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春木 李建楊
福建省詔安縣中醫(yī)院內(nèi)科, 福建 詔安 363500
?
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陽虛型慢性心力衰竭30例臨床觀察
游春木 李建楊
福建省詔安縣中醫(yī)院內(nèi)科, 福建 詔安 363500
目的:觀察中西醫(yī)結合治療陽虛型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療效。方法:選取6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將其按數(shù)字分組法隨機均分成兩組。對照組(n=30)采用常規(guī)西藥治療,觀察組(n=30)采用中西醫(yī)結合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率及相關指標改善情況。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3.33%,對照組為81.5%(P<0.05);兩組治療后的腦鈉肽、6min步行耐力較治療前有明顯改善(P<0.05),且觀察組優(yōu)于對照組(P<0.05)。結論:對陽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實施中西醫(yī)結合治方法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緩解臨床癥狀,療效較好,值得推廣。
葶藶暖心湯加味;陽虛型慢性心力衰竭;療效
慢性心力衰竭(Chronic Heart Failure ,CHF)是由于心肌病變或心臟負荷長期過重引起的心臟舒張收縮功能受限、功能衰竭的一種疾病,機體生理代謝無法正常進行,最終引起一系列臨床癥狀的病理改變。多見于心肌病、冠心病、高血壓病、肺源性等疾病因素引起心肌損傷,心功能降低,心臟負荷逐漸加重,最終導致CHF。隨著我國社會老年化日趨嚴峻, CHF發(fā)病率也日趨上升,其已經(jīng)成為影響人類生命健康的重大問題。發(fā)病時,慢性心力衰竭的嚴重性及愈后與何側心室或心房受累密切相關,相對于右心衰,左心衰竭最為常見,未能及時施治的后果多危及生命安全[1]。隨著CHF進行性加重,患者生存及生活質(zhì)量嚴重降低,且死亡率也隨著CHF發(fā)病的時間延長而不斷增高。臨床上多表現(xiàn)為咳喘、心悸、浮腫等心腎陽氣虛衰及水飲內(nèi)停、凌心射肺、心神受擾的證候。筆者選取60例陽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作為觀察對象,在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鄧鐵濤教授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暖心方基礎上加入葶藶子、丹參等中藥,合為暖心湯加味,對比觀察中西藥結合與單純西藥治療陽虛型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應用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自2013年8月到2015年8月期間我院心內(nèi)科門診收治的陽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對照組30例,男16例,女14例,年齡50~68歲,平均(61.8±3.4)歲,病程1個月至4年,平均(16.7±3.9)日;治療組30例,男11例,女19例,年齡52~70歲,平均(62.3±3.8)歲,病程2個月~3年,平均(15.2±4.3)月;按紐約心臟協(xié)會NYHA分級分類,Ⅰ級18例、Ⅱ級26例、Ⅲ級16例;兩組之間性別、年齡,以及治療前初次觀察的心功能級別等一般資料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具有可比性。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診斷符合CHF的診斷標準[2],心功能(NYHA分級)療效判定參照文獻標準[3]進行。中醫(yī)證候診斷標準[4],證型為陽虛型。排除標準:有精神和神志方面異常者;急性心肌炎引起的心力衰竭;重度心臟瓣膜病等器質(zhì)性心臟病引起、需手術治療者;合并有甲亢、貧血者、糖尿病患者;其他重大臟器功能損害;未簽署知情書上簽字者。
1.3 方法
1.3.1 對照組 給予單純西醫(yī)治療,包含常規(guī)進行利尿、強心、血管緊張素轉化酶抑制劑、擴血管及受體拮抗劑(氯沙坦甲片,杭州默沙東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J2130048,進口藥品注冊證號:H20130056,H20130057,每天1次,每次50mg)、β受體阻滯劑治療等。口服0.125~0.25mg地高辛(生產(chǎn)廠家:上海信誼藥廠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1020678),每天1次;口服25mg氫氯噻嗪(生產(chǎn)廠家:廣東三才石岐制藥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44023235),每天1~3次;口服20mg螺內(nèi)酯片(生產(chǎn)廠家:江蘇正大豐海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32020077),每天1~3次;口服5~10mg依那普利(生產(chǎn)廠家:湖南千金湘江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66383),每天1次;口服6.25~25mg酒石酸美托洛爾片(生產(chǎn)廠家: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分裝;批準文號:國藥準字J20150044),每天1次;20mg單硝酸異山梨酯注射液(生產(chǎn)廠家:魯南貝特制藥有限公司;批準文號:國藥準字H20056862)加入5%的葡萄糖250mL靜脈滴注,20~30滴/min,每天1次。
1.3.2 觀察組 在西藥治療基礎上加用葶藶暖心湯加味治療,方藥組成如下:薏苡仁20g,葶歷子12g,紅參5g,熟附子8g,橘紅10g,丹參15g。中藥葶藶暖心湯加味由廣州中醫(yī)藥大學鄧鐵濤教授的治療慢心心力衰竭的曖心方(紅參、熟附子、薏苡仁、橘紅等)基礎上加入葶藶子、丹參組成。水煎,早晚溫服,4周為1個療程。用藥期間,患者禁忌辛辣、煙酒、保持飲食合理、保證睡眠充足。
1.4 療效評價 按中醫(yī)證候療效標準[4]評價。顯效:證候積分減少≥70%;有效:證候積分減少≥30%;無效:治療前后無任何變化或加重, 證候積分減少<30%。同時觀察患者治療前后腦鈉肽(NT-proBNP)的變化、6min步行耐力等。
1.5 統(tǒng)計學分析 應用SPSS21.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比較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達93.33%,優(yōu)于對照組的81.5%,差異比較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如表3。
2.2 兩組其他指標比較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腦鈉肽的變化、6min步行耐力情況比較,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3 兩組中醫(yī)證候積分療效比較 [例(%)]
注: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例數(shù) NT-proBNP/ng/L 6min步行耐力/m 治療前治療后治療前治療后觀察組302513.24±285.21679.34±147.25#279.24±87.56510.24±82.51#*對照組302561.26±254.32859.31±213.40*276.31±85.17504.26±85.14*
注:與本組治療前比較,*P<0.05;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P<0.05。
慢性心力衰竭屬于臨床常見病,也是心臟疾病的嚴重階段。近年來,該病的發(fā)生率呈遞增趨勢,雖然近20年來西醫(yī)在心力衰竭領域的研究取得了較大程度的進展,但從目前的臨床療效來看,西醫(yī)對于慢性心衰的治療效果仍不甚理想,導致各種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依然較高[5]。西醫(yī)療法雖然起效迅速,然而用藥過于局限,與西醫(yī)單靶點治療不同中醫(yī)療法以整體觀辨治疾病,并不單純治療心臟,另一方面中醫(yī)藥多靶點的作用特點,不良反應相對較少,對西藥所致不良反應有一定調(diào)節(jié)作用。西醫(yī)治療CHF從強心、利尿、擴血管的基礎上進一步發(fā)展為抑制神經(jīng)內(nèi)分泌,但治療過程中還存在ACEI的不耐受性、β受體阻滯劑的不耐受性、電解質(zhì)嚴重紊亂、心率減慢等問題,且對于重度心力衰竭急性肺水腫、嚴重心動過緩及房室傳導阻滯、支氣管哮喘者無法使用,大大降低療效[6]。通過觀察,相較而言,葶藶暖心湯加味聯(lián)合西醫(yī)治療法能夠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緩解慢性心力衰竭臨床癥狀,且其治愈率及功效優(yōu)于單純西醫(yī)療法,并且在腦鈉肽下降水平、6min步行耐力實驗方面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說明葶藶暖心湯加味治療,對于提高陽虛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生存質(zhì)量亦有積極的作用。
中醫(yī)“心悸”、“喘證”、“水腫”之類與 CHF病情癥狀最為接近。本病病位在心,多發(fā)于中老年人,年老而陽氣虛衰,陽虛多見于心脾腎臟,腎陽氣虛衰,不能溫煦,蓋以陽氣蒸騰水液得化,水與氣交互而行于周身不滯,陽氣虛而水降濁瘀,流于上則凌心射肺;心陽得腎陽溫煦而不衰,腎陽既虧不能鼓動心之陽氣,以致心陽氣不足,心陽虛憊不振。脾不僅是氣血化生之所,也主水液運化之能,脾陽虛不僅致水濕內(nèi)停,又可導致氣血乏源,無以養(yǎng)心。是故脾腎之于心,系之要也?!端貑枴ぬ底C篇》“心主身之血脈”,心氣虛無力鼓動血脈而致心之脈絡瘀阻,心陽虛則不能溫煦,濡養(yǎng)、推動、灌注,血脈不暢,瘀血內(nèi)生;心腎陽虛,不能化水,痰飲內(nèi)生,且痰水也可由久積瘀血化生,心脾陽虛失生化之源血運之樞;以先天腎陽之衰而失溫煦之能,后天脾陽之弱而失運化之資,兩者皆不可溫補心之陽氣,從而不可避免地導致水飲、痰濁和瘀血三種病理變化,而這三者又可以反過來進一步耗傷陽氣,反復如此,日久陽氣必衰。其證候表現(xiàn):心悸,胸悶氣短,喘不能臥,身腫尿少,汗出肢冷,納差乏力等,重者夜間平臥即可出現(xiàn)呼吸困難。加之勞倦、情志、飲食為患,則心損益甚。CHF從中醫(yī)上講以心為本,脾腎兼之,虛實可互為因果,痰據(jù)心胸耗氣傷陽,血瘀日久心氣閉阻,心陽不振。本虛標實,虛實陳雜,因果循環(huán),發(fā)為心悸、喘咳、水腫,最終心陽暴脫,陰陽離絕[7]。究其本虛標實之機,治以補虛瀉實之法,所以,在對該病進行治療時,要以溫補心腎陽氣為主,健脾利水活血為輔。
觀察組患者在常規(guī)西藥治療的基礎上加服葶藶暖心湯加味。附子中的烏頭堿作為強心藥的一種,可用于增加心力,擴冠狀動脈,降低外周阻力,延長凝血時間[8]。紅參甘溫,可溫元補氣復脈,現(xiàn)代藥理研究紅參有抑制脂質(zhì)氧化反應、能夠在缺氧的環(huán)境下增強心肌耐力和收縮力,此外還能營養(yǎng)心肌 ,降低心肌細胞乳酸產(chǎn)生,清除對心肌有損害作用的氧自由基,而起到防止心肌損害的作用[9]。橘紅燥濕利氣消痰,薏苡仁健脾利濕。暖心方能夠有效延緩慢性心衰的進程,用藥后患者血漿BNP水平可見降低。葶藶暖心湯加味此方的基礎上加入葶藶子、丹參,葶藶子具有利水消腫、消痰平喘之功效;丹參具有活血化瘀、理氣止痛之效。近年來藥理學研究表明葶藶子有強心、利尿、降脂作用,并具有增強心肌收縮力的功能[10]。心肌收縮力的增加從一方面使腎血流量充盈,另一方面加強腎小球濾過功能,使其濾過量增加,從而使利尿功能得以充分發(fā)揮。此外葶藶子可以減少胸腔積液量,促進滲出性胸膜炎滲出物的吸收,利尿降低循環(huán)血量間接起到降壓作用,降低心臟后負荷,對于肺源性心臟病有很好的緩解效果[11];葶藶子醇提取物有降壓增力作用,此力即為心肌收縮力,進而增加心排血量。葶藶子在改善動靜脈氧分壓及氧溶解度方面也有一定效果, 卻無增強或降低心率的不良影響[12]。丹參不僅能夠使心率變得緩慢,而且還有葶藶子相同的作用,即增強心肌收縮力,稀釋血液、溶纖的功效[13],對改善心肌能量代謝減輕心肌損傷度有一定療效,能夠增強缺氧心肌耐力,抑制心肌微結構的改變,而肺血管收縮力減低,可進一步使肺循環(huán)壓力減小,從而降低右心流出道壓力[14]。葶藶暖心湯加味方中葶藶子具有瀉肺平喘、利水消腫的效果; 丹參具有寧心通脈,活血化瘀的效果;橘紅具有散寒、除濕、利氣的效果;紅參具有溫補心腎陽氣的效果;熟附子具有補火助陽、散寒除濕的效果;薏苡仁可治療健脾利水消腫;可補心腎之陽,健脾臟之氣,清利上中下三焦之水,化心肺瘀阻之絡。全方有益氣、溫陽、化瘀、逐飲的作用,標本兼顧,補虛而瀉實,使心臟獲益。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葶藶暖心湯加味聯(lián)合西醫(yī)療法在治療慢性心力衰竭方面有著明顯優(yōu)勢。以西醫(yī)療法擴血管降血壓,降低心率、心肌代謝速度,營養(yǎng)心肌以緩解心肌損傷,從一定程度上增強輕度損傷或缺氧的心肌收縮力,增加冠脈流量;以中醫(yī)療法溫補脾腎之陽,化氣行水,以補先后天之脾腎而補心,同時葶藶暖心湯加味聯(lián)合西醫(yī)療法安全可靠,具有較高的臨床推廣價值。
[1]林莘.參仙益心湯治療心腎陽虛型慢性心衰療效觀察[J].光明中醫(yī), 2015,30(9):1886-1887.
[2]陳灝珠.實用內(nèi)科學 [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9:177.
[3] 陳可冀, 廖家楨, 肖鎮(zhèn)祥.心腦血管疾病研究[M].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 1988:318.
[4]鄭曉萸.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M].北京:中國醫(yī)藥科技出版社,2002:77.
[5] 黃敏華, 徐燕, 姚成增.慢性心力衰竭心氣虛、心陽虛、心腎陽虛3個不同病程階段中醫(yī)藥干預臨床研究[J].遼寧中醫(yī)雜志, 2014, 06(07):1095-1098.
[6]王居新, 李婷, 張紹開.溫陽強心湯結合西藥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觀察[J].四川中醫(yī), 2013, 01(04):73-75.
[7]潘光明.鄧鐵濤“暖心膠囊”對慢性心衰患者血漿腦鈉肽水平及心功能的影響[J].江蘇中醫(yī)藥,2006, 27(9):19-21.
[8]李超英,李玉梅,張大方,等.附子與人參配伍對急性心衰大鼠血流動學的影響[J].中藥新藥與臨床藥理,2011,22(6):593-598.
[9]周秋秋,任謂明,王艷紅,等.紅參的炮制、化學成分及藥理活性研究進展[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16,50(2):97-100
[10]王妍,貢濟宇.葶藶子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J].長壽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08,24(1):39-40.
[11]甘肅省新醫(yī)藥學研究所中藥學[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82:542.
[12]潘九英,金芝貴,吳飛華.葶藶子及其復方份療心血管系統(tǒng)疾病的研究進展[J].上海中醫(yī)藥雜志,2008,42(12):83-85.
[13]吳曉玲.葶藶子水提物對狗左心室功能的作用[J].中藥材,1998, 21(5):243-245.
[14]胡熙明,張文康,于生龍,等.中華本草[M].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98:1650-1669.
(編輯:程鵬飛)
2016-09-09
游春木(1966-),男,副主任醫(yī)師,本科,研究方向為中西醫(yī)結合診治心血管、糖尿病-內(nèi)分泌疾病。
R541.6+1
A
1007-8517(2016)21-009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