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詩盈
[摘要]由華納電影公司斥資上億美元創(chuàng)制的影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改編自J.K.羅琳的同名小說,于2001年上映,隨后上映的系列影片均在全球范圍內(nèi)引發(fā)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和商業(yè)價值。在中國,“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也擁有著大量的粉絲和研究者,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著眼于“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主題,自其中主人公的成長之路、成長之境、成長之意三個層面,對“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成長主題進行探析。
[關(guān)鍵詞]哈利·波特;成長之路;成長之境;成長之意
一、“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之“成長”
“哈利·波特”系列影片改編自J.K.羅琳的同名小說,自J.K.羅琳創(chuàng)作了“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后,這一系列作品旺盛的生命力使世界文壇為之震驚,甚至被稱為當代文學史上的一大奇跡,被翻譯成為數(shù)十種語言在全世界許多國家和地區(qū)廣泛流傳。事實上,“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是作者J.k.羅琳寫給女兒的睡前讀物,通過構(gòu)建一個引人入勝的魔法世界宣揚愛之美好,而這一用魔幻體現(xiàn)溫情與勵志的方式也成為“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名揚全球的關(guān)鍵。有評論者認為,J.K.羅琳所創(chuàng)作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不僅具有旺盛的文學生命力,同時也具備了被搬上銀幕的潛質(zhì),正因如此,2001年,由華納電影公司斥資上億美元創(chuàng)制的影片《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上映,這部影片一經(jīng)上映,便在全球范圍內(nèi)引發(fā)了巨大的轟動效應,取得了八億美元的驚人票房收入,全球影迷對這部電影的迷戀程度仿佛是中了“魔法”一樣。可以說,無論是在電影藝術(shù)層面,還是在商業(yè)價值層面,《哈利·波特與魔法石》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在《哈利·波特與魔法石》之后的十數(shù)年問,《哈利·波特與密室》《哈利·波特與阿茲卡班的囚徒》《哈利·波特與火焰杯》《哈利·波特與鳳凰社》《哈利·波特與混血王子》《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上)、《哈利·波特與死亡圣器》(下)先后被搬上銀幕,這些影片也都取得了驚人的票房成績,飽受贊譽,而上述的這些影片也構(gòu)成了“哈利·波特”系列影片??偟膩碚f,“哈利·波特”系列影片是一次忠于原著的改編,其中對于愛的詮釋在很大程度上與J.K.羅琳的小說十分相似,這不僅使許多兒童成為“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忠實粉絲,也使許多成年人在“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尋找到了遺失的美好和未來的愿景。
在中國,“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也擁有著大量的粉絲,該系列影片的熱映也引發(fā)了業(yè)界的關(guān)注,許多中國研究者從不同的角度對“哈利·波特”系列影片進行了有益的探討。就中國對于“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研究而言,主要集中在該系列影片的魔幻元素運用、人物形象刻畫、英雄主義情結(jié)以及影片傳播和影響等方面,但總的來說,對該系列影片的研究尚不如對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的研究充分。中國社科院的著名研究者葉舒憲就曾對“哈利·波特”系列小說從“神話一原型”理論的角度進行了研究,對“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研究也具有一定的借鑒意義。本文將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著眼于“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主題,自其中主人公的成長之路、成長之境、成長之意三個層面,對“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成長主題進行探析。
二、“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成長之路
“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主人公自然是題名中的哈利·波特。哈利·波特的童年生活并不幸福,他的父母曾經(jīng)是非常優(yōu)秀的魔法師,在伏地魔的襲擊中喪生,而哈利·波特的存活正是父母用生命換來的。童年時期哈利·波特并不知道自己體內(nèi)流淌著魔法師的血液,在麻瓜姨媽家的生活也不盡如人意,被排擠的哈利·波特成為姨媽家中的“弱者”。盡管如此,哈利·波特成為強者的意志并沒有被磨滅,而進入魔法學校則成為哈利·波特成長之路的真正開端,缺乏親情的童年生活在哈利·波特進入魔法學校后畫上了句點。在進入魔法學校后,哈利·波特的成長之路也并非一帆風順,在“石化”事件中,能夠輕易學會伏地魔的蛇佬腔的哈利·波特被大家另眼相看,甚至因為這一危險人物的存在,魔法學校面臨著關(guān)閉的危機,但是在懷疑的目光中,哈利·波特并沒有屈服,而是勇敢地穿越禁林尋找蜘蛛怪以破解真相,并憑借自己內(nèi)心對魔法學校強大的愛殺死了蛇怪,實現(xiàn)了與伏地魔之間戰(zhàn)爭的勝利。隨著影片劇情的發(fā)展,哈利·波特還遭遇了來自“黑狗”的死亡預兆,在死亡的預兆下,哈利·波特通過練習咒語克服了內(nèi)心的恐懼并成功呼喚了守護神。
在哈利·波特的成長之路上,最大的障礙就是與自己有著千絲萬縷聯(lián)系的敵對勢力伏地魔。尚在襁褓之中的哈利·波特曾被伏地魔在額頭上留下了一道疤痕,隨著這道疤痕的產(chǎn)生,伏地魔的一小部分靈魂也附在了哈利·波特的身上,因此,哈利·波特在成長的過程中,不僅要對抗現(xiàn)實中的伏地魔,還有與體內(nèi)的伏地魔的靈魂進行斗爭。在“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邪惡勢力的代表伏地魔處于對愛疏離的狀態(tài)之中,妄圖通過不斷分裂自己的靈魂來重塑“自我”并尋找永生,就這一層面而言,伏地魔的邪惡、無愛與哈利·波特的正義和博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正是在這種對比中,哈利·波特以愛為指引戰(zhàn)勝了伏地魔,“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也以此凸顯了哈利·波特成長過程中“愛”的強大力量。在與伏地魔的斗爭中,哈利·波特不僅經(jīng)受著伏地魔現(xiàn)實中的挑戰(zhàn),也遭遇著內(nèi)心的困惑和掙扎。當哈利·波特額頭劇痛后,他便意識到自己與伏地魔存在心靈感應,這種心靈感應使哈利·波特能夠輕易地學會屬于伏地魔的黑魔法,這一度使他喪失了與伏地魔較量的信心。更為可怕的是,哈利·波特似乎感受到自己正是伏地魔,也正在進行著伏地魔的“事業(yè)”。魔法學校的校長鄧布利多曾在哈利·波特的眼睛中看到了伏地魔的影子,而哈利·波特也不止一次地在奇怪力量的控制下想要殺死自己的至親鄧布利多。在三強爭霸賽中,哈利·波特發(fā)現(xiàn)伏地魔用自己父親的骨灰、仆人的肉及哈利的血成功“復活”找回了肉身,于是他便將這一消息告訴了魔法學校,但是學校的魔法部卻不愿意相信伏地魔復活的事實。在無奈之下,哈利·波特成立了社團,在社團中開始教授同學們抵抗伏地魔黑魔法的咒語。然而,在一系列的斗爭中,鄧布利多不僅被迫離開學校,哈利·波特也目睹了自己的教父“小天狼星”的死亡。在這次慘痛的經(jīng)歷過后,哈利·波特并沒有向現(xiàn)實的困難和內(nèi)心的困頓妥協(xié),在完成了一次次的死亡挑戰(zhàn)后,反而更加堅定了戰(zhàn)勝邪惡的意志,逐漸成長為一個擁有完美人格的魔法師和超越常人的英雄。
三、“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成長之境
正如前文所述,哈利·波特的父母在與伏地魔的戰(zhàn)斗中喪生,自幼成長在姨媽家中的他并沒有得到應有的親情,而這種冷漠的童年成長環(huán)境與其進入魔法學校后的成長環(huán)境形成了鮮明的對比。進入魔法學校后的哈利·波特與羅恩、赫敏成為朋友,在險象環(huán)生的成長之境中,哈利·波特得到了朋友的幫助,這更加堅定和增強了哈利·波特打敗伏地魔的信心與勇氣,而三人真摯的友情也在一次次歷險中得到了升華。
在魔法學校校長鄧布利多死后,哈利·波特延續(xù)著鄧布利多的使命,開始準備尋找并毀掉附有伏地魔靈魂的魂器。在出發(fā)之前,哈利·波特的摯友赫敏和羅恩共同住在羅恩父母的家中,為了保護赫敏和羅恩,哈利·波特決定獨自去尋找魂器。事實上,在三人來到羅恩家中之前,赫敏已經(jīng)做好了充足的準備與哈利·波特一同完成尋找魂器這個危險的使命,為了防止自己在尋找魂器的過程中出現(xiàn)意外而使父母傷心,赫敏對自己的麻瓜父母施了遺忘自己的魔咒,并在咒語的幫助下抹去了家庭中自己所有的成長痕跡,堅決地與哈利·波特共同踏上了尋找魂器之路。在尋找魂器的過程中,哈利·波特、赫敏和羅恩踏上了流亡之旅,但受到魂器的影響,羅恩的情緒變得十分憤怒,在盛怒之下羅恩使用魔法離開了哈利·波特和赫敏。但是在哈利·波特受到魂器威脅即將喪命之時,羅恩不僅及時出現(xiàn)并拯救了哈利·波特的生命,而且還克服了魂器造成的幻影成功破壞了魂器,完成了三人的使命。在赫敏、羅恩的幫助下,哈利·波特克服了一個又一個困難,創(chuàng)造了許多不可思議的“奇跡”。更為重要的是赫敏、羅恩與哈利·波特在魔法學校中建立了深厚的友誼,而這種友誼正是哈利·波特在魔法學校的成長之境,真摯的友情無疑為哈利·波特的成長提供了良好的環(huán)境。
四、“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成長之意
英國曾經(jīng)做過一個關(guān)于兒童讀物的調(diào)查,J.K.羅琳的“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成為西方父母向孩子最多推薦的書目,而由“哈利·波特”系列小說改編而來的同名系列影片也成為許多家長十分認可的兒童電影,這無疑說明了“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成長之意。正如前文所述的“成長之路”和“成長之境”,在整個“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主人公哈利·波特從一個十歲的孩童逐漸成長為一個幾乎擁有完美性格的成年人,而在魔法世界中不斷成長的哈利·波特正是現(xiàn)實世界中兒童成長的一種魔幻折射,觀看影片的兒童能夠在哈利·波特的成長故事中看到生活的艱難、理解成長的不易。在感悟成長的同時,“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的魔幻性也在很大程度上發(fā)揮了守護兒童想象力的意義,這種想象力將為兒童的成長提供難能可貴的動力。
“哈利·波特”系列影片成長主題的意義不僅體現(xiàn)在現(xiàn)實生活中觀看影片的兒童身上,還體現(xiàn)在對于成年觀眾的啟發(fā)之上。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影迷很多都是成年人,而該系列影片對于成年觀眾的意義則在于“解脫”,為身處無聊煩悶的成年世界中的他們提供精神的解脫。在社會現(xiàn)代化快速推進的進程中,成年人面臨著沉重的生活壓力,這使他們經(jīng)常處于緊張和疲憊的狀態(tài)之下,功利主義的思潮使成年人遠離了非現(xiàn)實的事物,對于天馬行空的藝術(shù)作品往往嗤之以鼻,然而“哈利·波特”系列影片卻憑借引人入勝的劇情設置和豐滿的人物形象塑造使成年觀眾自覺地融入了該系列影片所構(gòu)建的魔幻世界之中,點燃了成年觀眾的想象力。這種由魔幻引發(fā)的“解脫”也成為成年人鐘愛“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的重要原因。同時,成長并非兒童的專屬,所有的個體在其生命存續(xù)期間均面臨著不斷的成長,而“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中主人公的成長之路正是通過一次次的磨難得以展現(xiàn)的,其中不僅展現(xiàn)了主人公堅毅的品質(zhì)和不懈的奮斗,還書寫了幫助主人公成長的重要力量——愛,而關(guān)于親人之愛、友人之愛以及博愛的書寫在深化“哈利·波特”系列影片主旨的同時,也為許多成年觀眾帶來了心靈的震顫。
“哈利·波特”系列影片還對中國當代電影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借鑒意義。事實上,在中國千年文明進程中,不乏具有魔幻色彩的神話故事,然而,國人對本土的魔幻故事的開掘卻并不成功。當以“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為代表的西方魔幻電影席卷中國后,中國電影人也將影片創(chuàng)制的目光投入到了“魔幻”之上,斥巨資拍攝魔幻大片,無論是在藝術(shù)價值層面,還是在商業(yè)價值層面,都令人咋舌??偟膩碚f,中國電影人應該在深入挖掘本土神話傳說的基礎上,借鑒“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等西方魔幻電影的敘事手法、傳播方式、營銷方法,改變當下中國魔幻影片為魔幻而魔幻的弊端,使中國的本土文化與魔幻元素有機融合,創(chuàng)制具有中國古典風情的魔幻大片,這也是在中國研究“哈利·波特”系列影片等西方魔幻電影的重要意義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