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留房給孫輩,只有遺囑難過戶
為了盡量避免自己身故后子女們起沖突,有些老人便采取立遺囑將房產留給孫輩的迂回戰(zhàn)術。他們的良苦用心,有時卻變成一份沉重的饋贈,讓孫子孫女卷入父輩的矛盾漩渦中。
有這樣一個案例。中學生彤彤由爺爺撫養(yǎng)長大,兩人感情深厚。幾年前,爺爺住院期間立下遺囑,將自己的房產留給孫女彤彤。
爺爺去世后,當彤彤拿著爺爺?shù)倪z囑到房管局辦理過戶時,被要求出具公證處的繼承公證。但是,想要辦理繼承公證,只憑遺囑還不行,爺爺?shù)钠渌ǘɡ^承人必須對遺囑沒有異議。彤彤的大伯明確表示,拒絕辦理公證手續(xù);其他兩個叔叔、伯伯,也不明確表態(tài)。為了繼承房產,彤彤只好將3人起訴到法院。
經法院調查,彤彤的爺爺陳老先生,生前一直是三兒子夫婦(彤彤的父母)對他進行照料,其他3個兒子沒見蹤影。而且老人住院期間,所有的花費也都是三兒子負擔。
最終,法院認可了陳老先生所立遺囑的真實性,依照遺囑判決老人名下的房產由彤彤繼承。
法官介紹,真實有效的遺囑能夠確定遺產的歸屬,但是由于銀行、房管局等相關單位不具有鑒定遺囑效力的法定義務和能力,繼承人僅拿著遺囑去要求過戶房產或者取款等,都不會被受理。只有拿著公證處的繼承公證書或司法文書才行。在目前的法律框架下,憑遺囑繼承遺產通常有3種途徑:繼承公證、法院訴訟或調解后司法確認。
而繼承公證也不是拿著遺囑就能辦的。其前提是死者的全部法定繼承人對遺產的分配沒有爭議,公證機關就此作出一個證明,即繼承公證書。但如果法定繼承人有爭議,即便有遺囑,公證處也不會出具繼承公證書。因此,如果法定繼承人對遺囑的爭議較大,很難自行或經調解達成一致,那么就只能對簿公堂了。到了法院,法官會對遺囑的效力進行審查,沒有違反法律規(guī)定、侵犯他人合法權益且真實有效的遺囑,無論其他法定繼承人有多么不情愿,法院也會遵照遺囑進行判決。
(《百姓生活》2016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