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敏娜, 吳 炯, 張春燕, 王雅蕓, 郭 瑋, 潘柏申, 王蓓麗*
1.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檢驗科,上海 200032 2.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婦產(chǎn)科,上海 200032
?
·論 著·
上海地區(qū)高危人群及體檢人群HPV亞型感染分布調(diào)查
沈敏娜1, 吳 炯1, 張春燕1, 王雅蕓2, 郭 瑋1, 潘柏申1, 王蓓麗1*
1.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檢驗科,上海 200032 2.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婦產(chǎn)科,上海 200032
目的: 探討上海地區(qū)不同人群中人乳頭狀瘤病毒(HPV)亞型感染狀況,分布特點,及其與宮頸病變的相關性。方法: 選取本院婦科門診及常規(guī)體檢,接受HPV檢測的2 126例女性患者,比較HPV感染及亞型分布特點。結(jié)果: 高危組HPV總感染率、高危型HPV(HR-HPV)感染率、單一及多重感染率均顯著高于體檢組(均P<0.05)。兩組HR-HPV、低危型HPV(LR-HPV)分布略有差異。高危組HPV感染年齡呈雙峰分布,<30和>60歲年齡組感染率最高,而體檢組感染率以<30歲年齡組最高。各疾病組HPV亞型分布略有差異,隨著宮頸病變程度增加,HPV16 亞型檢出率逐漸上升(P<0. 05)。結(jié)論: 上海地區(qū)HPV感染及致病亞型分布存在地區(qū)特異性,地區(qū)內(nèi)不同風險組HPV感染狀況亦有差異,人群HPV潛伏感染率高,HPV16亞型在本地區(qū)具有高致癌性。
人乳頭狀瘤病毒;基因分型;宮頸病變;多重感染
宮頸癌是世界范圍內(nèi)女性第3大惡性腫瘤,每年有約275 100名女性患者死于宮頸癌,占女性腫瘤死亡總?cè)藬?shù)的8%[1]。人乳頭狀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es,HPV)感染被認為與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超過90%的宮頸癌存在1種或幾種HPV亞型感染。
HPV是一種古老并普遍存在的病毒,目前已知的亞型超過100種,其中30余種被證明與宮頸癌有關。HPV亞型分布存在明顯的地域差異,其致癌的危險性也不同。本研究通過對上海地區(qū)高危及體檢人群HPV亞型檢測,了解感染情況及分布規(guī)律,探討上海地區(qū)HPV的主要致病亞型,多重感染與宮頸病變的關系,以及不同人群宮頸病變的防治重點,為宮頸癌的防治提供循證依據(jù)。
1.1 研究對象 上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2013年6月—2014年12月婦科門診就診及常規(guī)體檢中接受HPV檢測的常住上海的女性患者,年齡17~82歲。
1.1.1 高危組 我院婦科門診接診的常住上海的女性患者,有不規(guī)則陰道出血、接觸性陰道出血、陰道排液等宮頸病變常見癥狀,且自愿接受HPV檢測,共1 136例,年齡17~82歲。其中156例患者接受宮頸液基細胞(TCT)檢查,診斷標準采用2001年國際癌癥協(xié)會TBS診斷系統(tǒng);172例患者接受陰道鏡下病理組織學檢查或?qū)m頸錐切治療。
1.1.2 體檢組 我院體檢中心接診的常住上海的女性患者,自愿接受HPV檢測,共990例,年齡20~78歲。
1.2 實驗方法
1.2.1 樣本采集和處理 使用專用宮頸脫落細胞采集器進行采樣。先以窺陰器或陰道張開器暴露宮頸,用棉拭子將宮頸口過多的分泌物擦去。取出宮頸刷置于宮頸口,單方向旋轉(zhuǎn)4~5周以獲得足量的上皮細胞樣本,然后將宮頸刷頭部放入洗脫管中,沿柄刷折痕處將宮頸柄刷折斷,旋緊洗脫管蓋,-20℃保存直至檢測。
1.2.2 檢測儀器和試劑 (1)ABI Veriti梯度PCR儀(美國,應用生物系統(tǒng)公司);(2)恒溫雜交儀YN-H16,人乳頭瘤病毒基因分型(23型)檢測試劑盒(亞能生物技術深圳有限公司)。
1.2.3 檢測方法 (1)HPV DNA分型檢測:采用PCR-反向點雜交法,嚴格按試劑說明書操作。每批次實驗同時檢測陰、陽性質(zhì)控,每張膜條IC位點處均應有藍色斑點出現(xiàn),否則實驗判為無效。(2)可檢測23種HPV亞型,包括18種高危亞型(HR-HPV):HPV16,18,31,33,35,39,45,51,52,53,56,58,59,66,68,73,82,83;5種低危亞型(LR-HPV):HPV 6,11,42,43,81。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 17.0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χ2趨勢檢驗。檢驗水準(α)為0.05。
2.1 高危組和體檢組的HPV感染率及多重感染情況 高危組檢出陽性樣本421例,HPV總感染率為37.1%(421/1 136),顯著高于體檢組的23.2%(230/990)(P<0.001)。高危組HR-HPV的總感染率,單一及多重感染率均顯著高于體檢組(均P<0.05);高危組LR-HPV的總感染率,與體檢組無顯著差異 (P>0.05);高危組HR-HPV,LR-HPV混合感染的總感染率,顯著高于體檢組(P<0.05)。詳見表1。
表1 高危組和體檢組HPV多重感染情況 n(%)
2.2 高危組和體檢組HPV基因亞型分布情況 兩組HPV基因亞型分布情況見表2。高危組中,HR-HPV最常見的是HPV16、HPV52、HPV58,陽性率分別為7.7%、7.1%、5.3%;LR-HPV最常見的是HPV6, 陽性率為2.4%。而體檢組中,HR-HPV最常見的是HPV52、HPV16、HPV53,陽性率分別為3.9%、2.9%、2.8%;LR-HPV最常見的是HPV43,陽性率為2.9%。
2.3 高危組和體檢組接受HPV檢測以及HPV感染年齡分布情況 按年齡分組詳見表3,發(fā)現(xiàn)高危組中,接受HPV檢測率以30~40歲年齡組最高,而HPV感染率呈雙峰分布,<30和>60歲年齡組最高;HPV單一感染率以>60歲年齡組最高,而多重感染率以<30年齡組最高。體檢組中,接受HPV檢測率以41~50歲年齡組最高,而HPV感染率以<30歲年齡組最高;HPV單一感染率以41 ~ 50歲年齡組最高,而多重感染率以>60年齡組最高。
表2 高危組和體檢組HPV基因亞型分布情況 n(%)
混合感染時在HR-HPV、LR-HPV中重復計數(shù)
表3 高危組和體檢組HPV感染年齡分布情況 n(%)
2.4 HPV亞型與宮頸相關病變的關系 宮頸炎組以HPV16、52、58亞型最為常見;尖銳濕疣組以HPV6、11亞型最為常見。隨著宮頸病變程度的增加,HPV亞型分布略有變化:ASCUS組中以HPV53、58亞型多見,而>ASCUS組中則以HPV52、58亞型多見;CINⅠ組以HPV52、16、53亞型多見,CINⅡ組以HPV16、58、52、33亞型多見,CINⅢ組以HPV16、58、52亞型多見;宮頸癌則以HPV16亞型最為常見。HPV16 亞型與宮頸病變程度正相關,其檢出率隨CIN級別增加而上升(χ2趨勢=4.3,P<0.05),詳見表4。
2.5 HPV多重感染與宮頸相關病變的關系 按TCT或病理結(jié)果分組顯示,隨著宮頸病變程度增加,HPV總感染率逐漸上升(χ2趨勢=12.1,47.2,均P<0.001),其中單一感染率上升,而多重感染率下降,但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趣的是,CINⅢ和宮頸癌組共11例多重感染中,HPV16亞型的合并感染率高達91%。尖銳濕疣組HPV多重感染率最高,達76%,詳見表5。
表4 HPV亞型與宮頸相關病變的關系 n
表5 HPV總感染率、多重感染與宮頸相關病變的關系 n(%)
HPV感染是現(xiàn)已明確的少數(shù)幾種癌癥病因之一,雖然已研發(fā)出預防性疫苗,但涵蓋亞型有限。因此,HPV感染的早期篩查和阻斷,對于預防宮頸癌的發(fā)生仍至關重要。
目前關注不同風險人群HPV感染及亞型分布特點的研究較少,本研究對上海地區(qū)兩組不同風險人群進行了調(diào)查,結(jié)果顯示,高危組HPV總感染率(37.1%)顯著高于體檢組(23.2%)(P<0.001),均高于以往報道的中國婦女HPV感染率(16.1%)。可能因為體檢組的選擇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代表本地區(qū)的感染率,也可能近年來HPV感染率確有上升。但值得關注的是,在常規(guī)體檢人群中,具有很高的HPV感染率,這個比率遠高于TCT發(fā)現(xiàn)的異常結(jié)果。如果沒有實驗室檢測手段,其中HPV潛伏感染和亞臨床感染(SPI)很難被發(fā)現(xiàn),感染者可能在多年后才得到有效的治療干預,為宮頸病變乃至宮頸癌的發(fā)生埋下隱患。因此,在常規(guī)體檢以及基層單位的宮頸癌篩查中,應充分考慮HPV檢測的重要性,兼顧成本-效益,達到更好的篩查效果。
HR-HPV感染是宮頸癌發(fā)生的必要條件,高危組HR-HPV及混合感染率均顯著高于體檢組(均P<0.05)也輔證了這一點,表明HR-HPV感染對宮頸病變的發(fā)生發(fā)展起著重要作用。
HR-HPV感染亞型在世界范圍內(nèi)的分布存在明顯的地區(qū)差異。本研究中,高危組HR-HPV最常見的是HPV16、52、58;而體檢組HR-HPV最常見的是HPV52、16、53。HR-HPV的分布特點與亞洲,香港[2]相似,與上海奉賢、浦東地區(qū)[3]基本一致,進一步驗證了上海地區(qū)HR-HPV感染亞型的地區(qū)特異性,并發(fā)現(xiàn)同一地區(qū)不同風險組間HPV感染亞型亦存在差異。在宮頸癌篩查和早期防治中應充分考慮本地區(qū)HR-HPV感染亞型的分布特點。
各宮頸病變組HPV亞型分布特點不同:宮頸炎組基本與本地區(qū)分布特點一致;尖銳濕疣組多見HPV6、11亞型,與以往文獻報道一致[4],且與高危組LR-HPV的分布特點相似,可能因為尖銳濕疣癥狀較明顯,就診率相對較高;低度宮頸病變組中除了HPV16、52、58,還常見HPV53亞型,這與以往的本地區(qū)報道[3]略有不同,可作為本地區(qū)常見致病HPV亞型的補充。高度宮頸病變組中HPV16、58、52亞型最為常見,隨著宮頸病變程度的增加,HPV16亞型的檢出率逐漸升高(χ2趨勢=4.3,P<0.05),說明HPV16亞型感染與本地區(qū)宮頸癌的發(fā)生發(fā)展密切相關。篩查單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在傳統(tǒng)宮頸巴氏涂片檢查或液基細胞學檢查的基礎上聯(lián)合應用HPV檢測,尤其是針對本地區(qū)的高致病亞型,減少高度宮頸病變和宮頸癌初篩的漏診率。
高危組和體檢組HPV感染年齡分布特點不同,高危組呈雙峰分布,<30和>60歲年齡組感染率最高,而體檢組則以<30歲年齡組感染率最高,這也符合近年來HPV感染和宮頸病變發(fā)生逐步年輕化的趨勢,對此應加強在年輕女性中的宣傳和防治力度,2014年美國癌癥學會最新宮頸癌篩查指南也指出21~29歲女性檢出意義不明確的非典型細胞者可進一步行HPV檢測[5]。值得注意的是,兩組人群接受HPV檢測率最高的年齡組均不同于感染率最高的年齡組,這種不一致性提示,普通人群中可能存在大量的HPV隱匿感染,這也給宮頸病變的防治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
HPV亞型之間無法產(chǎn)生交叉保護性抗體,在非嚴格控制感染源的情況下,容易反復多次或多重感染不同亞型HPV。單一感染亦或多重感染更易促進宮頸病變的發(fā)生,目前尚存爭議。蘇士海等[6]報道,多重HPV感染是加重宮頸病變的重要因素,而孫翀等[7]報道,與單一感染相比,多重HPV感染對宮頸病變嚴重程度的影響不明顯。本研究結(jié)果更接近孫翀等的報道,HPV總感染率隨宮頸病變程度增加而顯著上升(P<0.001),但多重或單一感染對宮頸病變嚴重程度的影響均不顯著(P>0.05)。我們還發(fā)現(xiàn)一個有趣的現(xiàn)象,CINⅢ和宮頸癌組共11例多重感染中,HPV16亞型的合并感染率高達91%,進一步證實了在我們的研究人群中,HPV16亞型具有高度致癌性。
另外,我們發(fā)現(xiàn)尖銳濕疣組HPV多重感染率高達76%,這可能與性生活混亂有關。高危組和體檢組中,<30歲年齡組多重感染率均位列前茅,這也進一步解釋了近年來宮頸病變不斷年輕化的現(xiàn)象,可能與性生活開始年齡過早,性生活混亂等直接相關。
綜上所述,上海地區(qū)HR-HPV感染及致病亞型分布存在地區(qū)特異性,而不同風險組間亦有差異。本地區(qū)人群HPV潛伏感染率較高,篩查單位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應充分考慮聯(lián)合應用HPV檢測的價值。針對<30歲的年輕女性,應加強宣傳和防治力度,而HPV16亞型在本地區(qū)的高致癌性在臨床診療中應充分被考慮。
[ 1 ] Jemal A, Bray F, Center MM, et al. Global cancer statistics[J]. CA Cancer J Clin, 2011,61(2):69-90.
[ 2 ] Chan PK, Zhang C, Park JS, et al.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 and oncogenic risk associ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58 E6 and E7 sequence variations[J]. Int J Cancer, 2013,132(11):2528-2536.
[ 3 ] 舒慧敏, 陳 華, 衛(wèi)海濱, 等. 上海地區(qū)HPV分型及高危型HPV負荷量與宮頸病變的關系[J]. 科學通報,2013,58(27):2803-2809.
[ 4 ] 趙 強, 劉 喆, 肖 征, 等. 尖銳濕疣患者人乳頭狀瘤病毒基因分型的分布[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4,24(5):1052-1054.
[ 5 ] Smith RA, Manassaram-Baptiste D, Brooks D, et al. 標準·方案·指南——2014年美國癌癥學會最新宮頸癌篩查指南及篩查中存在的問題[J]. 中國全科醫(yī)學, 2014,17(27):3163-3164.
[ 6 ] 蘇士海, 陳曉晴, 余 堅. 人乳頭狀瘤病毒多重感染不同類型與宮頸病變程度的關系[J]. 中華醫(yī)院感染學雜志,2012,22(23):5292-5294.
[ 7 ] 孫 翀, 張麗琴, 岳天孚. HPV單一感染與多重感染對宮頸病變影響的比較[J]. 國際婦產(chǎn)科學雜志, 2013,40(1):77-80.
[本文編輯] 廖曉瑜, 賈澤軍
Distribution of HPV infection subtypes of high-risk and physical groups in Shanghai
SHEN Min-na1, WU Jiong, ZHANG Chun-yan, WANG Ya-yun2, GUO Wei, PAN Bai-shen, WANG Bei-li1*
1. Department of Clinical Laborator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2. Department of Obstetrics and Gynecology, Zhongshan Hospital, Fudan University, Shanghai 200032, China
Objective: To clarify the subtype infection status,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human papilloma virus (HPV),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cervical lesions in different groups in Shanghai. Methods: 2126 female patients of the gynecology clinic and routine physical examination were detected for HPV genotypes, comparing the distribution of HPV infection and subtypes. Results: HPV overall infection rate, high-risk HPV (HR-HPV) infection rate, single and multiple infection rate in high-risk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physical group(P<0.05). HR-HPV, low-risk HPV (LR-HPV) distribution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lightly different. HPV infection rate in high-risk group showed bimodal age distribution,with a peak at the <30 age group and the second one at >60 age group, while the <30 age group showed the highest infection rate in physical group. HPV subtypes in each disease group were slightly different. HPV16 subtype detection rate increased with the malignancy in cervical lesions, (P<0.05).Conclusions: The distribution of HPV infection and pathogenic subtypes of Shanghai was region specific. HPV infection status were different between two risk groups. The latent infection rate of HPV is high in Shanghai population. HPV16 subtype has the highest carcinogenic potential in Shanghai.
human papillomavirus; genotyping; cervical lesion; multiple infection
2016-04-01 [接受日期] 2016-07-25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81572064),上海市衛(wèi)生系統(tǒng)先進適宜推廣技術項目(2013SY065),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yī)院青年科學基金(2015ZSQN30),上海市衛(wèi)生計生系統(tǒng)重要薄弱學科建設項目(2015ZB0201).Supported by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81572064)
沈敏娜,主管技師. E-mail: shen.minna@zs-hospital.sh.cn
*通信作者(Corresponding author). Tel: 021-64041990-2376, E-mail: wang.beili1@zs-hospital.sh.cn
10.12025/j.issn.1008-6358.2016.20160403
R 446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