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粒稻米的供給側改革
2014年,我們第一次到海豐縣長威農機專業(yè)合作社(以下簡稱:長威)時,長威還和金長農機經銷公司在一處辦公,當時我們的采訪重點是合作社新投產的育秧大棚,了解合作社在推動當地機械化育秧及機插秧中發(fā)揮的作用。時隔2年,當我們再度來到汕尾時,長威已擁有自己獨立的辦公場地,而我們此行的目的則是長威新近建成的烘干中心。
自合作社成立以來,長威通過“公司(金長農機)+合作社+種糧大戶(社員)+農戶”的模式,高標準、高起點打造海豐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區(qū)和水稻生產全程社會化服務區(qū),力爭多出亮點、多出成果,尤其是近2年在全省層面不斷擴大影響,充分發(fā)揮了示范帶動作用。
隨著合作社的發(fā)展壯大,合作社制定了“服務專業(yè)化、運行市場化、服務品牌化”三化準則,實行四統(tǒng)一分的經營機制,即統(tǒng)一協調業(yè)務,統(tǒng)一作業(yè)標準,統(tǒng)一服務價格,統(tǒng)一機具管理,分類核算。從育、耕、插、防、收、運、烘等環(huán)節(jié)進行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作業(yè)服務,以實現經營規(guī)模化、生產標準化,促進農機和農藝有機結合。
截至2015年底,合作社擁有面積約4 000 m2、可服務10萬畝水稻種植的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社會化服務基地(辦公、培訓、機庫、維修、機播、育秧、烘干場地)和350畝水稻種植的試驗示范基地,服務范圍輻射海豐縣20萬畝水稻種植基地,并覆蓋整個汕尾市及周邊縣市,每年可服務農戶3 000戶以上,年作業(yè)面積超50 000畝,全年營業(yè)收入500萬元,純增利潤100萬元,社員增收50%以上。
作為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發(fā)展的重要組成部分,稻谷烘干機械化是水稻全程機械化的“最后一公里”,從糧食安全的角度講,糧食安全是我國供給側改革的重要內容,烘干則保證了糧食顆粒歸倉的“最后一公里”。近年來,汕尾市農機部門高度重視稻谷烘干工作,為了摸清全市烘干設備情況,市農業(yè)局專門組織相關的調研。調研顯示,目前全市日烘干量15噸以上的稻谷烘干機有39臺,其中30噸的25臺,15噸的14臺,日烘干能力近千噸,烘干機械化水平達到13.7%。今年已列入農機購置補貼范圍的稻谷烘干機有22臺,日烘干量增加390噸。
與此同時,汕尾市各級農機主管部門努力爭取省級農機扶持項目,通過建立建設稻谷干燥示范基地,引進先進適用的烘干設備,進行示范推廣和技術培訓,有效地促進了糧食烘干機械化的發(fā)展。長威烘干中心的建立,正是得益于這些政府扶持的項目。2014年,汕尾市爭取省區(qū)域性農機專業(yè)合作社建設項目資金400萬元,建設了海豐縣長威農機專業(yè)合作社糧食烘干中心,日烘干能力120噸。烘干中心建立后,市農機主管部門在中心成功舉辦了全市糧食烘干機械化技術培訓班,來自各縣的農機推廣人員、農機專業(yè)合作社負責人、種糧大戶、糧食加工企業(yè)代表共120多人參加了培訓,對糧食烘干機械的推廣應用起到良好的推動作用。
汕尾市農業(yè)局黨組成員、副局長劉石蘭說,目前汕尾市水稻生產綜合機械化水平已達到70%,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但是從供給側的角度來看,這個數字說明市場仍有需求空間。需求主要體現在全程機械化的兩個薄弱環(huán)節(jié)上,一是育插秧,另一個則是烘干。受規(guī)?;s化種植的限制,目前推廣機械育插秧仍有較大困難,推廣的路要堅持走,但是
烘干已到了市場化的階段,市場有需求就必然有人愿意進入。劉石蘭總結說,汕尾烘干市場發(fā)展快速主要受以下幾點因素的影響:一是政策扶持。2013年之前,烘干設備的補貼力度達到50%,汕尾當地一些大米加工企業(yè)購買了烘干設備并取得一定的經濟效益,帶動一些糧食企業(yè)、合作社并形成一定的連鎖效應,即使后來中央補貼資金降到30%,仍然有不少企業(yè)、合作社購買設備。二是晾曬場地的減少與勞動力減少的雙重影響。目前農村的晾曬場地日益減少,加上農村勞動力的減少,傳統(tǒng)晾曬越來越難,大米加工廠不得不從過去的收干谷轉型為干谷、濕谷一起收,這也迫使沒有烘干設備的加工廠自行購買設備進行烘干。第三是種植品種的升級換代。隨著優(yōu)質品種的普及,越來越多的農民選擇種植優(yōu)質大米,越優(yōu)質的品種谷殼就越薄,如果采用傳統(tǒng)晾曬方式,對它的損害會很大,如果采用機械烘干,品質就不會受損。
在長威新的辦公場地,我們看到了新建的烘干中心。為了節(jié)約資金,烘干機庫房采用鋼棚結構。長威總經理陳金長說:“今年妮妲臺風把頂棚吹了下來,造成不小的損失。”所以烘干中心自建成以來,僅在今年早造進行了稻谷烘干,陳金長說,目前烘干中心修繕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設備也在進行常規(guī)保養(yǎng),烘干中心將以最佳狀態(tài)迎接即將到來的晚造。
“合作社僅靠農機作業(yè)服務很難實現大的利益增長,我們必須探索新的服務形式?!标惤痖L說,烘干無疑為合作社提供了新的利益增長點。由于對烘干中心的運營完全不了解,合作社把烘干中心交給一家專業(yè)公司來運營和管理,早造時由于設備還沒調試成功,所以僅烘干1 800噸糧食,該公司營利200多萬元,而長威僅收60元/噸的人工費?!斑@筆學費還是值得的,畢竟我們什么都不懂,比如如何操作機器、如何從農民那里收谷等,烘干是門大學問,比如谷子的濕度直接影響效益,一般來說50公斤濕谷可以出40多公斤干谷,可是如果谷子濕度太大,就只能出35公斤,所以收進來的谷子的濕度決定了我們的收入。另外,谷子的品種不同,價格差別也很大,所以還要懂得品種。綜合考慮這些因素,我們決定把烘干中心交給這家公司去做,事實證明,如果運營得好,烘干中心是能賺錢的?!?/p>
陳金長給我們算了一筆帳。目前長威共有4臺15噸、2臺30噸的烘干設備,烘干能力是120噸,每天的烘干稻谷可以達到150噸,一年兩造工作60天左右,如果設備調試到最佳狀態(tài),一年營利幾百萬是完全能夠實現的?!敖衲晡覀兊睦麧櫾鲩L點仍然要放在晚造上面,早造時在烘干操作方面我們還是外行,晚造我們準備把烘干中心收回來自己運營,預計會有100萬元的收入?!?/p>
除了運營烘干中心,長威還有更長遠的規(guī)劃。據介紹,長威準備再投入100多萬元資金建設一個小型倉儲中心,另外再自籌200多萬元的收購資金用來收購稻谷,倉儲中心的建設意味著長威將投資大米加工設備。陳金長說:“水稻種植的利潤點就在精加工環(huán)節(jié),進口的設備要一二百萬元,國內的設備百來萬元即可。我們計劃明年開始對大米進行深加工,這樣在水稻全程機械化上我們的產業(yè)鏈就完善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