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琳娜
摘要:英語的學習不是雜亂無章的,也不是零散混亂的。好多學生學不好英語的重要原因是不了解英語學習的框架,因此,我們要系統(tǒng)的教會學生學習英語的順序和方法,清晰地摸清英語學習的脈絡,我相信在掌握了英語學習的框架后會讓教師們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讓學生們學有所得,受益良多。
關鍵字:類比教學,英語框架
中圖分類號:G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098X(2016)7(b)-0000-00
在從事英語教學十余年中,我?guī)н^許多屆的中職學生,我發(fā)現相當大的一部分學生對于英語的學習態(tài)度是抵觸的,甚至是厭惡的。為此,我找過許多學生談心,溝通,想要找出導致他們現在對于英語的極端反感的原因。反饋回來的原因有好多種,例如有的學生認為英語太難,太復雜;有的學生認為英語沒有章法;有的學生認為英語發(fā)音不好,怕同學嘲笑;還有學生認為英語單詞太難背,而忘記又太容易……但究其原因無外就是不懂英語的框架,好多學生和我說初中的英語教學讓他們感到混亂,他們不明白為什么今天學英語就是Whats your name? My name is …. 明天學apple,pear,grape…至于這些單詞為什么這樣讀,他們不懂,句子為什么這樣寫,他們也不懂。像這樣今天學兩個音標,明天學兩個句子,后天學幾個單詞,他們完全不懂音標,單詞,句子之間的聯(lián)系,只能似懂非懂的跟著學,當懵懂到了一定的極限,當努力也找不到學習的規(guī)律,他們就徹底的拋棄了英語。
那么如何才能讓學生學有收獲而不是盲人摸象般的學習呢?我想必須從他們熟悉的,有自信的科目中找出與英語的相關性,類比的學習,而學生們最熟悉,運用的最好的科目是語文,我想只有把語文和英語的學習聯(lián)系起來,才會讓他們找回學習英語的興趣和學有所得的成就感。在后來的教學中,學期的伊始,我拋開了課本,進行著我的英語教學新嘗試。
首先,樹立英語框架。英語學習應當采用人類學習語言的自然步驟———先發(fā)展軀干,再衍生枝節(jié)。讓學生明白,音標是基礎,學會音標,即可拼讀單詞,而單詞又是構成句子的根本,接下來學習如何構成一個完整的英語句子,然后進一步點明如何將簡單的句子連接成復雜而富有變化的句子。
第二,建立語文與英語學習的聯(lián)系。我們學習漢語是有著規(guī)律的,先學拼音,然后學習筆劃,筆劃之后是漢字,漢字之后是詞組,而學完詞組之后我們才可以學句子,再然后才有我們所說的句法和語法。而英語與漢語有著相同的規(guī)律。我們的學習順序是音標,字母,單詞,詞組,句子,語法。也就是說我們學習英語的音標相當于學習漢語的拼音階段,而我們學習英語的字母相當于學習漢語的筆劃階段,以此類推,學生會很容易的明白學習英語的順序以及英語與漢語的聯(lián)系,明白英語中各個項目的功能。
第三,從音標入門。小學初中的教科書中都有學習音標的要求,可是好多學校要么忽視這一要求,要么零散的學習,一學期下來,可能音標也沒有學完,至于拆分學習的英語音素,學生完全不懂學習他們的意義是什么。更不要談什么拼讀音標了。這樣學習導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好多學生用拼音,甚至用漢字來標明發(fā)音。事實上,學生們也不喜歡用這樣的方式學習英語,但是沒有人告訴學生音標是有規(guī)律的,有規(guī)則的,是有方法可學的。不全面,系統(tǒng)的教授學生學習音標是教師教學的嚴重失誤,是對學生不負責任的表現,許多在小學或初中的學生因為沒有打好學習的基礎,從而萌生了對英語學習的反感和恐懼。這樣的念頭一旦產生,這些學生將會很難在今后的學習中重拾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熱情。如果學生們先學好音標,情況就會有大大的改善。音標是英語學習中最重要的基礎?;A打的越好,學習成效也將越好。我們要建立音標與拼音的聯(lián)系,讓學生們不在對英語音標的學習充滿疑惑和惶恐。
我們要讓學生知道英語的音標相當于漢語的拼音,拼音分為兩部分,聲母和韻母,而英語的音素也分為兩部分,元音和輔音。英語的輔音相當于拼音中的聲母,而英語的元音相當于拼音中的韻母,我們拼讀拼音的時候是聲母和韻母相拼,所以音標的拼讀規(guī)則是輔音與元音相拼。然后總結拼讀規(guī)則,大量練習,讓同學們掌握拼讀的規(guī)律,最終能夠達到什么樣的音標都可以輕松的拼讀出來,體驗可以拼讀任何音標的成就感,建立學習英語的自信心。
第四,學好字母。教師要教會學生書寫字母的筆順以及熟記字母的次序,尤其是每個字母的發(fā)音,一定要準確。其中,穿插著教給學生們一些字母組合的新意義,如CCTV,MBA,UFO…引起學生們的興趣,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熟練的拼讀音標后也可以很大的幫助學生們背誦單詞,而不是機械,生硬的背誦,我們要讓學生們看到音標與單詞的聯(lián)系,找到通往事半功倍的學習英語的路。
第五,分析詞性。學生的頭腦中一定要有詞性的概念,不知道詞性就不能理解和分析句子結構和成分,學生們往往不會辨別詞性,有些同學完全搞不懂什么是介詞,什么是形容詞,什么是副詞,什么是冠詞。我們不要著急的去教我們的學生這個單詞是什么詞性,那個單詞是什么詞性,我們教師的首要任務是告訴學生們什么是詞性,一共有多少詞性,每個詞性的定義,作用以及用法。讓那些在混沌中學生清晰的明白他們學的是什么,老師教的是什么,當老師再說起介詞,冠詞,形容詞,副詞時,學生們不再是似懂非懂,霧里看花,而是撥開云霧,清晰的看到詞性的脈絡。
第六,拆分句子成份。在我?guī)н^的許多屆的學生中,我發(fā)現他們最大的問題就是不會寫句子,他們寫出來的句子錯誤百出,錯誤的一塌糊涂,這清楚的反映出了他們完全不了解什么是句子,怎樣寫句子,我們在上課的時候不要讓孩子們模仿范文寫句子,要教給他們應該怎樣寫句子,應該告訴他們句子是由什么組成的,句子一共有幾種類型,句子的組成方法,逐步逐項的向學生們解釋主語,謂語,賓語,定語,狀語,表語,賓語補足語的含義及作用。清楚這些句子成份的概念,用法和意義,讓學生們聽到主謂賓定狀補不再是稀里糊涂,似是而非,而是我懂,我知道。
第七,學會句法。老師要向學生介紹形成陳述句的五大句型并讓學生熟練的掌握每個句型的構成和功能。句子形式多變,但不論形態(tài)如何改變,絕不超出這五大句型。學會這些,可讓學生心中有一把尺,這把尺可以讓學生衡量出怎么樣才能寫出正確的句子,寫錯的句子錯在哪里。同學們從此時起,就應具有單句分析能力。因此,建議學生馬上開始大量閱讀文章,練習結構分析。有了分析的能力,一如我們在建筑房子中架好了鋼筋結構意向,剩下的工作就是搬磚頭——記單詞或短語。
第八,運用語法。同學們僅僅具有簡單句子的分析能力當然仍是不足的。教師應當繼續(xù)教會學生學習研究句子的連接方法,句子的時態(tài)以及其他的語法,這樣學生可以用較長,較復雜的英語結構表達他們的意思,正確而自信的運用英語,再也不會迷茫,彷徨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
英語學習有它特有的框架,有它獨特的規(guī)律,只要我們把它和我們母語類比的學習起來,用更通俗易懂的方式,用更貼近學生思維的教學方法,就能讓學生們學習起英語來不會猶如在迷霧之下不辨方向,學生們頭腦中有著清晰的框架,心中則有一桿秤,可以衡量檢驗他們所學的所有知識,揚長避短,查缺補漏。
我們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一定要牢記:教師一定要把學生們學習的基礎打好,不能急于求成,拔苗助長,單純的追求考試分數的增長,只會帶來短暫的滿足,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持久學習英語的能力。學生們必須清楚熟悉英語框架,才可以將所學內容清晰明了的辨別,歸類,隨著我們知識的不斷累積,我們之后學習的過程就是為我們的框架加血添肉的過程,由于基礎已經打下,框架已經樹立,學生們一旦遇到新問題,就能夠系統(tǒng)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我相信學生們用這樣的方式學習,收獲的不僅是漂亮的成績,還有自信的,獨立的英語學習能力,這樣的他們一定會在英語學習的道路上越走越穩(wěn),越走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