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本刊編輯部
高速公路為何要限速
文 本刊編輯部
編者按:
高速公路始建于20世紀30年代的西方國家,隨后湦及于世界各地。
高速公路區(qū)別于湦通公路,是一個桑獨立、桑封閉及桑單行的高等級公路,具有行駛速度快、通行能力強和效率高等優(yōu)勢。高速公路縮短了城市與城市的距離,節(jié)省了人們的出行時間。這意味著,高速公路的誕生在人類的發(fā)展史上留下了絢爛的一筆,開啟了交通運輸?shù)男缕拢?/p>
硬幣有其兩面,高速公路對人們的生活也產(chǎn)生著雙重影響。積極的一面已使我們受益,而消極的一面也與此并生,高速公路襛桑駕駛的問題日益突顯,在威脅著人類的生命。
這一問題便是本文的著眼點與探討對象。
首先要明確高速公路的含義?!案咚佟辈⒉坏韧隈{駛意義上的無限快速行駛,它依然要受法律制約,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襛桑交通法》明確規(guī)定限速在60-120KM。
其次要知道高速公路上發(fā)生的交通事故有別于湦通公路,一旦發(fā)生車禍往往是危害性極大的?;仡欓_篇所列舉的高速公路的一系列優(yōu)勢:桑封閉和行駛速度快等,在發(fā)生交通事故的此時,這些益處桑部變成了“致命殺手”。高速的車流量大,還存有二次事故隱患;其封閉性和獨立性,使得救援難度變大,很多時候會錯過黃金救援時間。
綜上可見,高速公路駕駛襛桑的問題已刻不容緩。所以,作為駕駛者一定要熟知高速行駛的準則,不可凌駕于規(guī)則之上。例如:不超速、不隨意變道、不任意停車、看清路標和不占用應急車道(非緊急情況)等;駕駛者還需要了解一些高速的行車技巧,例如:保持適當車距、不開“斗氣車”和不尾隨大貨車等。
最后,高速公路在當今的生活中扮演著一個舉足輕重的角色,許多人都愛上了“自駕游”這一便捷又時尚的旅行方式。元旦與新春佳節(jié)在即,相信自駕游愛好者又蠢蠢欲動了,我們在篇尾也為“自駕一族”提供了出行襛桑貼士。希望大家遵守規(guī)則、敬畏生命、快樂出行及平襛歸來!
高速公路,部分地區(qū)也稱為快速公路。一般是指雙向2條車道以上、雙向分隔行駛、完全控制出入口、全部采用兩旁封閉和立體交叉橋梁與匝道,時速限制比普通公路較高的行駛道路。高速公路屬于高等級公路。
我國交通部制定的《公路工程技術標準》中規(guī)定,高速公路指“能適應年平均晝夜小客車交通量為25000輛以上、專供汽車分道高速行駛及其全部控制出入的公路”。各國盡管對高速公路的命名不同,但都是專指有4車道以上、兩向分隔行駛、完全控制出入口及全部采用立體交叉的公路。此外,有不少國家對部分控制出入口、非全部采用立體交叉的直達干線也稱為高速公路。
高速公路能適應120公里/小時或者更高的速度,路面有4個以上車道的寬度。中間設置分隔帶,采用瀝青混凝土或水泥混凝土高級路面,設有齊全的標志、標線、信號及照明裝置;禁止行人和非機動車在路上行走,與其他線路采用立體交叉、行人跨線橋或地道通過。
一般來講高速公路應符合下列4個條件:
一、只供汽車高速行駛;
二、設有多車道、中央分隔帶,將往返交通完全隔開;
三、設有立體交叉口;
四、全線封閉,出入口控制,只準汽車在規(guī)定的一些立體交叉口進出公路。
20世紀30年代西方一些國家開始修建,70年來世界各國高速路發(fā)展迅速。高速公路是經(jīng)濟發(fā)展的必然產(chǎn)物。
第一,高速公路適應工業(yè)化和城市化的發(fā)展。城市是產(chǎn)業(yè)與人口的集聚地,其汽車的增長遠比鄉(xiāng)村快的多,成為汽車的集聚中心,因此高速公路的建設多從城市的環(huán)路,輻射路和交通繁忙路段開始,逐步成為以高速公路為骨干的城市交通;
第二,汽車技術的發(fā)展,對高速公路建設提出客觀要求。目前汽車已成為人類社會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因此需要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的配合汽車的輕型化和載重化是兩大發(fā)展趨勢,前者要求速度保障后者要求承載力,而高速公路恰能使二者有機結合。
2007年3月全國十屆人大五次常委會通過《道路交通安全法》,第67條規(guī)定:“高速公路限速標志標明的最高時速不得超過120公里”。
在法律上確立了國內(nèi)高速公路不得超過120km/h,執(zhí)法人員自然無法超越法律的約束而擅自提高限速標準,而處罰超過此限者則是法律賦予交警的法定職責,必須履行。
有車友提出疑問,為何名叫“高速公路”卻要限制行駛速度?高速難道不意味著無限快速地駕駛嗎?
我們來看一組數(shù)據(jù):
全球每年交通事故亡人數(shù)超過100,0000人,而交通事故致命元兇就是超速。根據(jù)交管局公布的歷年公布數(shù)據(jù)顯示,我國平均每天發(fā)生事故1690起,死亡257人,道路交通事故在我國一年會奪去60,000多人的生命,超速行駛等五類違法行為共造成36195人死亡,占全年交通事故死亡總數(shù)的38.7%。其中,在重特大交通事故中,超速導致的事故居第一位,占總數(shù)的26.3%。
數(shù)據(jù)是客觀存在,它是已發(fā)生事實的記載,是歷史給我們今天的警示。如果不引起重視,如果臆想地以為“高速”就是“不限速”,那么這就等同于把一個巨大的“定時炸彈”隨身攜帶,遲早有一天它會爆掉,后果不堪設想。
還有人提出質(zhì)疑,為何歐洲國家的高速公路不限速呢?有這樣疑問的人不在少數(shù),去過歐洲自駕的朋友都遇到過在高速上有飛馳而過的車輛,但是你是否也注意到,還有“蝸牛般”的車輛呢?
需要提醒大家的是,不要以偏概全,并非歐洲所有國家的高速公路都不限速,目前只有德國的高速公路是不限速的,而意大利和法國等地的高速公路是明確區(qū)分速度不同的三種車道。
實際上120km/h這個速度是國內(nèi)道路設計參照標準,路面摩擦系數(shù)、防護欄的強度、車道寬度、坡度、曲率半徑、標志大小均按照此標準設計,如果道路貿(mào)然提高通行速度,這些設計全部要重新修改,現(xiàn)有高速公路將面臨施工重建,其成本非常高。當然很多用戶可能覺得新修的高速公路可以設計按照更高的通行速度標準修建,但面臨的問題是成本提高,而最重要的是法律現(xiàn)階段不允許速度超過120km/h,無疑就造成了道路的高價浪費,這樣一來道路就還是遵照了120km/h標準修建。
當然道路按照120km/h標準修建,并不代表其可以按照120km/h來限速,這還要綜合道路環(huán)境以及氣候等綜合因素,例如在山區(qū)隧道、大橋等甚至限速80km/h或60km/h。
駕駛人的視力、視野和反應時間是影響交通安全的最重要的三個要素。駕駛人駕駛車輛觀察前方物體是動態(tài)的,人的視覺機能受運動速度影響非常大,車速增加,視力下降(動力視),視野變窄(隧道視)。據(jù)科學測試,車速在72km/h,正常為1.2的視力下降至0.7;車速為100km/h,視野僅為45度,這就是“走馬觀碑”非常人所能為的緣故。駕駛人正常的反應時間(發(fā)現(xiàn)物體—做出判斷—采取行動)一般約為2.5秒,因此,對于以120km/h行駛的車輛而言,反應距離為:120x1000x2.5/60=83(m),如果再加上車輛制動、慣性滑行等因素,有效反應距離實際要超過百米。因此,遠時看不清、近時來不及,是導致“十次事故九次快”的根本原因。
此外,駕駛人因素還包括性別、年齡、健康狀況、心情、心理素質(zhì)、安全意識等,簡而言之是駕車安全因人而異,對于一般人,給你一輛嶄新的法拉利賽車,讓你在F1賽道車行駛,開得太快恐怕也要撞車或翻車。而目前疲勞駕駛已成為我國道路交通事故的重要因素之一。
目前來說車輛超過120km/h行駛問題不大,這也是為什么在德國部分高速公路并不限制速度,而意大利高速限速也有150km/h,隨著車輛性能和質(zhì)量的提升,國內(nèi)高速具備提速的條件。但是考慮到國內(nèi)高速限速小客車還包括諸如微面、小型貨車等,這些車輛大多極限速度只有120km/h左右,如果速度進一步提升,勢必對車輛安全性能造成很大影響。
除此之外車輛速率越高,發(fā)生交通事故造成的危害越嚴重,高速上120km/h行駛爆胎還有生還的可能,但是如果以200km/h就幾無生還可能了。目前來說即使車輛以120km/h行駛,也不能保證車上人員在發(fā)生交通事故時100%安全。
環(huán)境因素包括多個方面,既有天氣因素,也有路面條件欠佳、車輛種類繁雜、整體車況不良、超速行駛、不按道行駛、不按規(guī)定超車、疲勞駕駛、超載運輸?shù)冉煌ㄟ`法行為的因素。
道路上出現(xiàn)雨、雪、霧、冰等惡劣氣候條件時,道路通行安全系數(shù)將顯著下降,這時非但不能在限定速度下安全形勢,還要降低車速行駛,以保安全。
隨著車速的提升,風阻呈現(xiàn)系數(shù)式增長,這也是為什么現(xiàn)代傳統(tǒng)的內(nèi)燃機車極速很難超過500km/h。
風阻的爆發(fā)式增長使得車輛需要更大的牽引力和動力(P=Fv),這會顯著增加車輛能耗,直觀的體現(xiàn)就是百公里耗油顯著提升,一般來說100-120公里是車輛性能、速度、安全等因素最佳結合點,既省油、環(huán)保,又安全、快速。正因如此,世界高速公路限速120km/h最為普遍。
鏈接1:我國高速公路限速標準
根據(jù)我國《道路交通安全法》規(guī)定:
最高限速120km;
最低限速60km;
有些遂道或橋梁會限在80km;
惡劣天氣時也會調(diào)低限速,一般在進入高速公路時,都會有限速牌提醒。
鏈接2:關于德國高速公路“不限速”的問題
德國第一條正式的高速公路誕生于1932年8月6日,也就是現(xiàn)在聯(lián)通德國西部城市科隆和波恩的A555高速公路。
從第一條A555高速開始,德國的高速公路就是完全免費的,歷屆德國聯(lián)邦政府和地方政府的思路非常明確:作為公共交通設施的高速公路,應由政府出資建設,而使用者則通過支付燃料礦物稅、車輛稅以及累加于礦物稅之上的增值稅,來間接支持高速公路建設。這一通過稅費抵扣高速使用費的辦法,充分體現(xiàn)了誰使用誰支付的原則。
關于德國高速公路“不限速”的誤解在我國傳播極廣,但是事情的真相是怎樣的呢?德國三分之一的高速公路路段有明確的固定限速標志,另有三分之一的路段有臨時限速的電子顯示屏,再加上各種高速公路上的工地限速以及噪音限速等等,真正完全不限速的高速公路大約只占德國高速公路總里程的六分之一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