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的沉淀
《詠井詩》
南北朝·范云乃鑒長林曲,有浚廣庭前。即源已為浪,因方自成圓。兼冬積溫水,疊暑泌寒泉。不甘未應竭,既涸斷來翾。
“吃水不忘挖井人”,細細回味這句話倒有了濃濃的歷史沉淀感。在技術不發(fā)達的傳統(tǒng)社會,能鑿出一口水井來,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此破胀ǖ囊豢诰奂斯そ硞兊男乃寂c辛勞,一口好的井,是能夠源源不斷地滋養(yǎng)幾代人。井也沉淀了幾代人的生活,子子孫孫們在勞作時還能念叨,這是我太爺爺鑿的井,何嘗不是一件有意義的事情。
我小時候住的地方有個防空洞,據(jù)說是位目不識丁的長者一釘一錘地鑿出來。那個時候,一到夏天的傍晚,院子里的人便拖著涼椅,端著涼面稀飯出來乘涼了,熱鬧得很。如今,那個地方拆遷蓋了新樓,原來的防空洞作為軌道交通的一部分被保留下來。我不知道那家人的子孫會不會把這個故事講下去,但每次路過那里,我便會想起那個防空洞和那些搖晃著大蒲扇一起過的夏天。
無論是水井,還是防空洞,祖輩沉淀下來的,正是生活的大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