)行本試驗,以為大面積應(yīng)用提供科學(xué)依據(jù)。
一、材料方法
海原縣年平均氣溫6.7℃,無霜期140d,年降水360mm,土質(zhì)疏松,為灰鈣土,土壤肥力好,有機質(zhì)含量5.25g/kg,全鹽0.20g/kg,全NO.63 g/kg,堿解N21 g,kg,有效P13.5 mg/kg速效K159mg/kg,PH8.20,土壤容重1.36g/cm3,主要分布在7—9月份,是典型的旱作雨養(yǎng)農(nóng)業(yè)區(qū),具備馬鈴薯生長發(fā)育的適宜溫度。
試驗共設(shè)8個處理:(1)起壟秋覆黑色膜壟上種植,(2)起壟秋覆黑膜膜測種植,(3)起壟播期覆黑膜膜測種植,(4)起壟秋覆白膜種植,(5)起壟播期覆白膜膜測種植,(6)雙行靠種植(7)起壟不腹膜種植(8)全膜雙壟大壟面膜測種植,小區(qū)面積為長10m×寬8m=80m2,區(qū)距50em,排距70cm,保護(hù)行2m.每小區(qū)種馬鈴薯8行,重復(fù)三次,采用隨機排列。各處理施肥量均等,畝施農(nóng)家肥3000kg、N肥11kg、P2055.4kg、K204kg,農(nóng)家肥、磷、鉀肥全部基施,N肥2/3秋基施,1/3追施。3000株,畝左右,品種選用冀張薯8號。
二、結(jié)果與分析
不同覆膜方式對馬鈴薯不同生育期土壤含水量的影響,不同覆膜模式下不同生育期0-100cm土壤水分含量來看以全膜雙壟大壟面膜測種植最高,其次起壟秋覆黑色膜壟上種植、起壟秋覆白膜種植、起壟秋覆黑膜膜測種植、起壟播期覆黑膜膜測種植、起壟播期覆白膜膜測種植、雙行靠種植、起壟不覆膜種植。
土壤地溫對不同膜色覆膜方式的影響馬鈴薯不同生育期0—20℃土壤溫度,覆膜馬鈴薯比露地馬鈴薯明顯偏高;覆膜馬鈴薯比不覆膜覆膜馬鈴薯開花期以前土壤溫度明顯偏高;全膜高于半膜;秋季高于播期;白膜高于黑膜;壟上種植高于莫測種植;開花期以后,受馬鈴薯地上部植株的遮光影響土壤溫度偏高不明顯。
不同處理馬鈴薯出苗率、生育期分析,由表1可知,地膜覆蓋各處理的出苗率均高于對照,處理全膜雙壟大壟面膜測種植、起壟秋覆黑色膜壟上種植、起壟秋覆黑膜膜測種植、起壟播期覆黑膜膜測、種植起壟秋覆白膜種植、起壟播期覆白膜膜測種植出苗率分別為98%、96%、96%、95%、95%、95%、起壟不覆膜種植和對照出苗率均為90%,說明地膜覆蓋可提高出苗率,且以黑色全膜出苗率高比對照高出8個百分點。從不同生育期來看全膜雙壟大壟面膜測種植、起壟秋覆黑色膜壟上種植、種植起壟秋覆白膜種植、起壟播期覆白膜膜測種植成熟期相同,比起壟秋覆黑膜膜測種植、起壟播期覆黑膜膜測提前2天;起壟秋覆黑膜膜測種
三、結(jié)語
經(jīng)試驗旱地馬鈴薯覆膜栽培時,以秋季黑色全膜雙壟大壟面膜測種植抗旱保苗效果最好,出苗率最高,為98%,折合產(chǎn)量最高,為2344.51kg/畝,比對照增產(chǎn)48.7%,特別是黑色地膜全膜雙壟溝壟側(cè)種植技術(shù),不僅提高了土壤溫度和納雨蓄墑效果,同時,還有效的抑制田間雜草生長,改善了農(nóng)作物生長環(huán)境??偟膩碚f黑膜比白膜好,白膜比露地好??纱竺娣e推廣應(yīng)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