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昌營 張玲玲
9月15日上午,臺風“莫蘭蒂”過后,一條名為“尋找逆風而行的最美背影”的消息在廈門微信朋友圈迅速傳播開來。這是一張3名執(zhí)勤人員手牽手背對鏡頭站在風雨中的照片,照片在中央電視臺報道臺風的新聞中多次出現(xiàn)。
廈門群眾都在轉發(fā)尋找照片中的主人公。經過多方查找,終于找到了他們:廈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橋隧大隊杏林大橋中隊隊員陳思、黃文華、張忠偉。在臺風登陸時,他們3個人突然失聯(lián)了一個半小時。他們去了哪里?經歷了什么?記者找到了當事人,還原了當時他們面臨的危機時刻。
組成“人體盾牌”,引導車輛駛離大橋
9月14日19時,臺風“莫蘭蒂”來臨前幾個小時,風越來越大。廈門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橋隧大隊杏林大橋中隊的隊員們輪番值守在杏林大橋出口方向,引導車輛有序通行。
杏林大橋中隊是9月15日1時30分接到封橋命令的。中隊長葉東東將15名警力分成5組,兵分兩路分別駐守在進出島方向,勸導車輛駛離大橋。在進島方向,中隊指導員陳錦琪帶領一個小組守住橋頭,40分鐘后在確定無進島車輛后,馬上帶隊返回支援其他小組。在出島方向,4個小組一字排開形成一堵人墻,站在路政收費亭前人工阻擋車輛前進。隊員們身穿反光雨衣,在雨中艱難值守。隊員們不厭其煩地向車主講明原因,引導車輛從輔路離開。臺風登陸,九名隊員逆風而行堅守通道
15日2時40分,大風吹毀了照明設備,大橋收費站陷入一片黑暗。指導員陳錦琪叫隊員們撤退,卻發(fā)現(xiàn)有3組共9名隊員不見了。他心中一驚,帶上其余隊員馬上乘車尋找。他趕到路政檢測點,沒有發(fā)現(xiàn)隊員們的身影。其他隊員聽聞消息后,都拿出手機撥打這9名隊員的手機,但全部失聯(lián)!中隊長葉東東說話的聲音已經哽咽,他說無論如何也要找到他們。
3時05分,臺風“莫蘭蒂”在翔安登陸,狂風咆哮,暴雨傾盆。隊員們心情十分沉重,9名隊員仍失聯(lián),生死不明。指導員陳錦琪再次驅車出發(fā),想到路政收費崗亭看看,逆風行進,車開始劇烈搖晃,險些翻車,不得不返回中隊。
與此同時,失聯(lián)的3組隊員并沒有回到中隊,而是分別逆風撤回到了路政收費亭。因為他們沒有接到撤崗的通知,所以即使風再大,他們也要堅守在最后的通道,防止車輛上橋。
狂風肆虐,絕望中找到逃生通道
陳嘉森是失聯(lián)中的一名隊員,他是一名文職警察,去年6月入警。15日2時45分,狂風肆虐,他和另外兩名隊員鄭東振、林俊雄看見收費通道有燈光,3人相互攙扶著走到了8號路政收費亭,推開門,3人立即鉆進了不足3平方米的避風港。
就在3人隔著鐵門與臺風苦苦抗爭時,整個崗亭如地震般劇烈搖晃。突然一側的玻璃窗瞬間整體飛了出去。大風夾著暴雨灌進崗亭,3人下意識地蹲在門口。陳嘉森拿出對講機和手機,發(fā)現(xiàn)全部失靈,兩名隊員的手機也撥打不出去。求救無門,外面不時傳來鐵板掉落的聲音。
就在3人絕望時,鄭東振的電話突然響起,是隊友打來的,信號斷斷續(xù)續(xù),但陳嘉森卻聽到了“逃生通道”4個關鍵字。他伸手拉起座椅下的鐵板,一股熱風撲面襲來,帶著絕地逢生的興奮,3人借著手電筒的光慢慢下到地下,發(fā)現(xiàn)是連接各收費亭的地下通道。他們發(fā)現(xiàn)里面還有人。原來,另一組失聯(lián)的隊友和路政的工作人員已先行躲避在這里。
生死爬行,救下一名被困群眾
就在陳嘉森和隊員躲進地下通道的時候,另一組失聯(lián)隊員仍在狂風中堅守。陳思也是一名文職警察,剛結婚兩個月,愛人剛懷了寶寶。他和民警劉典青、警務輔助人員高智洲是3組失聯(lián)隊員中遭遇最驚險的一組。
15日2時40分,他們和其他隊員一樣,逆風前行躲在了1號收費亭旁,但是沒能進入到崗亭中。3人手握著手、背部緊靠著崗亭,尋求保護。臺風登陸時,3人已經在雨中坐了20多分鐘。突然,遠處一塊鐵皮被風吹著快速向他們移動,摩擦地面在雨中冒出火花,發(fā)出刺耳的聲響,這讓3人感到恐懼。在臺風中,任何雜物都可能像子彈一樣射穿他們的身體。手機和對講機全部沒有信號,他們與中隊失去了聯(lián)系。
這時,他們依稀看到8號收費亭有燈光。求生的希望讓他們馬上振作起來,狂風讓3人不得不趴下來向前爬行。每爬過一段水泥臺階,他們都要喘粗氣休息片刻。當他們爬到8號崗亭時,看見一名30多歲的男子蹲在車前渾身顫抖。原來,男子駕車至收費站時,風吹破車窗玻璃,使他無法行駛。陳思一把抓住男子的手,告訴他不要害怕,跟著他一起爬。經過近一個小時艱難爬行,他們4人終于爬到路政檢測點。
3組隊員相繼返回,大家沸騰了,相互擁抱,9名隊員終于平安了。5時50分,天開始亮了,風雨也逐漸變小,隊員們又穿上雨衣,再次出發(fā),上路清除路障,直到疏通全部道路,他們才回中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