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媛丞,李周,鄭熒光,褚東升,閔世超
(1.深圳市龍華新區(qū)大浪辦事處建設工程事務中心,廣東深圳 518109;2.中建鋼構有限公司,廣東深圳 518048;3.湖南大學,湖南長沙 410082;4.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230;5.華東交通大學,江西南昌 330013)
大跨度懸索橋正交異性板鋼箱梁施工中橫向應力分布規(guī)律研究
危媛丞1,李周2,3,鄭熒光2,褚東升4,閔世超5
(1.深圳市龍華新區(qū)大浪辦事處建設工程事務中心,廣東深圳 518109;2.中建鋼構有限公司,廣東深圳 518048;3.湖南大學,湖南長沙 410082;4.中交第四航務工程勘察設計院有限公司,廣東廣州 510230;5.華東交通大學,江西南昌 330013)
以鄭州潮河大橋為工程依托,對正交異性板鋼箱梁施工過程中的空間應力狀況進行現(xiàn)場實測和有限元模擬,對比分析其橫向應力分布特點。結果表明,現(xiàn)場實測與有限元計算所得分布規(guī)律基本吻合,施工過程中鋼箱梁橫向應力具有較大的安全儲備;沿橋跨方向,主塔截面位置頂、底板橫向應力值較大;沿橫截面方向,橫截面中心位置橫向應力較大;鋼箱梁橫向處于下?lián)蠣顟B(tài);完成橋面鋪裝時鋼箱梁頂、底板橫向應力沿橋跨方向分布更均勻。
橋梁;大跨度懸索橋;正交異性板鋼箱梁;橫向應力
在各種橋梁結構體系中,懸索橋是跨越能力最強的橋型,也是景觀效果較好的橋型之一。無論是大跨度公路橋,還是景觀要求較高的城市道路橋梁,懸索橋都得到了廣泛運用,而這些橋梁大多采用正交異性橋面板鋼箱梁結構形式。
正交異性板鋼箱梁具有高度低、自重輕、極限承載力大、易于加工制造等優(yōu)點,但其制造要求較高、結構受力復雜。國內已開展很多相關研究,如程建華、邢中凱分析了鋼箱梁正交異性橋面板的受力特性和計算方法,郁春松、張陜鋒研究了正交異性板鋼箱梁的計算與結構優(yōu)化問題,楊燦、段政、孔祥福研究了正交異性板鋼箱梁的空間應力、局部應力分布規(guī)律和受力性能;劉信斌、衣龍泉分析了鋼箱梁剪力滯系數(shù)的橫向變化規(guī)律。但對正交異性板鋼箱梁施工過程中橫向應力的研究較少。該文以鄭州潮河大橋為工程依托,對正交異性板鋼箱梁的空間應力狀況進行現(xiàn)場實測和有限元模擬,研究大跨度懸索橋正交異性板鋼箱梁施工中的應力特點。
鄭州潮河大橋為鄭州經(jīng)濟開發(fā)區(qū)濱河國際新城經(jīng)南八路跨越潮河的一個節(jié)點工程,為三塔四跨地錨式懸索橋,跨徑布置為(64+136+136+64)m= 400 m。懸索橋加勁梁采用全焊鋼箱梁結構,頂寬45 m,中線處梁高2 m,懸臂板長5.808 m。全橋鋼箱梁分為四類(見圖1):Z1為標準段,長6 m;Z2為
合龍段,長3.7 m;Z3為中塔、邊塔段,長12.3 m;Z4為端橫梁位置,長3.69 m。鋼箱梁節(jié)段之間采用焊接連接。鋼箱梁鋼材采用Q345qD,橋面板采用正交異性板構造,縱向加勁肋為U形肋,頂板U形肋間距600 mm;底板機動車道范圍加勁肋采用U形肋,間距800mm,其余部分采用板肋,間距420 mm。鋼箱梁每隔3 m設一道標準橫隔板。鋼箱梁截面構造見圖2。
圖1 半橋鋼箱梁節(jié)段劃分示意圖(單位:mm)
圖2 鋼箱梁截面構造示意圖(單位:mm)
2.1 測點布置
選取邊跨跨中、邊主塔、中跨1/4跨、中跨1/2跨、中跨3/4跨和中主塔(分別為S1~S6)作為應變測點布置控制斷面(見圖3),其中:S1截面距邊跨梁端32 m;S2截面距邊跨梁端64 m;S3截面距邊跨梁端98 m;S4截面距邊跨梁端132 m;S5截面距邊跨梁端166 m;S6截面距邊跨梁端200 m。
圖3 鋼箱梁應變測點布置斷面(單位:cm)
每個控制斷面頂、底板各布置3個橫向應變計、6個測點,全橋共36個測點,橫向具體位置為兩吊索及梁截面中心處,采用XHX-21x型振弦式表面應變計(見圖4)。
圖4 鋼箱梁橫向應變計布置(單位:mm)
2.2 測試工況
該橋吊索共進行三輪張拉,前兩輪張拉過程中胎架未拆除,鋼箱梁應力較小,可不予考慮。第三輪張拉開始后,尤其是在胎架拆除后,鋼箱梁各測點應力較大,應力測試主要針對這一情況。設置兩種測試工況:工況1為拆除胎架;工況2為施工第二層瀝青砼鋪裝,成橋。吊索編號見圖5,測試工況下鋼箱梁吊索張拉力見表1。
圖5 吊索布置及編號
表1 各測試工況下吊索張拉力
3.1 有限元計算模型
為分析現(xiàn)場實測結果的合理性,采用ANSYS軟件建立鋼箱梁三維有限元模型進行比較分析。
考慮到橋塔高度較小而剛度較大,不建立橋塔模型而僅在塔梁相交處施加對應支座約束;因分析對象是鋼箱梁,不建立纜索系統(tǒng)而在相應節(jié)點處施加豎向拉力來模擬吊索張拉力;考慮到結構和荷載的對稱性,僅建立全橋鋼箱梁的1/4模型(見圖6)。
模型共劃分為149 349個單元,鋼箱梁結構均采用三維四節(jié)點單元Shell181模擬。計算工況與測試工況一致,工況1時在鋼箱梁吊點處施加豎向力來模擬吊索張拉力,工況2時機動車道二期恒載取4.13 k N/m2,索區(qū)、人行道、非機動車道二期恒載取3.00 k N/m2。
圖6 鋼箱梁1/4有限元模型
3.2 橫向應力沿橋跨方向的分布規(guī)律
橫向應力沿橋跨方向的分布見圖7、圖8。
圖7 工況1鋼箱梁橫向應力沿橋跨的分布
由圖7、圖8可知:工況1時S2、S6截面位置鋼箱梁頂、底板橫向應力較大,最大值約70 MPa,其余截面位置橫向應力相對較小。S2、S6截面位置鋼箱梁頂板受橫向壓應力、底板受橫向拉應力,說明鋼箱梁橫向處于下?lián)蠣顟B(tài)。與工況1相比,工況2時鋼箱梁頂、底板橫向應力沿橋跨方向的分布更均勻,沿橋跨方向頂板橫向應力基本為負值(即頂板橫向受壓),底板橫向應力基本為正值(即底板橫向受拉),鋼箱梁橫向處于下?lián)蠣顟B(tài),但橫向應力都很小,最大值不超過40 MPa,比工況1時的橫向應力峰值大幅減小。
各測點橫向應力實測結果與計算結果對比見表2。從表2可看出:1)各測點實測橫向應力沿橋跨的分布與計算結果基本吻合,但存在一定誤差,部分測點相對誤差超過100%,甚至達到數(shù)倍。考慮到天氣條件、安裝和測試人員的操作規(guī)范與否、施工人員及施工機具的直接或間接作用、吊索張拉力是否精確等大量隨機因素的影響,部分測點出現(xiàn)較大誤差是正常的。相對誤差較大的測點一般橫向應力較小,而橫向應力較大的測點其實測值與計算值較接近,實測結果與計算結果所得出的分布規(guī)律基本吻合,都基本可以反映鋼箱梁頂、底板橫向應力特征,說明實測方法及結果可靠,有限元計算模型合理。
2)S2、S6截面處鋼箱梁頂、底板的橫向應力相對較大,實測和計算橫向應力最大值分別為59.34、71.93 MPa,均發(fā)生在工況1中跨主塔截面的頂板中心處,具有較大的安全儲備。而非主塔位置的S1、S3、S4、S5截面處鋼箱梁頂、底板的橫向應力均較小,兩種工況下實測和計算橫向應力最大值均不超過40 MPa,大部分測點橫向應力在20MPa以內,具有很大的安全儲備。
圖8 工況2鋼箱梁橫向應力沿橋跨的分布
表2 各測點橫向應力實測結果與計算結果對比
3.3 橫向應力沿橫截面方向的分布規(guī)律
受測點數(shù)量的限制,不能同時沿橋縱向和橫向布置較多的橫向應變計。在鋼箱梁頂、底板橫向應變計布置過程中側重考慮鋼箱梁頂、底板橫向應力沿橋跨方向的分布,在測點布置上沿橋跨選擇較多的測試截面(S1~S6)。在每個橫截面上僅在預設的關鍵位置(梁截面中心及兩側吊索位置附近)布置測點,對于1/4模型的鋼箱梁頂、底板橫向應力來說,S1~S6每個斷面都分別僅有2個測點,僅根據(jù)實測數(shù)據(jù)并不能得出鋼箱梁頂、底板橫向應力沿橫截面方向的分布規(guī)律,無法確定在橫截面的哪個位置橫向應力最不利。
在實測與計算所得出的橫向應力沿橋跨分布規(guī)律基本吻合、有限元計算結果合理性得到實測結果驗證的前提下,可僅通過有限元計算結果來分析鋼箱梁頂、底板橫向應力沿橫截面方向的分布規(guī)律(見圖9、圖10)。
從圖9、圖10可以看出:鋼箱梁頂、底板橫向應力在橫坐標為零處達到最大,即橫截面中心處鋼箱梁橫向應力值最大,但最大值不超過80 MPa,相對于Q345qD的容許彎曲應力210 MPa而言,具有很大的安全儲備。
圖9 鋼箱梁頂板橫向應力沿橫斷面的分布
圖10 鋼箱梁底板橫向應力沿橫斷面的分布規(guī)律
(1)現(xiàn)場實測結果與有限元計算結果所得出的橫向應力沿橋跨分布規(guī)律基本吻合,都基本可以反映鋼箱梁頂、底板橫向應力特征,實測方法及實測結果可靠,有限元計算模型合理。
(2)沿橋跨方向,邊跨主塔、中跨主塔截面位置鋼箱梁頂、底板橫向應力值較大;沿橫截面方向,鋼箱梁橫截面中心位置橫向應力較大。
(3)鋼箱梁頂板主要受橫向壓應力、底板主要受橫向拉應力,鋼箱梁橫向處于下?lián)蠣顟B(tài)。
(4)與拆除胎架時相比,完成橋面鋪裝成橋時的鋼箱梁頂、底板橫向應力峰值大幅減小,沿橋跨方向的分布也更均勻。
(5)由于采用正交異性鋼橋面板,并布置了較多縱向U肋、板肋及橫隔板,鋼箱梁頂、底板橫向剛度較大,施工過程中頂、底板橫向應力均較小,遠小于設計所用鋼材的容許應力,具有較大的安全儲備。
[1] 程建華,熊健民,周金枝.鋼箱梁正交異性板受力性能分析[J].鋼結構,2014(2).
[2] 邢中凱.鋼箱梁正交異性橋面板受力特性及計算方法分析研究[D].上海:同濟大學,2003.
[3] 郁春松.正交異性鋼箱梁橋面板的優(yōu)化設計[D].長沙:湖南大學,2011.
[4] 張陜鋒.正交異性板扁平鋼箱梁若干問題研究[D].南京:東南大學,2016.
[5] 段政,吳臻旺.鋼箱梁正交異性板橋面局部應力影響因素分析[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5(9).
[6] 楊燦.大跨度斜拉橋鋼箱梁空間應力分析[D].成都:西南交通大學,2010.
[7] 孔祥福,周緒紅,狄謹,等.鋼箱梁斜拉橋正交異性橋面板的受力性能[J].長安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27(3).
[8] 劉信斌.80 m簡支鋼箱梁剪力滯系數(shù)研究[J].城市道橋與防洪,2014(7).
[9] 衣龍泉,劉凡.鋼箱梁剪力滯效應的研究與有限元分析[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工程技術版,2008,21(3).
U448.25
A
1671-2668(2016)06-0187-06
2016-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