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張春生
尋找秦觀蹤跡
※ 張春生
一
一天傍晚,一位叫秦家祥的老人給我打電話,他是秦觀的后人,現(xiàn)住遂溪縣城月鎮(zhèn),中華秦觀宗親聯(lián)誼會明天要到雷州,追尋秦觀當年蹤跡,他希望我?guī)兔哟v解有關(guān)內(nèi)容。
我眼前不由浮現(xiàn)出一幅圖畫:北宋末年,一位老者白發(fā)蕭然,面容憔悴,徘徊行吟在雷州半島的紅土地上,用如花妙筆寫出一篇又一篇詩詞……
這個人就是秦觀。
秦觀,字少游,著名的文學家,北宋以降最受歡迎的作家之一,他的詞天下傳唱,如“便做春江都是淚,流不盡,許多愁”(《江城子》)、“ 春去也,飛紅萬點愁如?!保ā肚餁q》)、“ 砌成此恨無重數(shù)。郴江幸自繞郴山,為誰流下瀟湘去”(《踏莎行》)、“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鵲橋仙》)等等,贏得粉絲無數(shù)。他來到雷州,寫了大量清婉傷感的詩詞,記錄了這里的風土人情,留下了辭章的美、郁郁的情和坎蕩的氣,這些都成為雷州半島最寶貴的財富。
我喜愛秦觀的文章,每次讀他謫雷期間寫下的詩詞,都忍不住潸然淚下,為絕世才子的暮年流落,為那個時代的賢愚倒置。
風流不見秦少游,寂寞人間一千年,秦觀之后,詞壇少有大家。如今他的后人邀我一同尋找他的蹤跡,我沒有任何理由推辭,一口答應(yīng)下來。
二
雷州半島是中國三大半島之一,位于 北 緯 21°15′ ~ 21°20′ , 東 經(jīng)109°22′~110°27′,在大陸最南端,介于南海和北部灣之間,因歷史上屬于雷州府轄地而得名。半島上文化資源豐富,最重要的是“雷州文化”,雷州文化很重要的一部分是貶謫文化,其中秦觀的貢獻很大。
貶謫是古代對官員的一種處罰。將官員貶到荒涼之處,勞其筋骨,困乏其身,并使其飽受異鄉(xiāng)人冷落、誤解、歧視,在孤獨和屈辱中度日,從而達到精神和肉體雙重折磨的目的。將官員貶到雷州半島的原因,一是它地域上的孤絕感。往北,是嶺南其它煙瘴之地,往南,是鯨濤洶涌的瓊州海峽和更荒涼的海南島。謫人到此,將會茫然四顧心無所依,在眾人鄙視中苦熬日月。二是綜合指數(shù)落后。當時人們的看法是,雷州半島經(jīng)濟文化落后、天氣酷熱、民習多怪、語言相異、疾病頻發(fā)。不但大雁駐翼不前,一般人也視為畏途。貶謫官吏到嶺南的一般地區(qū),就可以當做一種嚴厲懲罰,貶到雷州半島,懲罰就更嚴厲。
宋代貶謫盛行,是因為皇帝不輕易殺戮大臣。趙宋王朝推行右文國策,太祖曾有誓約,不準殺言事者,官員一旦得罪,多數(shù)情況一貶了之。開始貶謫時也沒有那么多戾氣,只將礙事的官員攆走,并不趕盡殺絕,如蘇軾早期被貶,也只在杭州、黃州等地,只是到了后來,對立的兩派矛盾加劇,仇恨加深,都想將對方置于死地,執(zhí)政的一方將對手貶得越來越遠,直至雷州半島或海南島。
在這種背景下,秦觀來到雷州。
三
第二天上午,中華秦觀宗親聯(lián)誼會會長秦保昕如期而至,一同來的,還有江蘇省作協(xié)會員、文史專家許偉忠,攝影師張延會。許偉忠先生曾寫過長篇人物傳記《秦少游評傳》,是研究秦觀的資深專家,這次身份是秦觀叢書的總編。我緊握著秦會長的手,端詳他那清瘦英俊的面龐,笑道:“您如果蓄個胡子,應(yīng)該就是秦觀模樣?!贝蠹叶脊笮?。短暫寒暄后,一同參觀天寧寺、十賢祠,翻閱《雷州府志》、《??悼h志》等資料,訪問雷州文史專家蔡山桂先生。大家根據(jù)有關(guān)史料,共同尋找秦觀在雷州半島的蹤跡——
秦觀貶到雷州,罪名是修國史不實。當時神宗已去世,官方要修神宗實錄,新黨和舊黨就圍繞修史展開斗爭。由于神宗支持變法,修史時虛美神宗,就是肯定變法,揚惡神宗,就是否定變法。修史之爭實際上是路線之爭。秦觀經(jīng)蘇軾推薦,編修國史,卷入這場斗爭,被新黨貶到雷州?!逗?悼h志》“寓賢”篇記載:“章惇誣其(秦觀)增損實錄,貶雷州?!?/p>
貶雷州時間是1098年九月初五,《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五百二:“元符元年九月庚戌:追官勒停、橫州編管秦觀特除名,永不收敘,移送雷州編管?!本旁赂?,推算起來就是九月初五。九月貶雷州,不知他一天能走多遠,參照其他人貶謫時的行路速度,再加上公文往來時間,秦觀到雷州應(yīng)該是年底了。那一年他五十歲。他在雷州寫有“五十換嘉平”這樣一句詩,五十,是年齡,嘉平,是臘月的代稱??梢酝浦?,該年臘月他已經(jīng)到了雷州。
在雷州,他住的地方地勢較高,臨水,建筑面積不大。即“卜居近流水,小巢依嶔岑。終日數(shù)椽間,但聞鳥遺音”。
日?;顒邮莿谧鳌!肮鄨@以糊口,身自雜蒼頭?!焙推胀▌趧尤嗣褚黄饎谧鳎粤Ω?。
閑時讀書飲酒。憑窗讀書,酒酣賦詩;或與友人飲酒談天,忘懷得失,得片刻暫歡?!白x書與意會,卻掃可忘憂。”“左手持蟹螯,舉觴屬云漢。天生此神物,為我洗憂患。山川同恍忽,魚鳥共蕭散??椭翂刈詢A,欲去不容間。”
也游玩觀俗。“培塿無松柏,駕言出焉游?!彼催^古老的采珠池,觀察過漁市賣魚的姑娘,“合浦古珠池,一熟胎如山”,“粵女市無常,所至輒成區(qū)”,既感受到生命的美好,又對政治清平有所期待。
還有一個重要的活動是和蘇軾相會。相見時,兩人都激動不已,各寫文章記錄下這件事,秦觀的作品是《江城子》(“南來飛燕北歸鴻”),蘇軾的作品是《書秦少游挽詞后》。
秦觀心態(tài)復雜,總體壓抑,偶爾也會有一些小歡樂。他空有雄心壯志,但貶謫雷州半島時既不能治國平天下,也不能像陶淵明那樣瀟灑地賦一曲《歸去來》,心中悲涼可想而知。他寫過《自作哀詞》,設(shè)想自己死在雷州的情景,讀來讓人心酸。但值得一提的是這位“古之傷心人”,在飄風驟雨之中也有堅強的一面,他不斷為自己尋找心的寄托,有時求仙,希望高蹈塵世,有時則努力去發(fā)現(xiàn)當下生活的美好。這種在陰霾中抬頭尋找光亮的心態(tài)以及對美好生活的期待是難能可貴的,隔了千年,我們還能感受到他對生活的一往情深。
四
秦保昕會長介紹自己的行程,他們在雷州只停留幾個小時,下午就離開,主要想看看秦觀接觸過的東西,照照相,下一步出書、拍記錄片時用。
找當年秦觀接觸的東西,談何容易。時間已近千年,半島的臺風太烈,南海的潮水太猛,塵沙早埋住一切,他看到的那個漢代古采珠池,現(xiàn)在還在嗎?他住的那個青藤小屋又在哪里呢?他耕作的那塊土地誰又能指認出來呢?
我介紹說,秦觀應(yīng)該到過天寧寺,天寧寺還在,剛才已經(jīng)去過,寺讓出來一部分土地建學校,這個學校就是現(xiàn)在的雷州一中,大家可以到學校參觀。秦會長追問:“你肯定他到過天寧寺?”按我的理解,秦觀應(yīng)該到過那里。他的待遇是雷州編管,雷州府控制管理,定時去官府報到,意思是我沒逃跑,還在這里,還有一定人身自由,可以到處走走。天寧寺是佛教勝地,蘇軾評價其為“萬山第一”,規(guī)模較大,客觀上是游覽之地。他老師到過那里,還題了詞,他也應(yīng)該有去的沖動。他到過雷州半島其它一些地方,沒有理由單單不去天寧寺。
許偉忠老師問:“有沒有民間故事?如蘇小妹三難新郎這樣的,只要與秦觀有關(guān)即可?!?/p>
民間故事真有一個:有一天,秦觀信步閑游,到了一個綠樹紅花掩映的農(nóng)家酒店,看到屋舍儼然,室內(nèi)整潔,就踱了進去。美麗的女店主捧出自釀的美酒,秦觀痛飲之后,贊不絕口,揮筆寫下了一副對聯(lián):竹葉杯中,萬里英山閑送綠;杏花店里,一簾風月獨飄香。故事雖也是才子佳人,但健康向上,十分浪漫。
余生也晚,無緣拜見先賢,但有幸見到他的后人,還是有很多話要說。雷州半島有很多優(yōu)質(zhì)的傳統(tǒng)文化資源,其中有些發(fā)掘整理得還不夠,例如秦觀。人們還沒有認識到他的價值,連雷州文史叢書也評價他在雷州是“乏善可陳”。臨分手,我提醒道:“秦觀有一首詩,北宋有人說是在雷州半島寫的,但現(xiàn)在大家認識不一致,這個材料見于《冷齋夜話》,原文是:‘少游謫雷,凄愴,有詩曰:南土四時都熱,愁人日夜俱長。安得此身如石,一時忘了家鄉(xiāng)?!痹S偉忠先生記了下來。
下午,秦觀后人一行要到雷州東海岸,拍一些南海潮水拍打堤岸的影像資料,我有事不再跟隨,但還是為這個創(chuàng)意點贊。那潮來驚濤拍岸,潮去余波未盡的畫面,如果放在紀錄片上,既可形容秦觀心境,也可表達浪淘盡多少英雄的人生感慨,又能在審美上起到余音裊裊的藝術(shù)效果。